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孤生”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8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及其海外华侨人数)数约为139538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有71351万人,女性人口68187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男性:104.64,女性:100。
也就是说,现阶段,中国大陆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3164万人次。
数据一经公布,不少男性网友大呼“终于找到单身狗的原因”——因为作为男性,从一出生起,就注定了孤单一生。“注孤生”一时热闹刷屏。不过,也有不少女性自问:女生少,为啥我还是单身呢?
不过,要深刻理解人口数据,还需要观察更多数据。
中国男性人口数量多于女性的现象,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当时中国60-64岁性别比为100.03,该年龄段是中国男女性别比例最为平衡的阶段。60岁以下的群体中,就已经明显出现男性人数高于女性的现象。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自1985年开始升高,2006年以后则逐年缓解,男女比例连续12年下跌。数据显示,2011至2017年,男女人口数量差从2011年的3401万人,减少到2017年的3266万人,到了2018年末,中国男性只比女性多出3164万。总人口性别比从2005年的106.3下降到2018年的104.64。
宋月萍认为,这并不意味着3000多万男性都找不到伴侣。因为男性和女性的适婚年龄有所不同
按年龄阶段来划分,男女比例失衡在24周岁以下的人群中尤为显著。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各年龄段男女性别比数据显示,在1994年以后出生的人群中,中国男女性别比随年龄降低而增长:20-24岁阶段性别比为110.98;15-19岁为117.7,10-14岁为118.46;5-9岁年龄段升至118.55;但0-4岁年龄段又降低为114.52。
也就是说,性别比最高的人群,是2000后出生的群体。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出生人口性别比最高的年份是2009年,当年出生人口男女比例达121.06,男生比女生多150万,这些孩子将在2030年前后进入婚育年龄。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宋月萍表示,中国人口中男性占比相对偏高,整体性别结构处于略微失衡的状态。国际上正常的人口性别比为每100个女性对应出生103到107个男性。
据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分析,胎儿性别鉴别和选择性人工流产可能是造成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之一。他同时表示,“上世纪90年代,农村中存在瞒报现象,客观上也对人口性别统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男多女少,有多少人会“注孤生”?
翟振武表示,“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的状态下,男性可能会下探到更低的年龄段去寻找配偶,这又会对下个年龄段的男性形成挤压。除非出现大规模的移民,这种长期累积所形成的3000多万剩男短期内是无法缓解的。”
但宋月萍认为,这并不意味着3000多万男性都找不到伴侣。因为男性和女性的适婚年龄有所不同,比如26岁的女性对应的结婚对象并不是26岁的男性。“但对于那些在贫困地区、教育程度相对比较低、收入相对比较低的底层男性,婚姻确实会有更大的问题。”
北京大学教授陆杰华则认为,男性人口多于女性,许多男性找不到结婚对象,同时,女性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都会影响未来社会的婚姻状况。
也有媒体分析认为,这种情况必然带来中国年轻人单身时间变长,将对消费水平和消费趋势产生影响。一个人在单身的状态下,会更倾向于多消费日常消费品,而不是用于家庭大额储蓄,比如男性,会倾向于购买电子类产品的大额消费。同时,市场要消化由性别失衡带来的需求,比如相亲产业。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新闻网、每日经济新闻
来源:《博客天下》201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