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奔三的90后,如何面对三十岁?

第一批90后,真的即将奔三了。90年出生的人,会在今年迎来自己的29周岁。

“三十而立”这个词是从《论语》中传下来的,30岁就像是一个deadline,总让人觉得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道分水岭。即将面临传说中非常重要的“30岁”这一年,好像多少会觉得要take一个深呼吸。

今天的访谈,ky把人群锁定在了“第一批即将奔三的90后”,我们好奇的是:

在争议中成长起来的90后中,最年长的这批人,他们离80后的情怀很近,看95后时反而觉得心理状态很遥远。

作为第一批即将奔三的90后,三十岁对他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当下过着怎样的生活?在心理层面,是否做好了奔三的准备?未来,他们又面临着哪些难以言说的冲突、矛盾和选择?

我们一起来听听。

01.

我一出生就被摆在了跑道上,

变得世俗或油腻都是必经之路。

Mia,女,证券行业,单身

从一出生,我就被摆在了一条跑道上。面前是三道跨栏,小升初、中考和高考。但我很不幸,跨完高考准备放飞自我时,又被父母扔回跑道,被逼着出国留学。

漫长的求学路上,我一直过着被人评价的生活。我的价值取决于分数,我的幸福感来源于父母的满意程度,在享受自我乐趣的时候,内心会充满负罪感。

到美国读书后,我的思想变得左派,很认同个人主义,认为人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充实而非外在的物质条件。工作要选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亲密关系要追求灵魂的共鸣。这个观念当然没错,但我忽略了一个社会现实,那就是中国的社会还远远没有富足到让大多数人生活无忧。

刚回国的那一年,我选择了自己喜欢、但薪水不高的工作,起早贪黑,最终还是因为不公正的理由被迫离职。同年,男朋友决定去美国生活,以两个人的生活轨迹不合适为理由和我分手。从那以后,我就开始重新思考人生了。

我似乎开始渐渐理解了所谓中产阶级的“焦虑”。尤其是作为独生子女一代,选择远离家乡在大城市打拼,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意味着必须凭自己的本事。但现实是,打破阶层固化的难度已经大到不可想象了。这种情况下,所谓人生理想不堪一击。

而如果你不愿妥协,主导自己和下一代的命运,你不光要摆脱父母的经济支持,你还无法陪伴在其身边,并且你赡养老人的能力最好能跟得上他们老去的速度才行。

如今,我慢慢也变成了自己从前鄙夷的样子,再考虑新的恋情时,也会对对方的学历、职业和家境提出要求,再寻找新工作时,不再把理想和热情放在首位,薪酬、工作地点和晋升机会更吸引我。

我也变得“世俗”,甚至未来还会变得“油腻”,可一切也许都是30岁后人生的必经之路。

02.

我想用更温和的方式,

帮助父母面对其实没那么残忍的真相

Zim,男,博士在读,地产行业,gay

我是在发育期意识到了自己对同性不同寻常的生理和心理欲望,而在我接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社会环境里,这是不正常的,变态的。所以我就刻意隐藏起这个秘密,只写在过日记本里,被父母发现质问,则死不承认。

后来随着进入大学,我更多地认识到了同志群体——比我想象中更庞大。后来我陆续参加过沈阳、上海骄傲节,这段经历给了我很大鼓舞,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了解亚文化,不再对性少数报以歧视的眼光。我开始拥有更强的自我认可,不再像中学时候那么顾虑重重和自我怀疑了。

但最大的伦理压力来自父母,直到今天我也没有正式向他们“出柜”。或者说,我们只是达成了一种诡异的默契,父母是知道的,只是谁也不愿主动去捅破那层窗户纸。

现在很快就要30岁了,结婚与否,和谁结婚,怎么结,我还没有明确的打算。身边对抗的例子不少,有强硬出柜结果和家里闹翻了离家出走的;有给父母暗示以后不会结婚生子被强迫相亲的;也有拿着身边异性朋友照片去给爸妈看,应付逼婚的;当然也有找到合适的对象从淘宝上买假的结婚证形婚计划代孕的,都是无奈之举。

我理想中的状态是最好能通过一种更温和的方式,去帮助父母面对这个事实上没那么残忍的真相。其实不是只有小孩子要靠教的,大人有时候也是需要教的。我认为我有责任和义务向他们小时候教我一样,去一点点引导他们,而这往往需要更多的耐心,方法和足够充分的时间。

现在我一边工作一边读博,30岁快到了,我不是那么在意这个具体的时间点,但我的确希望通过努力,让自己在生活和事业上变得足够优秀,以拥有更多选择人生的权利,包括和父母“坦白”的资本。

我最向往的而立生活,就是有底气坦坦荡荡地向父母坦白,然后有能力说服他们、获得他们的认可和信任。实在不行,也至少向他们证明,我可以过得幸福。

03.

