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帝死后无嗣,继位者是如何确立的?

作者:史遇春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公元1875年1月),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驾崩,时年仅十九岁。

同治十一年九月(公元1872年10月),清廷为十七岁的同治帝举行了大婚典礼。

从大婚到驾崩,时间虽两年有余,但是,这期间,同治帝并未育有子女。

同治帝驾崩前十天,就已经多次病危,有朝不保夕的症状。

见同治帝已至如此情况,为江山社稷计,清宫中就已经开始议定继立皇嗣的事情了。

既然同治帝没有子嗣,那么,按照血亲的亲疏、礼仪秩序的顺次,上溯一辈,先从同治帝的父亲清文宗咸丰帝的子嗣中找起。

咸丰帝生有两子,一位同治帝,就不用说了。

咸丰帝另外一子,出生当日就死了,也更不用说了。

无奈,只能上溯二辈,从同治帝的祖父清宣宗道光帝的子嗣中继续找。

道光帝生有九子:

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公元1808年~公元1831年), 隐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此时,奕纬已死。

皇次子爱新觉罗·奕纲(公元1826年~公元1827年),顺和郡王,幼殇。

皇三子爱新觉罗·奕继(公元1829年~公元1829年),慧质郡王,幼殇。

皇四子爱新觉罗·奕詝(公元1831~公元1861年),咸丰帝,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皇五子爱新觉罗·奕誴(公元1831年~公元1889年),过继给惇恪亲王绵恺,为惇勤亲王,母祥妃钮祜禄氏。

皇六子爱新觉罗·奕訢(公元1833年~公元1898年),恭忠亲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皇七子爱新觉罗·奕譞(公元1840年~公元1891年),醇贤亲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皇八子爱新觉罗·奕詥(公元1844年~公元1868年),钟端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此时,奕詥已死。

皇九子爱新觉罗·奕譓(公元1845年~公元1877年),孚敬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道光帝的九子之中,此时,咸丰帝已死,就不用说了。另外,皇长子、皇次子、皇三子、皇八子,此时也都已经死了。

皇五子被过继,也可暂时排除。

如果,要在道光帝的儿子中找继位者,那么,此时,皇六子奕訢、皇七子奕譞、皇九子奕譓似乎都有机会。

当然,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在道光帝的孙辈中找继位者。

但是,这样一来,存在一个问题,这些人都是同治帝的叔叔,或者是同治的堂兄弟,如果他们承接大位,就等同于同治帝完全绝嗣,以后,就连被祭祀,都会完全丧失皇帝的分量。

基于承嗣与祭祀的考虑,同治帝的继位者,当然首先需要在道光帝的重孙辈中寻找了,因为道光帝的重孙辈,是同治帝的子侄辈。这样做,符合礼仪规制,也可以借过继的名义,保留同治帝的后嗣、不失其祭祀的厚重。

但是,实际情况是,道光帝的孙辈这个时候都还小,根本就没有重孙。

其实,实在没有办法时,还可以上溯三辈,从清仁宗嘉庆帝的后嗣里找。不过,这样找出了的支属,就有些太疏远了。实际上,清宫也没有这样做。

找来找去,找到了贝勒载治家。

载治(公元1839年~公元1880年),原为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一子成亲王永瑆的曾孙,初名载中,祖父绵懿,父亲奕纪;为奕纪之妾沈氏所生;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十二月,奉旨过继给奕纬为嗣,授多罗贝勒。

载治是奉旨过继给道光帝长子隐志郡王奕纬做嗣子的。载治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名叫溥侃。那时候,溥侃生下来才八个月。同治帝病危时,有意立溥侃为储。于是,就将溥侃宣召入宫看养。不过,还没有来得及将溥侃立储,同治帝就驾崩了。这件事情,随着同治帝的死去,也就作罢了。宫廷与外界隔绝,这个事情的详细情况与后续处理,没有人知道其中的情形。

同治帝驾崩次日,两宫(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召见内廷行走、御前军机、内务府王公大臣、弘德殿行走、南书房行走等,入内议事,商讨确定新君。

据载,当日群臣会集之后,慈禧皇太后发话,问诸位道:

“皇帝宾天,天下不可无君,谁适合呢?”

群臣跪地哭泣,没有人知道要怎么应对。

慈禧皇太后看了看恭亲王奕訢,说到:

“奕訢来继位如何?”

恭亲王奕訢听罢,悲伤痛哭,绝倒在地。

慈禧皇太后又慢慢说到:

“奕訢,你不想担当这天下的重任吗?既然这样,那就让奕譞的儿子入宫继嗣吧!”

慈禧皇太后言毕,醇亲王奕譞也是痛哭流涕,昏绝在地上。

这个时候,惇勤亲王奕誴说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是不给当今皇上(指同治帝)立后嗣了吗?”

惇勤亲王奕誴的话,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就像没有听到一样。然后,两宫退出议事处,进入内宫。

看来,定好的事情,也就是走个过场而已。

两宫进入内宫之后,议事处,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还哭昏仆倒在地上。

最后,是宫中的内监将他们扶起,放到板上,抬出去的。

关于这件事,亲身在场的荣文忠(禄)后来对人说:

“醇亲王的确为人长厚,他听说自己的儿子被立为皇帝了,哭昏之后,中间还想自己爬起来,我拽了拽他的衣服,他才作罢!”

但是,就是因为这个动作,让醇亲王奕譞记录在心。

为此,醇亲王奕譞就认为荣禄对待自己没有对待其兄恭亲王奕訢那么好,心里很不高兴、很不是滋味。后来,恭亲王奕訢被罢职之后,醇亲王奕譞暗地里掌握大权,他就将荣禄外放为陕西西安将军。

荣禄在西安过了很久之后,才又回到京师。

说到荣禄,就赘述几句。

话说,那个时候,居住在京师的旗人,非常注重外表,没事就专门修饰打扮自己,一个个衣冠整齐,楚楚有度。而且,他们把这看成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是,旗人出了京师之后,就不那么讲究了,而且,在外的时间越长,就越是不注重仪表。

所以,那些外放日久,回归京师的旗人,他们的外形装扮,比之自己往日、或比之京城中的旗人,都会失色不少。

荣禄在京师的时候,就很讲究衣饰。他的衣着,长短合度,宽窄得体。当时,他的仪容之美,在时辈之中称冠。

荣禄外放西安多年,回来之后,京师同僚初见,发现他还和当日在京师时一样地衣饰齐楚,当时,颇多人认为这是一绝。

本文据清人刘体仁《异辞录》卷二中的一节而成。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