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趨勢是流量越來越貴,吳曉波最新的演講裡提到(後我又查資料進行瞭補充),2021年互聯網公司的獲客成本:
快手:2018年是31塊,2019年是88塊,2021是139塊,現在是177塊。
B站:2017年是8塊,2018是29塊,2019是39塊,2019是51塊,現在是65塊。
微博:2012年是11塊,2017是23,2019是60,2020是595,現在是55塊。
京東:2015年是112塊,2017是224塊,2018是1603塊,2019是390塊,現在是316塊。
拼多多:2019年是160塊,2020年是206塊,現在是432塊。
美團:2018是174,2019是375.6,2020是347,現在是187塊。
目前來看,隻有美團今年的成本降下來瞭。
現在流量成本高,流量聚集於頭部企業,中長尾商傢受困,今年融資又特別難,所以今年裁員特別猛。但大都裁掉的是虧損的部門,這或許對它們還有好處。
你們想想,投十萬塊出去,隻能搞到一兩百個新用戶。不僅如此,由於實體經濟的擴張是無限的,但是人的註意力就那麼多,是個恒定量,
在過去的一年裡,流量紅利見頂的論調依然沸沸揚揚,由於獲客成本的提升,互聯網企業對於流量的認知不再是盲目的追求數量,而是開始在意起質量,轉化與留存等與用戶粘性有關的因素成為企業們衡量流量價值的重點。
看瞭這傢的就沒法看另一傢的,所以“註意力”為導向的流量也越來越貴,這也是為啥主播好像這幾年越來越誇張,也是這個原因。
流量見頂、業務線飽和、發展步入平緩期,管理團隊就不會擴張,中層不可避免地冗餘,個人在系統中的發展空間自然也會放緩,能夠走上人生巔峰的機遇也會隨之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