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职场抉择:从爱立信再到华为,我选择创业

一、外企(爱立信)经历

1.1、意外的入职

我毕业于吉大计算机系,在长春乃至整个东北来说,还算不错的大学。大学期间没挂过科,每年拿奖学金,也在宿舍打游戏,但不逃课,应该还算个好学生。只是现在回顾起来,也确实感觉自己的大学生涯很无趣,基本泛善可陈。

我属于比较内向型的性格,当年内向到什么程度?在陌生人面前基本不说话,习惯性紧张,偶尔上台发言腿会发抖。毕业后最初参加IBM、埃森哲这些公司的面试,就因为这毛病失去了机会。

陆续面试了七八次,大概也掌握了些套路,终于没那么紧张了,再加上长春毕竟机会有限,于是我和几个同学一起,一起踏上了北京找工作之旅。

十年职场抉择:从爱立信再到华为,我选择创业 华为 华为云 经验心得 第1张

记忆中,这个过程持续了三周,投出了大概二三十份简历,脚步遍及国贸、中关村、上地、望京、亦庄,什么方式都试过——网上投递、专场招聘、人才市场,甚至也有过直接找到别人公司递简历,转头就看到自己简历被别人像废纸一样丢弃的尴尬经历。

第一周很快过去了,没有收到任何回应,第二周开始陆续有公司通知面试,而第三周上半周的时候,我拿到了6个offer。

只是这6个offer都有一个令我不是那么满意的共同点:待遇都差强人意。

在谈到待遇问题时,我跟有家公司说,1500元在北京确实很难生活,那家公司的HR笑着轻描淡写地回应我,多少钱都有多少钱的活法。

这话当然是没有错的,可是谁不想活得好一点呢?

当时还有另外一家也算著名的韩企给我电话通知录用,但是语气竟然是这样的:你想来呢就尽快来报道,不想来也务必告诉我们一声,反正也不缺你一个,待遇就是这样,你还别嫌少,人多的是。

我很难相信一个当时还挺有名气的企业的HR竟会这样说话,很显然我不会考虑去这样的公司。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对的,十年之后的今天,这家公司似乎已经完全淡出了江湖。

HR是一个公司的窗口,是企业留给应聘者最初的形象和印记,关于这点我不得不说,爱立信公司在这方面做得确实非常不错。

所以也算是阴差阳错吧,前面找的都是IT公司,最后却选择了一家通信企业。

1.2、令人心仪的企业文化

爱立信是一家北欧企业,源自百年之前的瑞典,一个高福利的世外桃源。像大部分的北欧人一样,瑞典人并不勤奋,他们坚信工作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坚信人与人的关系应该简单又融洽,也坚信周末回家和妻儿一起吃饭这件事,比任何的客户和合同都要重要得多。

长期以来,爱立信一度占据全球接近一半的市场份额,是当之无愧的业界领袖和技术领导者。无论在客户、合作者及竞争对手面前,这个光环都令身为员工的我们倍感荣耀,但我离开好些年头后,始终令我念念不忘的,更多还是公司深具人性关怀的企业文化。

总结一下,让我心仪的地方,大概有那么几个关键词:

平等、纯净、分享、信任、生活至上。

讲一些实际的小案例吧。在这家公司,是不鼓励称呼领导为领导的,有英文名的就叫英文名,没有的就直呼其名。有些较真的上级,甚至因为你称呼他为领导,罚你请吃饭。这样一个看似形式化的东西,其实的确非常有效的拉近了上下级之间的距离,至少在我眼中,我和我的领导虽然未必可以做到无话不谈,但也绝不存在高高在上的隔阂感。

在公司内部,有极其开放的学习氛围,定期会组织分享会,来自不同部门的大牛经常会分享工作心得体会,技术细节等,随便去听,没人藏私。作为一个新员工,你有任何疑问,在公司随便抓一个人就可以问,甭管认不认识,他们一定会回应你。这是爱立信的分享文化,对于一个亟待成长的新人而言,真的没有再棒的体验了。

作为一家北欧企业,在工作安排上,单纯的瑞典人更愿意选择信任和授权。他们认为既然你能够通过面试进入公司,能力一定是没问题的,所以安排一项工作出来,他们首先的选择的信任。愿意相信你一定能完成此事,并给你必要的支持和资源。除非你辜负了这份信任,不断证明你不可信。对一个有着基本上进心和自我激励的人而言,这样的文化会让人觉得既轻松又惬意,必然会更好的激发主观能动性。

