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创业:泡沫退去不是所有人都在裸泳

时至年末,一则关于内容创业者的新闻震惊了很多人:12月8日,在互联网上以“同道大叔”示人的蔡跃栋,把他的公司“同道文化”卖了1.78亿元。年仅28岁的蔡跃栋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毕业生,经营“同道文化”公司不过两年多而已。

如此高额的卖价令人咋舌,也使蔡跃栋成为“内容创业者”的成功典范。

内容创业:泡沫退去不是所有人都在裸泳 自媒体 经验心得 第1张

“内容创业”是2016年出现的新词,它的前身是“自媒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自媒体”的内涵不断扩展,一方面是因为很多“自媒体”从个体运营发展为团队运营;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媒体”拥有了更多商业变现的机会与可能性。

广义上的“内容创业”涵盖范围非常大——在微信微博平台定期发布内容以寻求变现的算,靠在直播平台上唱歌跳舞讲段子来赚钱也算,在网络平台上传教人化妆的视频顺便植入广告还算是……

“内容创业”的兴起,跟微信公众号有莫大关系。以前的博客、微博等社会化内容平台,几乎都以个人运营为主,而大的微信公众号则多为团队运营。再加上腾讯有强大的内容生态和海量的用户,使得微信公众号在累积用户方面更为容易,变现手段也更加多样。

在2015年以前,只有“罗辑思维”等极少数的“内容创业”项目比较热门,能挣到钱,但前景并不明朗。2015年以后,不少账号都受到了资本的热捧,上百个微信公众号(值得注意的是,微信公众号的产权还属于腾讯,运营方只有使用权)拿到了不菲的融资。那些虽然没有融资但影响力巨大的账号,比如“石榴婆报告”“六神磊磊读金庸”等,则展现出强大的“吸金”能力。

到了2016年,这种形势变得更加明朗。一方面,很多被认为有投资价值的“内容创业”项目获得了少则上百万元、多则数亿元的融资;另一方面,横空出世的“咪蒙”等用户量超大的账号,广告单价高达数十万元,仅通过卖广告就能赚得钵满盆溢。

越来越多互联网巨头也开始抢夺“自媒体”资源,它们纷纷推出社会化内容平台项目。搜狐、网易、腾讯、凤凰等门户网站都启动了“自媒体”入驻计划;今日头条推出“头条号”强势入场;BAT中另外两家,阿里巴巴打造了“UC号”,也在支付宝上试水“生活号”;百度则通过“百家号”杀入战场。所有这些平台,都在寻求优质内容,甚至不惜斥重金招揽内容生产者入驻,以建设自己的内容生态,这使得“内容创业”更为红火。

“同道大叔”蔡跃栋的暴富神话,也是2016年“内容创业”这一概念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性事件。很多人担心这些神话里充满了“虚火”,他们等着看当“内容创业”的大潮退去,是否有人在裸泳。

“虚火”肯定是有的。因为目前的“内容创业”项目,除了在垂直传播和经营模式上有所拓展外,大都是靠影响力变现,而变现方式仍然是广告,其他的变现方式,主要也集中在线下活动和电商两块。对比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举目所及,目前所有的“内容创业”项目,还很难说是闯出了一条非同寻常的新路或是构建出了一个可以持久运营的商业模式。

另外,当下的“内容创业”项目也和平台捆绑得特别紧密,大部分账号处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状态,很难随着平台的迁徙而继续保持影响力。在当前互联网平台迅速更迭的大背景下,一个账号要做到跨平台生存还很难。

但一方面,“内容创业”如此火热也有其合理性。随着传播格局的剧烈变化,深耕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内容创业”项目可以通过运营获取海量用户,有些账号的用户规模甚至令很多传统媒体都难以望其项背。而且,新媒体往往比传统媒体更易于传播,传播方式更加多样,传播效果也更加清晰,这些都为“内容创业”提供了沃土。

“内容创业”这一概念会在近几年继续“火”下去。因为内容生产的社会化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而要重新建构新的稳定的传播格局还需要很长时间(能不能稳定也很难说)。只是,在未来几年,随着入场分蛋糕的“内容创业者”越来越多,“内容创业”的“虚火”应该会消退不少。

来源:中青报·中青在线

作者:叶铁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