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教皇有点“潮”
文艺复兴以来,没有哪位罗马教皇忽视艺术和信仰之间的关联,但没有任何一位像现任教皇方济各那样身体力行。他喜欢用热血和傲骨演绎的摇滚乐,甚至出了张宗教摇滚专辑;他主动请缨在电影中出镜,而且一口气就是两部;从童年到现在,他一直通过跳探戈舞寄托大众情怀……
最近,梵蒂冈方面宣布将在2018年春展开梵中艺术交流——梵蒂冈博物馆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联合举办“梵中双向同步艺术展”。方济各对此寄予厚望:希望“艺术之美”成为“以人类名义对话的载体”,希望博物馆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文化、宗教间的对话”,希望博物馆成为“和平的桥梁”。
方济各对艺术如此上心,是因为他的确是个“文艺教皇”。
一个挎着吉他飙歌的罗马教皇,你能想象吗?
81岁的方济各每次亮相,总能像明星般被簇拥。继2014年登上著名摇滚杂志《滚石》的封面之后,方济各真的多了个“摇滚巨星”的身份。2015年11月,他将古典音乐和爵士风格相混合,发了张摇滚专辑《醒来吧》,里面收录的11首歌曲嵌入了多种语言的演讲和祈祷文。
“睡着的人就无法歌唱、跳舞和庆祝了!”方济各在单曲《醒来吧!走!走!向前走!》中说。一袭白衣的他作出象征“爱与和平”的摇滚手势,眼中闪着光芒。
这首歌的曲风颇有上世纪70年代“前卫摇滚”的感觉。它从具有现代感的即兴贝斯起始,用流行朋克风格的吉他和电子琴作衬乐,加入活力十足的小喇叭声、掌声和欢呼声。因为它很酷炫,还有人把歌名翻译成“起来嗨”。很多听众表示,教皇念词很有节奏感,应单出一张说唱专辑。
历来形象高冷的教皇,似乎从“摇滚人”方济各开始变得轻快。他说:“布道者绝不能看着像刚参加完葬礼。”或许,他真的从改礼数、破规矩中获得了快乐,这与反叛的摇滚精神不谋而合。
2013年当上罗马教皇的方济各掀起过诸多转变潮流的飓风。他不爱穿红色的教皇便鞋,改穿黑色系带皮鞋;他拒绝依传统入住教皇寓所,而是搬进梵蒂冈接待来客的“圣马塔之家”内的公寓;他常常径直走过敞篷教皇座驾,跳进教会成员们乘坐的大巴;他还挑战传统观点,号召所有基督教徒向遭遇不公正批评的同性恋者道歉。
被公认具有颠覆者气质的方济各,从小就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人。幼年时的他在求学的修道院楼梯上跳上跳下,口里还大声背诵着乘法口诀表,修道院院长因此称他为“小恶魔”。修道院一名修女说:“他和其他男孩一样非常淘气。谁知道这样的淘气小男孩最后会成为教皇呢?”
方济各的少年激情则更像摇滚乐里通常会唱的故事。12岁那年,方济各迷恋上了同岁小姑娘阿玛利娅。每次见到她,他总是小心翼翼地问:“你怎么样?过得好吗?”后来方济各终于鼓起勇气,给心上人写信:“如果娶不了你,我就去做神父!”在信中,这位情窦初开的少年畅想着他们结婚后的幸福生活,还详述了结婚后如何布置小家。
然而,阿玛利娅的父母发现这封情书后,强烈要求两人断交。阿玛利娅不仅无法回应教皇的情意,还为此挨了父亲一记耳光。
多年后,方济各真的兑现承诺,当上了教皇。不过,他的摇滚乐专辑完全没有当年失恋的痛苦,而是关注贫困、环保、公平、弱势群体等宏大主题。
“‘醒来’一词有许多含义,原本是想唤醒一个女孩,但它也包含了唤醒整个世界的意思。”参与制作专辑的乐手麦克维说。
跟教皇有关的电影很多,如《平民教宗方济各》《你们叫我方济各》,但这些都是专业演员演的。2016年2月,方济各亲自在影片《超越太阳》中出演教皇,成了罗马教皇在电影史上的首秀。
拍电影的想法来源于方济各本人。他主动找到一家电影制作公司,提出要拍一部“为儿童传达耶稣信息”的电影。这家公司对于教皇的参与感到非常兴奋,宣称电影的全部利润将捐献给阿根廷的两家慈善机构。
电影在意大利开拍,内容是几个基于福音书的家庭冒险故事,着重讲述了来自不同文化的儿童如何在他们周围的世界寻找耶稣,还将以“教皇教导孩子们寻找耶稣的地点和方法”来收尾。
毫无疑问,教皇很上镜。毕竟,他常和信众一起愉快地玩自拍,找角度、摆姿势都驾轻就熟;他甚至为拍照“凹造型”而站立在大风大雨中。
