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创业相关的文章聚合
最近一年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很火,据说是李总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来的。在政府的各种宣传下,再加上媒体对许多年轻创业者的成功案例报道和炒作,仿佛只要创业,就可能达到人生的巅峰,走向高富帅,迎娶白富美。于是不管是80后、90后,甚至是00后,在校的、工作了的,很多人都跃跃欲试。。。。。
通往顶尖的路是没有捷径的,要靠天赋和时间堆积出来的。通向优秀的路则不同,短时间内有限的投入就能带来可见的有效产出。本文只讨论如何才能快速在一个陌生领域到达优秀水平。
好吧,中国互联网行业,我研究的最多的就是丁磊、史玉柱和周鸿祎了,所以不邀自答一下,个人观点,不同意请绕道。大家就当个故事看吧,有趣有用是根本。
从“风光无限好”到“墙到众人推”,这背后,到底是接班人败家太狠,还是注定逃脱不了的命运?
“我当时没有领好队,很多人都不想再做开发了,就离开了金山,当时那种失败的感觉,只能用兵败如山倒形容。我每天都感觉到公司里面的那种失败气氛,那是一种没法继续干的气氛。”雷军这样回忆1995年盘古组件推出失利后的情景。
李想的泡泡网2005年底营收达2000万,利润50%%,按通行的市场收购标准,即以20倍的市盈率来计算,占公司绝对股份的他,身家已过亿。
最近面试了很多技术人员,其中不少之前的工作履历还不错。但是,因为他们之前的创业经历,我并不能发offer。
他出生贫寒,初中毕业即下乡插队,一年没怎么见过白面,穷怕后闯荡泰国,找工作要求就俩字“管饭”,为了生存卖过血......现在他身家650亿。旗下的饮料你肯定喝过,他出生山东并在这里长到16岁,中文名叫严彬,现在是泰籍华人,泰国名字叫参猜。
我身边有几位朋友,他们曾经都是知名企业的高管,有互联网公司的副总,有媒体的总编,也有4A广告公司的CD,他们曾经都带领过几十号人的团队,操盘着几百上千万的项目。最近一两年,他们都选择了离职创业,然而他们现在的情况都很糟糕。有的距离创业不足一年的时间关门大吉,有的一直在死亡线上拼命挣扎,还有的靠我们这帮行业里的小兄弟在资金和人力上给予救济,无限度的透支着自己曾经在大公司里积累起来的资源。
当年的阿里团队和现在的斯坦福创业者们,或者BAT离职创业者们类似,已经不能算是一个一穷二白的草根创业团队了
在他们25岁的时候,很多人已经成立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公司,或者处理几百万美元的交易,或者就仅仅是幻想着如何能在宇宙中留下自己的印记。 换句话说,25岁的科技巨头们做的事情各不相同,但是却告诉我们成功的路绝非仅有一条。为了强调这一点,我们收集了一下照片向大家展示那些成功人士25的时候在做什么。
人呐,终其一生,总会有那么一段低谷期。
在创业的路上从来都充满着惊险,那能会一帆风顺,我和大家一样,有着不断折腾的精神,所以我选择了创业,而且定在农村。我是80后今天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愿创业者一起共勉。
我赚的第一桶金,是因为一种动物:羊驼(草泥马)本文纯干货!
望京、上地、亦庄、国贸和金融街…… 不同的区域吸引不同的企业,入驻的企业又造就区域的商业甚至人文品格,而他们汇聚在一起,又共同勾勒出北京经济最生动的气质。
如果说这是篇鸡汤,也是可以一篇可以一读的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