对待生活与工作的态度上,之前说过,爱立信的高管们,基本上无论多忙,即便跨大洲出差,也会尽量赶回去和妻儿共度周末。中国区的大小领导们也基本上都秉持着同样的原则,即:工作是为了生活。我的领导就曾经干过这样的事,下午6点,看到有的人还没走,会亲自过来赶人让离开公司。这是曾经的爱立信关于工作的态度:8小时以内好好干,之后赶紧滚去享受生活。若是你8小时干不完事情,那恐怕是你能力的问题了。

1.3、我具体干点啥

对于圈外人来说,基本上我的工作只会让你觉得乏味又懵逼。不信你听听:无线网络优化。

所以这里要做个类比,其实这个工种跟医生类似,只不过医生医人,我们医网络。你之所以能够坐在车上,使用手机打电话从城东到城西,或者连续看片不卡顿,这是因为你的头顶有基站射出的无线信号。我的工作重点,就是保证信号的覆盖和质量,让大家的通话和移动上网体验良好无碍。

作为通信设备商和专业服务提供商,我们服务的客户主要是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由于设备遍及全国各地,基本上是全年四处出差的节奏,短则一两周,长则数月、半年甚至一年。

在爱立信最初几年,因为公司业绩和影响力,出差的福利待遇的确比较好,基本上去哪都是入住当地最好的酒店,出门打出租,来回定机票只看时间,不计折扣,有飞机也绝不坐火车。周末想回就回,不想回在当地玩耍,一样拿出差补助。

从最初进公司,我从实习网优工程师做起,到转正、资深,后来做项目组长,负责组建、带领不同的团队执行项目,再到后来做项目经理,整合所有相关资源完成目标。走过大半个中国,带过三十几个大小项目后,我终于感觉腻了。

1.4、纠结、反思与出逃

从待遇上来说,其实还算可以接受;从各方面福利,也是遥遥领先于很多公司的;包括内部宽松的氛围,一言不合就翘班也没人管的状态……很多人说,爱立信真的很适合养老。

的确,温水煮青蛙,这也就是问题了。

对中国人而言,外企的上升瓶颈十分显然,对一个足够努力的人,你或许很快就会遇到天花板,此时,你是走是留?

爱立信的宽松机制,注定了它大锅饭一样的利益分配机制,同一个部门里,干得特别好的和干得很差的,年终奖差别不会很大。所以,为什么要那么努力?而对于足够努力的人,也确实不足以持续调动积极性。

另一个问题是,太专太窄的圈子,极大的限制了视野和谈资。我做什么你们还记得么?无线网络优化诶,同学聚会大家聊八卦社会热点金融,我说,这里信号不好,是因为基站覆盖缺失,需要调整方位角或者新建站?

另外四处出差带来的更严重的问题,除了家庭关系,还有圈子的建立。你根本没有办法扎根在一个地方,进而建立深入而稳固的人际圈子。人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是有一天公司业绩不好裁员了,你是否真的有足够竞争力和资源圈让你迅速重新攀上新的枝头?

以上原因,让我纠结了几年之后,终于跨出了必然的那一步。

二、民企(华为)经历

2.1、入职华为

我本来以为离开爱立信,也就代表着彻底离开了通信圈。

在爱立信期间,尽管多次接到过华为HR的挖角电话,我始终没有考虑过要去。

因为听过很多有关华为的传说,什么狼性文化,什么7*24小时,什么过劳死……对于习惯了爱立信宽松氛围的我,始终会有种天然的抵触。

进入华为纯粹是因为老L,我华为的第一任直属领导。我还在爱立信时,我俩是对手,经常在客户面前争锋相对,互相诋毁,互有胜负,这就是所谓的不打不相识,最后竟然产生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老L听说我离开了爱立信,立马和我取得了联系,在他的一番忽悠下,最终让我决定进去看看。

毕竟,人生在于体验嘛,外界传得神乎其神,究竟有没有这么夸张?

因为有老L引荐,我的华为面试之旅异常轻松,一面就是和他聊个天,基本上是我在问问题他回答,完全颠倒了主次,完事他对我说,一面过了哈。之后英文测试,性格测试,毫无悬念的过了之后,进入了最终面试(综面),由中国区的大领导通过远程视频对我进行面试。

我还记得那时的场景,大领导问了我一个终极问题:为什么离开爱立信,来到我们华为?