然而,对于教皇的跨界之举,梵蒂冈方面颇有微词。梵蒂冈公关部门负责人称,电影公司不应使用“方济各扮演自己”这样的语句,“教皇不是演员”。不过,这部电影至今尚未面世。
梵蒂冈官方拍的纪录片《教皇方济各:我的艺术观》却在不久前杀青。这部45分钟的影片由方济各参与撰写的同名书籍改编而成,全面阐述了方济各的艺术观。在这部片子里,方济各以导游身份出现,选取了11个兼具人文精神和宗教慈悲的艺术作品,带领观众在银幕上游览梵蒂冈博物馆。一路上,观众们将看到饱含人体肌肉线条之美的贝维德雷躯干像、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及巴洛克画家卡拉瓦乔的《基督下葬》等。
在方济各看来,伟大的艺术家能将苦难化作美丽,“艺术品是上帝转世的最好证明”。而他挑中的作品也是旨在唤起那份失落的人文精神。如祭坛画《基督下葬》中,看到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面容消瘦的圣母悲痛欲绝;秀丽的少女忧郁垂首,用手抹着眼泪;抱着耶稣遗体的信徒则像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农民,腿脚健壮如牛……原本神圣的仪式被画家描绘成了饱含人间疾苦的平民葬礼场面,如同普通家庭悲剧的缩影。
超乎想象的是,方济各还在影片中特意提到一些现当代艺术品和设计,如阿根廷艺术家亚历扬德罗·马尔默用废弃材料制作的两座雕塑,它们被当作礼物送给了梵蒂冈。方济各表示,这是为了指责毫无节制的消费主义,反对丢弃和浪费。
“希望天主教教会——这个历史上最重要的艺术赞助者,能够与当代艺术家们紧密合作,同时利用当代艺术的力量来传播福音。”方济各说。“我爱它,它来自我身体深处”。
和历任教皇讳言私生活不同,方济各从不隐瞒自己对探戈的热爱。
风情万种的探戈兴起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后巷的贫民窟。19世纪末,饱受战争和经济萧条的蹂躏,许多欧洲人移民到南美洲,偏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脏乱的市郊。当时流行起来的探戈承载了这一代移民的奋斗和希望。
“我出生在一个移民家庭,我的父亲、祖父母和其他意大利移民一样,漂洋过海去了阿根廷,与那些无家可归的人面临着相似的命运。”方济各曾在演讲中说。
方济各的父亲是铁路工人,母亲是家庭主妇。方济各则是家中5个孩子中的长子,十几岁时就在酒吧当看门人挣钱。成长于贫民窟的他深切了解底层社会,自己的探戈舞艺也在环境熏陶下日益精湛。据传当时他每周六晚都和伙伴们穿上白色夹克,彻夜跳探戈直到次日清晨。高大的他甚至和舞伴谈过恋爱。但当时他就对朋友说,希望能成为耶稣会士,这样就能去附近社区帮助穷人。
“你小时候是不是喜欢跳舞?”来自阿尔巴尼亚6岁小朋友在信中问教皇。
方济各回信:“喜欢,特别喜欢!我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一起跳舞。长大后,我又非常喜欢跳探戈。要知道,一个伤心的人是不会跳舞的。不能表达喜乐的人总是很严肃。你们是孩子,更要跳舞,这样等你们长大后就不会过于严肃啦!”
领导着12亿天主教徒,方济各的担子并不轻松。他曾发飙历数梵蒂冈教廷内部腐败、官僚主义等“十五宗罪”,还决意要改革教会结构。但方济各非常清楚,他必须保持一个充满希望的形象,站在教廷顶端的老人绝不能眼神焦愁、一脸倦容。
难得的是,虽身处信仰衰微的消费时代,以俭朴和关爱穷人着称的教皇仍备受欢迎。在他成为教皇后的第二个生日,3000多名戴银色丝巾的探戈舞者来到梵蒂冈圣彼得广场前,集体跳探戈为其庆生。这场自发组织的表演长达两个小时。
“我爱它,它来自我身体深处。”方济各就任教皇前,曾如此谈论他对探戈的热情。他因宗教与人们建立联系,也因文艺而博得更多好感。毕竟,爱与和平是这个世界上永恒的主题。
(普海荐自《环球人物》)
责编:Ester
作者:冯璐
来源:《今日文摘》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