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3月13日】亚历山大二世小传:解放了2000万农奴的沙皇,被第二颗炸弹炸死
在俄罗斯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君主,他高瞻远瞩,他解放了2000万农奴,使国家走向近代化,变得强大起来。然而,他却在自己的国土上,死在了自己国民的刺杀下。
他就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农奴们聆听农奴解放宣言,1907年作品)
1818年4月29日,亚历山大在其父尼古拉一世的期盼中出生。他是皇长子,因此在嘹亮的啼哭中,整个沙俄宫廷都意识到他们有了皇储。
尼古拉一世对皇储的教育十分重视,他请来了当时沙俄最有名的学者茹科夫斯基来给亚历山大当老师。作为一位人文气息极浓的学者,茹可夫斯基十分重视对皇子的思想教育,他曾直言不讳地指出:他最担心的就是亚历山大在未来把整个沙俄当成军营、人民当作军团。
而从与拿破仑的战争之后国力愈加衰弱的现实,则使得尼古拉一世更希望他帝国的接班人是一个铁血的军人。
在父亲与老师的争执之下,亚历山大既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思想教育,又受到了良好的军事教育。亚历山大在十九岁时就掌握了四门外语以及诸多科目,是沙俄所有皇帝中最博学的。同时他又通晓军事,是一位性格坚毅的军人式君主。
从1842年亚历山大代替休假的父亲主持了一个月的军国大政开始,帝国的大臣们就经常看到年轻的皇储行使皇帝的权力。
1950年,亚历山大开始担任军职,在这一时期亚历山大对俄罗斯农奴制的看法发生了转变,他认为农奴制是制约国家发展的关键。于是他放弃了原来的保守思想,决定要逐步废除落后的农奴制。
1856年,从1853年开始的克里米亚战争终于以沙俄的惨败画上了句号。半个世纪前称霸欧洲的俄军遭此惨败,暴露出装备落后,后勤运输和供应能力低下,军事思想陈旧,指挥无方等严重问题。
恰好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尼古拉一世病逝了。亚历山大接手的是一个国力衰落、危机四伏的俄罗斯。
1855年,亚历山大继位,成为俄罗斯帝国的第十一位皇帝,史称亚历山大二世。
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无疑使得徒有其表的沙俄帝国的虚弱本质暴露无遗,在亚历山大看来,这虚弱的根源是俄罗斯工业和政治体制落后于欧洲大陆其他国家。
在当时沙俄的农奴制之下,国内百分之九十的人口是农奴,他们被完全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得不到解放,严重妨碍了以雇佣自由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的发展。
然而数百年来农奴制一直是沙皇俄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沙皇的统治牢固与否与其息息相关。因此在此之前的历任沙皇,即使有看出来问题的,也不敢对农奴制动刀。
然而亚历山大二世的时代不同于他的祖先,他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农奴反抗运动一天天损害着国家的利益。何况,他本来就希望改革。
1857年,他成立了“农民事务总委员会”,开始筹备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1861年3月,沙皇终于下诏进行改革。
改革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宣布废除农奴制,农奴全部获得人身自由。二是规定全部土地为地主所有,农民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为土地实际价格的两三倍,农民支付一部分,其余由政府以有偿债券的方式代为支付,农民必须在49年内还清本息。
这样一来,农奴制度废除了,帝国九成的人口从此在法律上成为了自由民。在改革之下,沙俄的资本主义也在蓬勃发展,为这古老的国家带来近代化的甜美气息。
这项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因此亚历山大二世获得了“解放者”的名号。
然而,由于数百年的贵族大地主的传统,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是有一定妥协性的,在短时间内,被解放的农奴大部分仍被禁锢在土地之上,生活条件甚至比之前更差了。
1860年农民骚动126次,而改革之年1861年增至1176次。但在亚历山大二世的铁腕统治下,俄国的政局大体上仍保持稳定,终于度过了这段混乱的时期走向新时代。
(亚历山大二世与妻子、亚历山大三世)
但是,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在使国家飞速发展的同时,改革过程中所积攒的社会怨气也将矛头对准了皇帝。一时间,针对亚历山大二世的暗杀成了家常便饭。
1881年3月13日,亚历山大二世准备签署法令,宣布改组国家委员会,启动俄罗斯君主立宪的政改进程,但在这一天他再次遇刺。
(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绘于1881年)
刺客投掷的第一枚炸弹炸伤了亚历山大二世的卫兵和车夫,亚历山大二世不顾左右劝阻,执意下车查看卫兵伤势,结果刺客投掷的第二枚炸弹在他脚下爆炸,亚历山大二世双腿被炸断,当日医治无效逝世。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268篇作品,营员“贝利萨留”的第25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