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告诉你,和这样的老板混才最有前途?

我们都知道,三国时代的曹操重权谋,他曾邀刘备煮酒论英雄,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据说刘备一听这话吓得惊惶失措,趁打雷躲在桌子底下示弱。

当时已经名噪一时的曹操,为何会对名不见经传的刘备有如此高的评价呢?那是因为曹操有识人之能,早已看出刘备的领导风格与自己截然不同,刘备能做到曹操自己做不到的,而且偏偏又能形成威胁。什么是曹操做不到而又倍感威胁的呢?就是刘备“重仁德”的领导风格。

许多人都以为权谋者就是重心机,其实并不然。在历史上,所谓的“权谋”,是随时因应变局来通权达变、施展谋略,这样的老板看起来没有节操、没有原则,做事方式也时时在变。

其实,这类老板有个万变不离其宗的中心思想,那就是“利”,利之所趋,无所不用其极,因此这类老板通常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奇招,抢人家抢不到的地盘,先一步攻城掠地,立稳根基,是适者能生存的最佳代表。

三国时代的曹操便是如此,年少的他不为世人所知,是他强逼许劭品评,才得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自此逐渐为世人所知。

董卓之乱后,他散尽家财回到家乡招募乡勇,兖州士族鼎力相助,开始有本钱与天下英豪争雄,此时的他看出,人微言轻的自己要坐大势力,最快的方法就是做出成绩,所以官渡之战前他采取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方式,招揽愿意效忠汉室的人才,可是打赢官渡战后,随即改为“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此优势吸收更多具有野心的人才。

他还用了一个别人不敢用的绝招,就是“求贤令”:只要是人才,有治国用兵之术,就算是不仁不孝,也将会重用。这样的唯才是举,不仅使各方人才蜂拥而至,也大大增加人才的多元性,更多不同人才的运用与组合,也是曹操迅速壮大的原因。

事实上,截至曹操过世为止,曹魏阵营的人才,在群雄中始终首屈一指。然而,权谋也是一种双面刃,吸收到的人才通常也多投机之徒,这类的下属忠诚度相对较低,使权谋老板不得不相应产生猜疑,猜疑的结果不是老板杀鸡儆猴,就是下属离心离德,寒心走人。

曹操一路走来,打败不少人,许多人才如张辽、徐晃、张郃、王脩、华歆、王朗等大将名士,都是从打败的对手那边取得,不少都还赋予重任,称得是上“用人不疑”。

然而,这些人各具机心,当曹操不够善待或不小心误触他们地雷时,难免有人背叛,像是曹操杀了边让等名士,让心腹陈宫极度不满,拉着张邈、吕布及整个兖州反抗曹操,逼得曹操不得不杀了陈宫。

老板带人要带心,而带心最好的方式,是以诚信服人,因为对下属推心置腹,下属才有归属感,从而愿意殚精竭虑,不留余地。

仁德的领导风格并非不懂权谋,而是在权衡利害时会以情义优先,虽然不免感情用事,但却能让下属真正倾心;也因为不以成败为判断标准,所以能吸引真正忠诚的人才,而且可长可久。

这种领导人带领的团队虽在初期未必有多大成效,却能产生群聚效应,让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当这样的团队经过不断磨合,就能形成牢不可破的班底,以小博大,而且后势看涨。

三国时代的刘备便具备这样的领导风格,《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机权干略则不及魏武。”

由此可知,刘备知人待士的仁厚,确实为他招揽到不会见风转舵的坚实班底;刘备的谋略并非真的不如曹操,只是他以“带心”为最高行动准则,多少会影响权衡利害的实质战果。

《三国志》记载,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兵征讨荆州,刘琮不战而降,刘备听从诸葛亮的建议之后撤退,但近十万百姓要求一起随军过江,刘备不忍心抛下百姓,导致大军撤退缓慢,当时诸葛亮不只一次上报说必须抛下百姓,否则必将被曹军追击,但刘备怎样也不肯放弃,于是在长坂坡一役损伤惨重,许多百姓也无辜送命。

许多人不了解刘备的作法,将刘备“携民渡江”解读为战略上的人口资源考量,以此吸引敌军注意及保存真正实力,但这些都不足以解释他甘冒风险的原因,因为一旦不能保住性命,什么图谋也都成空。刘备对自己这个作为是这么解释的:“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看起来仿佛只是妇人之仁的强辩,其实里头透析出刘备内心真正的考量。

刘备清楚自己的优势只有仁厚得来的“人和”,如果抛下这个优势,他失去的不只是民心,还有过去同甘苦共患难的班底,以及各方闻风而来的人才,所以他不惜以身犯险,也不肯抛下百姓。事实上,此举确实为他带来莫大的后续利益,不仅稳住荆州及四川的民心,还能据险与曹操一较长短,倘若不是后来刘备阵营人才凋零得早,曹魏是否能如此顺利取得天下还是个未知数。

只是,这样的做法也容易失去先机,因为着眼的是稳住人心之后更长远的利益,势必将眼前的战果拱手让人,但如果能够熬过诚信服人的过渡阶段,磨合后的团队将爆发出非凡战力,长远的利益绝对比一时的战果要多更多。

这2种截然不同的领导风格没有高下之分,各有其不同的优缺点,或许有人会问:是否可以兼顾呢? 恐怕是不容易的,因为这是从老板的个人特质衍生而来,勉强改变只会变成四不像。像是曹操,他也并非不在乎名声,他曾因担心杀了无礼的祢衡会“阻四海之士来归之心”,将祢衡推给刘表,但面对屡屡看透他心意的杨修,狠心痛下杀手。

刘备也有许多举措被认为权谋,像是他曾拉着诸葛亮的手说“彼可取而代之” ,这话就让人觉得是为了框住诸葛亮特意所说,民初大文豪鲁迅也曾批评说:“刘备似之长厚而似伪。”

这2个例子,都代表曹操和刘备两人,都曾意识到自己的缺点而改变作法,但效果不彰而依旧其故,因此,老板在塑造领导风格时,重要的不是如何弥补随之而来的缺点,而是想办法尽力发挥原有领导风格的特点,使得瑕不掩瑜,如此才能在既有格局中再做突破,得到超乎预期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