我稍微思索了一会儿,毕竟总不可能说,是老L死乞白赖忽悠我来的吧?这也显得太没格调了。

我波澜不惊的看着电视屏幕,对大领导说出了一番至今自己都还觉得蛮有水平的话。

我说,爱立信曾是业界的领袖,就像一头骄傲的雄狮,优雅而孤独,不会轻易妥协和低头 ,而华为就像大家所说的,是一群随时准备觅食的狼,凶猛又精力充沛。中国市场则是一片草原,而草原上最成功的掠食者,或许终究是群狼。

大领导笑了,然后说,谈待遇吧。

2.2、华为的伟大

上面说的那番话,真不是谄媚,是经过深刻思考后的,客观说辞。

华为,1987年成立于深圳一间破败的厂房,任老板以卓绝的智慧和统御力,带领一群志同道合的猛人掀开了注定改变历史的进程,用了三十年时间,把这支军队扩充到了17万人,并驾驭它击败了一个又一个曾经巨无霸的对手,站在了电信业的塔尖,完美地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屌丝逆袭。

华为是为数不多的海外收入超过国内收入的中国企业,赚外国人的钱,远远超过赚本国人的钱。先不管有多大力度的政策支撑,单凭这个事实,也可当之无愧为民族骄傲了。

员工待遇业内最优,即便横向对比其他行业,也并不虚。业界盛传,在华为工作三年以上,你的工资:奖金:股票分红,将达到1:1:1,随着年限增加,工资最终会成为最小头。

无论我对华为文化有多持保留意见,也不得不说一句,这的确是一家可以用伟大形容的公司。

※华为怎么做到的伟大?

说说个人的粗浅见解,毕竟我在华为的时间也不算太长。

1)、全员持股计划

业界盛传,任正非只占1.4%的股份,其余全部散给了员工。某种程度上,你可以认为公司是自己的,你在为自己拼命,理所当然。

2)、大棒与胡萝卜

明确奖惩,毫不含糊。在华为,干得好、一般和不好,最终在待遇和晋升机会上,差得不只是一两倍。想想爱立信的大锅饭,哪个更激励人?

3)、奋斗者文化

这是华为至高武功心法,修行者要自愿签个协议,自动放弃带薪休假,坚持艰苦奋斗一百年不动摇的精神,主动投入到最艰苦的环境中进行练级。越艰苦的地方,升级经验越高,越容易往上走,待遇回报自然也越高。

4)、强烈的目标导向

就一句话,甭给我找理由,就是必须完成。

举个实际的例子,我们做优化,经常都要涉及到协调物业的问题,这很好理解,你要在别人房子上建基站,当然得说服业主啊。从工作界面上来看,很显然,这是运营商(客户)负责的事情。

所以如果搞不定,若是爱立信会站出来一摊手,说这我也没办法啊,你们没搞定啊。按照界面,这个的确没毛病;但若是华为,客户的事就是我的事!搞不定,客户经理上,服务部主任上,再不行代表上,什么办法全用上,该出面的全出面,就是必须搞定!

站在客户角度,请问你会更喜欢谁?

外界都在说华为是狼性文化,何谓狼性,不同人有不同解读,我理解的版本是这样的:强烈的目标导向,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为达成目的不择手段的狠辣,以及达不成时毫不容情的问责。

5)、毫不容情的反腐

与其他公司相比,华为对内部腐败查得非常严格,经常组织各种自查、总部集中排查,如果各种文档、合同、收入有一丝对不上,会出大问题。在腐败这件事情上,公司首先是认为你有罪,除非你可以证明自己确实无罪。因此那些身处关键岗位的和钱打交道的位置,比如销售、项目经理等,将始终如履薄冰。

关于内控,内部流传着一句话:若是得罪客户,你最多是考评会出问题,若是内控审查出了问题,你就等着game over吧。

但不得不说,尽管形式值得商榷,华为的确是我所见过的,反腐做得最到位的公司。

2.3、华为的阴霾

凡事都有两面性,所以我们才说,彼之蜜糖,我之砒霜。

华为的狼性成功背后,当然会带来相应的其他问题。

首先就是僵化又严苛的考评机制。考评分为A\B\C三个档次,连续两年被打C者,将直接被淘汰。而根据当年经营情况,每个部门基本上都会分到一部分的打C比例。

当时我团队有个同事就很悲催,他因为老婆在我所在的城市,想要从别的地方调过来,结果头一年没调成功,但因为动了心思,被领导打了C;第二年下半年,终于成功调过来了,别人想,你都不是我的人了,当然再给你扣个C。于是,他就得了两个C。

相处的几个月里,我明显看出他是个非常踏实而技术扎实的人,特别想保下他,也跟我的领导老L想过很多办法,但是根本于事无补。最终,我亲眼见证了一个除了想和家人团聚,并没有任何过错的优秀员工,就这样被干掉了。

