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被灭国后,西夏党项人都去哪了?

1225年,成吉思汗在完成了对花剌子模(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的征讨后,决定亲自率军攻打西夏。讨伐的理由是西夏曾拒绝成吉思汗提出的要求,协助蒙古人出兵西征。

当时蒙古军队的实力所向无敌,而西夏政权又处于摇摇欲坠之中,因此这场军事行动的结果几乎没有任何悬念。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在征讨途中,成吉思汗不慎从马背上摔下来受了重伤,后来又身染重疾,于1227年春病逝。同年六月,西夏宣布有条件投降。然而当西夏皇帝按投降条约出城后,蒙古人却单方面撕毁约定,不仅杀死了西夏皇帝,还对西夏国都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市)进行屠城,西夏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自此,由党项人建立的西夏政权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么,西夏被灭国后,西夏的党项人都去哪了呢?

尽管在亡国之际,西夏遭到了灭顶之灾。但许多西夏党项人还是幸存了下来,他们中的许多人开始在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供职。蒙古人将全国人口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西夏的党项人和其他西域、中亚人都被划分为色目人,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地位和特权。不过,在元朝灭亡后,这些生活在西夏故地的党项人(元朝称“唐兀人”)就从历史记载中销声匿迹了。据部分史学家推测,他们应该跟当地的其他民族(如回鹘人、蒙古人)融合到了一起。

此外,也有不少党项人在亡国的时候选择了出逃。其中,西夏皇室的支系大量逃往四川西部、西藏北部等地,他们在今天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木雅地区定居下来,建立了一个小政权。这个小政权的首领叫“西吴王”,实际上也就是“西夏王”的称号。这些西夏后裔与当地土著一起生活,逐渐融合到了一起,被称为“木雅人”。如今木雅人的总数约有一万多,分布于四川贡嘎山周围的康定、道孚、九龙、雅江等地区。他们的语言被称为“木雅语”或“道孚语”,与古代的西夏语在发音和基本词汇上比较接近,而“道孚”就是古音“大夏”的意思。

除了逃往川西、藏北的西夏党项人以外,还有一部分党项人迁移到了河北、河南、安徽、山西等地。这些人中有的是为躲避战火而选择流亡,也有的是被元朝派到上述地方任职或是作为军队驻防。这些进入传统汉族地区的党项人与当地汉人生活到了一起,经过数代人的融合,他们在语言、风俗、姓氏方面都完全汉化,彻底成为了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