但愿30岁以后还有机会再做一次少女

女,公务员,孩子母亲

身边许多和我年纪相仿,还没结婚的朋友都感叹我人生进度条走得快。的确,结婚四年,至今我仍会恍惚以为一切是在做梦,我是谁,我在哪。

大学和老公相恋四年,毕业第一年我们就扯证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家里催的急,双方父母观念都比较传统,结婚没多久又催着要小孩,婚后第二年宝宝也出生了。

比较幸运的是,老公毕业后没费太多精力找工作,顺利拿到了一家世界500强外企的offer,我也进入事业单位工作,福利待遇都不错,工作相对轻松。同时有赖于父母支持,我们婚前就在苏州买了房,婚后两个人住住还是挺舒服的。不过后来有了宝宝,需要父母帮忙照顾,房子不太够住,去年我们换了个大些的,压力便随之而来。

一方面,这几年苏州房价飞涨了3倍不止,普通90后要想完全靠自己在三十岁前,且在一二线城市安家落户是很困难的。自从换了房,为了应付房贷,我和老公几乎等于有一个人完全是在帮银行打工。

另一方面,尽管随着经验的积累,老公的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进入了所谓的事业“舒适区”,但考虑到孩子以后上学,工作,不仅要确保家庭收入持续增长,还要依靠各种资源和人脉的帮助,他还是决定争取做到更高的职位,因此也承受着比很多同龄人更大的压力。尤其外企在绩效考核这块特别严,加班是常态,未来配合调岗更换城市也在所难免。

于他而言,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是一大难题。于我而言,则没有可选择的余地,就像我之前说的,为了顾家,我几乎牺牲掉了所有的业余时间、精力、爱好和社交。

虽然现在还没到30岁,但事实上我已经提前过上中年生活。每天除了八小时工作时间,其余几乎全部用来陪伴孩子,照看家中日常琐碎,做好老公打拼事业的大后方。

有时候半夜哄宝宝睡下,坐在床边发呆,会忍不住回忆还在校园读书的时光,想念曾经自己也是精力满满的元气少女,喜欢弹琴听音乐会逛摄影展,经常和闺蜜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可是这样的日子大概再也回不来了。

如果30岁以前我活成了世俗眼光里的及格状,希望30岁以后还有机会再做一次少女。

04.

当我明确自己想要什么,

就不再为年龄而彷徨

shine,女,本科,工作五年后回学校读书

很多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会给自己设定相应的符合社会标准的人生目标。比如30岁前,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等等。但一直以来我坚持的理念是“把握好自己的节奏”。

即将毕业时,父母也曾试图安排我去家乡的事业单位做清闲自在的工作,想着给我介绍年轻有为的高干子弟,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子,不用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劳累。但我从来就不喜欢一眼就望到头的生活,所以一个人去了上海。

选择职业的时候,我首先会问自己,是否喜欢这个行业,是否享受工作的内容,因为它不仅是你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是每天醒来要面对的事。如果从一开始就抱着无奈或厌恶的态度,只会在无尽的痛苦中消耗人生。

工作的第五年,我跳槽到一家律所,在和一群优秀的人共事的过程里我发现,在他们身上,物质欲是不高的,与之对应的,持续地提高自我竞争力和核心价值才是其追求所在。于是,我去年报名参加了司法考试。

工作几年之后再回去读书,是很奇特的体验,能让你对现在的生活有更多思考。周末坐在辅导班上,看到不少满面沧桑甚至头发花白的人还趴在课桌上认真地奋笔疾书,很受触动。只要你想做,任何年纪都是刚刚好的年纪。

司考通过后,我今年打算继续去读法硕或LLM,因为我本身不是法学专业出身,需要充实的东西还很多,未来我想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至于结婚生子,目前并不构成我人生的必须品。

毕竟撑起一个家庭的重担需要太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坚持认为在此之前,每个人都有义务先学会真正的独立。也只有当确定了自己想要什么,才不再为年龄而彷徨,更不会被别人的眼光和标准束缚。

明年我就30岁了。看到我的故事也许有人会说我很勇敢之类的。但其实我想说,之所以能坚持自己的意愿生活,我最大的底气还来自父母。从小到大,他们从不拿任何人和我比较,总是无条件支持我的决定,给了我极大的爱和勇气。我爱他们。

05.