那一刻,我的确感觉到了莫名的心寒和无力。

为了防止腐败,公司有一个管理层轮岗机制,本地人首先是不能出任本地领导的,其他人在同一个地方任职也不能超过三年。从而在根上最大化遏制腐败的可能。

闲暇时(一般指晚上七点后),公司经常会组织大会,大家需要认真领会最新思想及深刻学习各类违规事件,事后要写心得,签字画押。基本上我走的时候,累计写了大几十份。

最让我不好接受的,还是缺乏必要的人性关怀。

考评事件就不多说了,如果在项目过程中出现了客户投诉的情况,华为的处理方式也与爱立信大相径庭。

限于篇幅,直接说结论吧:在爱立信,首先会尝试袒护你一下,实在护不住了,可能才考虑问责;华为,首先会尝试把直接责任人推出去看看能否平息,若能,拉倒,不能,再把责任人的直属领导推出去,重复以上。

这样的阴霾笼罩于心,让我始终不太自在。

2.4、我的卑微与光芒

从爱立信走出来的我,在华为最终坚持了一年半。

其中前一年还是因为我的领导老L。他实在不像个标准的华为领导,很仗义,很感情用事,很挺下面的兄弟。

他信任我,我对接的事情和客户,始终以我的意见为准。我说这事不做,他就坚决支持我不做。那段时间,我基本上保持着在爱立信时该有的硬气。

当然,奋斗者协议自然是签了的,包括各种学习心得、与客户的卖笑事宜,该做还是做了的。

大概是我始终没有全然的融入和认同公司文化,后来老L调走了(记得前文么,管理层需要轮岗的,防止腐败呀),换了个新领导来,我立刻原型毕露了。

新领导风格与老L截然不同,当然,事实证明新领导或许才更适合这个环境。老L当时本就不怎么受上面待见,走的那年竟然还被打了个C,而新领导一来,和更高层的关系立即变得融洽了。

因为新领导做了更职业化的事情:有任何出事的苗头,立马介入;出了事情,立即追责。从不介意向上层坦诚自己下属的不足,根本不和下属一个维度思考问题……因此他来的几个月后,整个部门面貌焕然一新。

我多年形成的管理风格,是授权、信任、鼓励和共同担责,当然也像我的老领导一样护犊子。这与新领导的风格终归格格不入,因此最终分崩离析,在所难免,这事就不多说了。

因为与新领导的协议,我走得比预期还晚了几个月,拖到了下半年。从内部获知的消息,最终我应该也是被扣了个C,帮部门背了指标的。预料之中的结果,并不意外。

幸好此时,我是真的决心彻底离开这一行了。

三、创业心路

3.1、创业初衷

尽管对华为某些文化并不认同,毕竟待遇非常不错,而且我也经过了多年职场历练,若说相对职业化的应对,我其实是可以做到的。

那么为什么想走?为什么必须要走?这个问题我想了大半年,最终说服我自己的只是一个朴素而任性的念想:人,只活一次,我三十多岁了,希望尝试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节奏活一次试试。

我实在不想将来回想起来,会捶胸顿足,骂自己胆小鬼。埋怨自己当年为何如此懦弱,连哪怕试一试的勇气都没有。

这个时候,我遇上了我的合伙人老杨,高中时候的死党,一个如我般执拗的人,他也刚从他所在的公司出来,我俩一拍即合。

3.2、我的过失

必须承认,这个过程中,我的过失是显然的。

※过失之一,裸辞。

在从华为出来前,我其实真的没有铺后路,就是任性的觉得先出来再说。之后有过一段尴尬的时光,尤其我还曾天真的以为自己顶着爱立信和华为的500强光环,但出来后你会知道,光环是公司的,你在,就有,你离开,你跨行,这光环跟你半毛钱关系没有。

※过失之二,断层式跳跃。

我以前做通信的,无线网络优化,现在呢,文化传播。这二者的差距是多大呢,我大概测算了一下,始终没算出来。

但是我以前的专业用不上了,以前的人脉也用不上了,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仅仅凭着一腔热爱和自以为是的孤勇,就打算在一片全新的领域开疆拓土。

真诚的告诫一句,这是大忌。大家要引以为戒才好。

所以我的第三个状态,我说是,折翼的鹰。这很贴切。

【写在最后的话】

不管如今的选择有多任性,稍感欣慰的是,我同时也看到了自己身上显著发生着的变化。

坚持晨读、坚持锻炼这两件事,比工作时有劲头得多。

一年多来敲下的文字,比过去十年加起来还多得多。

和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接触,感觉自己正在变得有趣得多……

最关键是,我在按照预想中的节奏,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这种感觉令人欢欣雀跃又鸡血满满。

我无法预期我的将来,但也毫不怀疑它会变得更好。

毕竟现在的我,早已不是单兵作战,我有朝气蓬勃的团队,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亲密信赖的伙伴,有每天不知疲惫一往无前的昂扬。

与任何时候相比,必须承认,我最喜欢现在的自己。

我坚信,那折断的翼,一定可以重新接上吧,不过是时间问题。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合伙人、我的团队、以及那个始终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己。

简书作者|焱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