与心情感悟相关的文章聚合
为什么多数穷人很难逆袭成功?规划能力很重要。富人思来年,穷人思眼前。人穷志短,因为贫穷,迫于生计,往往受制于当前困境,很多时候只能妥协,一再妥协就忘掉了初心...
回二线城市工作已经一年多了,从互联网公司进入了一个似乎和互联网没有多大关系的小企业,一下子面临着很多的转变,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适应这个变化...
有人说,北上广搁不下肉身,三四线容不下灵魂。但是只要小城房安放得下灵魂,大城床休息得了肉身,留下的人就可以继续“为梦想拼搏”,离开的人得以衣锦还乡。
联想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走过很多弯路,比如说在2000年错失了互联网发展的机会,今天也遇到了从一个PC制造商转型到智能制造的痛苦。但哪个企业的发展会一帆风顺的?相信联想一定会战胜困难。感谢联想,希望联想在未来的征途上再创辉煌...
所有心灵鸡汤的本质,其实就是让你认命。它往往回避社会矛盾的根源,以诡辩替代逻辑,把存在视为合理;以偏概全,因果倒置,黑白混淆,似是而非;把消极接受现实的懦弱,伪装成乐观面对不公和不幸的豁达,目的就是不断心理暗示你放弃抵抗接受现状,以此来掩盖一切罪恶。
转眼到了2020年,朋友问我:先生有为2019年总结写些什么吗?2019年生前对先生不薄,先生还是趁它还有最后一口气为它写点什么吧。写个《职业作家劝退指南》也是好的呀!那就写个不算年终总结的“全职作家两年总结&劝退指南”吧。
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当下,你所需要的很多知识点,所需要的很多精神食粮,很多见解经验,都可以在网络上查找到。所以何必傻乎乎的,挨个去读那些个死书,直接把别人已经总结好的“干货”知识点,直接拿来吸收学习,不是更聪明一点吗?但当我抄了3个A6大小的笔记本之后,我却慢慢发现好像不是这么回事,对比“干货”带来的好处,好像问题和危害反而更多一点...
大家不会为了同一个笑话,一笑再笑,可为什么,大家却总为同一件破事,而反复悲伤呢?我们经常说做人要有格局,但是什么样才叫有格局?答案很多,对我来讲,最好的诠释就是:遇到烂人不计较,碰到破事别纠缠。
前些天,我写了一篇专栏,是女儿希望母亲给自己买昂贵的衣服,不少小朋友发私信来骂我,大意是:“衣服虽然贵,算向家长借的,以后还好了。”“十八岁一件买不到的衣服,会是终生遗憾,到三十岁买到了,也不喜欢了。”“家长自己不也买昂贵的衣服吗?就因为他们是家长吗?太双标了。”(他/她完全不知道上班与上学不是一回事儿呀。)...
今年3月的一天,我双腿颤抖却又带着兴奋的在S1跑步群里问道,“终于能跑半马了,完赛全马有希望吗。”“全马很简单的,吃吃走走就完赛了”很快有人回答道。于是乎,我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大概4-5年以前,我的消费观念是“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2年多以前,我自己在家带孩子,接到办公室的大姐带了一个统计局的工作人员敲了我的门,问我愿不愿意参与居民收入支出调查,就是记账,每年还会有一千左右的奖金。我结婚成家以后想过记账的事情,但总是不了了之,借此机会,我开始了为期2年的系统性记账。统计局发的账本门类复杂,条目细致,培训课上提出许多要求。按照这个方法记下来,不说为国家作出多少贡献(我还拿了优秀记账员的奖),对我自己家庭的财政贡献是巨大的...
当下的消费文化,为我们每个人创造了增加收入的迫切需要。今天我们每个人想要努力赚到的那笔钱,其实远远超出满足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这样的消费文化,也把我们曾经用以休闲的节日意义彻底改变了。最近几年,除了“双11”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由互联网购物推动起来的新节日。这些节日无一例外,主要的目标还是希望你能多多购买。这些节日自然也受到不少批判,其中一个最常见的讲法就是认为它们都是人造的节日,是不自然的,没有历史,没有传统。可是真要严格说来,难道又有什么节日是“非人造的”吗?
我今年9月去深圳看房,有套130多平方的房主要卖房。一问,就是家里老公失业了,还不起房贷。一般去看这种房子都很不好意思,总是觉得有点乘火打劫的感觉。可是去了聊聊天发现完全不是这样。夫妻两个都受过非常好的教育,都是顶级名校毕业。我和他聊聊天也比较投契,就建议他能撑还是撑一下,深圳房价我们是确定肯定要涨才来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