27岁那天我就已经30岁了,

它如同一次生命的重启

男,专科,创业中,单身

23岁稀里糊涂地接手了家族的小本生意,从小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我认为做生意就是自己长大以后注定要做的事。除此之外,我好像也没什么人生理想。

头两年,生意做得很顺,快速的财富增长导致我整个人异常兴奋,觉得自己上手快,天赋异禀。然后很快开始膨胀,盲目自信。经常隔三差五召集一帮人出去胡吃海喝,还嚷嚷着拿钱去投资点别的。

一次鬼使神差般地,我私自从家族账户上划出将千万资金入股了一个兄弟的项目,巨坑就此挖下。2016年上半年突然得知该项目是个融资骗局,所谓“兄弟”早已人间蒸发,只留下巨额欠款和无解的法律纠纷。我整个人犹如五雷轰顶,一口气憋在胸口真的想杀人。

父母得知后心态也崩了,因为家里生意刚好遇到资金周转问题,在这个节骨眼上,倒闭就是分分钟的事。无奈之下我一边托人报案打官司,一边把家里的房子做了抵押从银行贷款出来救急。也试着从亲戚朋友那里借过,但人都是现实的,你好的时候,什么都好说,你真的倒下了,背后空无一人。

2017年春节,家里账面负债百万,母亲高血压住院。目睹着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岁的母亲,还有从我记事起从不为难事发愁,如今却整包烟地抽,翻来覆去睡不着的父亲,心里就像插着刀,绞着疼。自责、悔恨、绝望,无法言说。

为了止损和还债,家里生意被全部出清,所有房产、车变卖,带着余下的钱全家搬进出租房。记得站在小区楼下向上望自己曾经的“家”时,我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它买回来!

27岁生日那天,我独自筹备的以自己命名的连锁店正式营业。从这天起,我觉得自己就已经30岁了,它如同一次生命的重启。且这一次,我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

06.

自己贷款买下第一套房,

我跟爸妈的角色就发生了颠倒

男,本科,IT,恋爱中未婚

我出生在一个十八线小县城,却是在温室里长大。父母虽然工作忙,但在物质上给我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加上爷爷奶奶宠着,过去我一直以为生活理所当然就是这样的。

混到大学毕业,对以后要做什么,我也完全没有目标和规划,索性就听从父母的安排,去县镇府做了文职。发发邮件写写文档,虽然工资只有三千块,安稳清闲,每天开车朝九晚五上下班,到家吃现成的饭,也不用做家务。

就这样呆了大半年。有天坐在办公室,听着周围一群和父母辈同龄的同事围坐在一起聊天,突然感觉自己像是被丢进了养老院,这辈子能看到头了,越想越恐怖,于是辞职。

为此爸妈埋汰了我很久,更让他们接受不了的是后来的半年,除了饭点出去一下,我一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把他们气得不轻,毕竟一个大小伙子整天窝在家里不工作没出息,被邻居亲戚耻笑,矛盾就此爆发。

转变始于我决定独自一人去省会城市找工作。从最初靠500块月租的房子,10块钱一天的预算自力更生,到后面一点一点积累工作经验,自学新的开发技术,我的工作慢慢稳定,收入也越来越高。

不知不觉地,自那以后和父母的关系也开始缓和。以往在家总是习惯宅在房间里玩手机打游戏,不愿出去和亲戚们寒暄,不想上酒桌陪酒,到如今不知道从哪天起,我成为酒桌上举杯最勤快的晚辈,过年过节挨家挨户送礼,当车夫接送长辈。

一切好像都是潜移默化发生的,但似乎又有一个清晰的界限:大概就是我两年前决定在打拼的城市定居,贷款买下第一套房的时候,我跟爸妈的角色就逐渐颠倒了。

家里大事小事他们会跟我商量,征求我的意见;我购置东西时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父母是否需要点什么;回家探亲走在一起,我还发现爸妈都矮了好多,腰已直不起来,出门都需要我陪同才安心... ...

突然间,我好像懂得了成年的感觉,我意识到以后不仅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也要承担起更多家庭的责任,如果这就是30岁以后生活的常态,我期待30岁的到来。

不可否认地说,18-30岁的成年初显期的确是许多人最挣扎的人生阶段,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赶在所谓的“30岁”来临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成年人该有的样子。

而作为生长于互联网信息爆炸,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高速发展、知识文化全面开放的大环境下的第一批90后,通过这次访谈,我们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其实是他们体悟自我生命的能力。

奔三的镜头里,真正值得被放大的是每一位访谈者思考自我和直面生活的智慧。

他们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30岁不是只能用稳定、妥协、成功或失败来片面定义的。成年的意义应当是不断地检验和推翻年轻时候全然倚赖的“真理”。

我们费尽心思去经验,去冒险,最终都是为了用一生去体悟——此时此刻此地的“我是谁”。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从“过了30岁,就活成了自己的影子”中幸免。

我希望我的每一岁都是新的,都对世界有一些新的认知和体悟。这样的话,某种程度上,每一年也就都是新生。

今日互动:现在的你和30岁差几岁?你对30岁的期待和恐惧是什么样的?欢迎来留言区和我们分享你的生命体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