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通信5G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正在从蓝图上的规划走向现实,平心而论,中国在2G/3G/4G时代都没有太突出的表现,或受制于人、或沦为跟随者,如今中国想翻身,于是从一开始就卯足了劲儿抢跑5G,不仅把基础网络建设提到战略层面的高度,更是进行了一笔笔大规模的资本投入,业界流传着一组著名的数字:自2015年以来,中国在无线通信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已经超过美国约240亿美元,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基站超过35万个,相比之下,美国只有不到3万个,有十几倍的差距,同时,华为作为中国通信企业的骄傲之一,也有着诸多成果,比如3GGP解码方案以及5G终端手机等等,一切似乎都表明中国决心要在5G领域领先,成为标准制定者、规则捍卫者。
但显然,中国的胃口远不止于此,前不久,华为一位轮值CEO在展示3GGP成果时,同时透露自家的工程师已经开始着手6G标准的研发,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并非噱头,事实上,任正非早就说过:在通信领域,没有五十年的时间,是做出不什么成绩的,而每一代通信标准的研发周期也要在十年之上,总之,这是长远的事儿,一切都需要耐心。
中国6G,只是给5G换个壳子而已?
虽然5G时代已经来临,但毕竟没有真正改变普通人的生活,我们下载一部电影依旧只有850MB/s的速度,网络信号面对高密度手机的需求时,常常捉襟见肘、顾此失彼,此外,传说中增强现实、3D打印以及智能制造尚没有大面积的成熟应用,甚至没有办法把这些“场景”拍成科幻电影,有鉴于此,现在谈6G更倾向于讨论概念,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给自己设定一个高不可攀的目标,然后,拼尽全力地争取完成。
按照中国6G的规划,信号的覆盖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无处不在的高速网络将会更加完整,包括原始森林、偏远山区、沙漠、电梯里都会有信号,同时,6G时代的流畅度和超快传输速度也是无与伦比的,怎么也得比5G提高10倍以上,绝对的数量级应该是10Gbit/s,届时下载4K电影,应该是连眼睛都不用眨,唯有“内功深厚”的人才能体验到电影的下载进程;因网络更快、数据传输更大,中国6G势必会催生出一个App应用的盛世,事实上,我们都在讨论6G时代电影的下载速度,但到了那个时代,4K电影或许早已不复存在,如此落后的表现形式应该早就遭到淘汰,正如在电子书盛行的时代,竹筒木简早就遭到淘汰。在6G时代,数据的传输和处理会呈现几何式增长,电影形式再不会仅仅是二维平面,而是会全方位采集立体影像,人体、动物、风物、场景等等,每一个细节都可以被深度挖掘、复制、保存、播放,也就是说,6G时代的录影机能够记录“立体场景”,增强现实会有大幅度发展,到了那个时代,人类再也分不清楚走在街上的行人,谁是真实的肉身,谁又是增强现实的投影,自然地,大家也不用再跑去办公室了,领导想见下属,只需投影出来,谨记非电话、非视频的二维图像,而是活生生、立体的完整投影。
物质决定意识,可以说,贫乏、卡顿的网络速度又大大地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在6G的蓝图中,地球一定会变得精彩纷呈,出现前所未有,现代人难以理解的应用场景,但总地来说,随着通信技术发展,新技术研发周期缩短,5G、6G的界限也会日益模糊,有可能本月是7G时代,下一个月就是8G时代,如今中国率先提出6G时代,笔者觉得本质上应该是专家们在评估,从2019年即将开始在中国推出的5G技术需要重点关注什么,哪些应用可以转移到6G的时间表上,给5G技术加个好看的壳子而已。
追逐6G,中国用户的幸运与不幸?
现在讨论中国6G的发展,难免会遭遇非议和担忧,毕竟,5G尚没有给老百姓生活带来改变,但对于运营商、设备商、管理者来说,早做准备总没有错的,事实上,谁能抢先制定出标准,或者抢占首批用户,谁就能攫取最大的利益。在很多国家的网络建设中,华为、中兴都“擅长”把自己的交换机免费赠送给用户,如此慷慨的赠送实则是“放长线、钓大鱼”的经典策略,一旦运营商选择自己的基础设备,就意味着,未来的维护、配件以及网络扩充等等都要选择自家的品牌,到了那时候,设备商将有强大的话语权,这就是为什么,虽然华为的5G技术全球领先,却遭到美国、欧洲国家的抵制,他们现在宁愿推迟5G的商用,也不愿意未来受他人约束,更不想把高额的利润让给中国企业。
好在,中国华为足够争气,任正非掷地有声地说道:美国、欧洲拒绝我们的产品,足以证明我们的产品还不够好,还不值得他们牺牲“国家利益”来换取通信网络的低成本和流畅度,也正因如此孜孜不倦严格要求,他们于5G国际标准中,同中兴联手拿下超过2400项专利,占比达到30%,如果中国6G能先发制人,这个比例会进一步扩大。
毫无疑问,提早部署,尽早提出6G概念,对于设备商、运营商都是大有裨益的,但对于普通用户则是喜忧参半、幸与不幸并存的,事实上,通信网络建设如同公路、铁路一样,已经成为国计民生的项目之一,也就是说,美国、欧洲拒绝华为最领先的产品和技术,但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迎头赶上,毕竟,数据作为资源,未来就如同空气、阳光和水一样,欧美迟早要大范围建制基站,更何况,5G时代、6G时代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修建足够数量的网络基站,还要有支持新通信标准的智能终端、算法和应用场景,显然,这些都不是中国的优势,依照我们现在的智能终端水平,估计很难扛得住6G时代流量的“狂风骤雨”,换句话说,虽然中国在通信标准上取得领先,但前有拦路、后有追兵,我们绝难轻松地杀出重围,或者一枝独秀,大概率事件估计是:中国领先布局5G/6G,用户的体验并不完美,但这种不完美有可能成为欧美电信者的宝贵经验,等他们的生态链全部成熟之时,竞争或许才是真正开始,我们已经建造好的基站,真地要重建吗?
面对未来,我们大可以充满好奇心,5G/6G时代的定义会日益模糊,老百姓的终极体验在于:生活能够更加便利,企业能感觉到的则是,数据是否足够富裕,算法是否足够精确,但切记不要为了一个不成熟的想法而大手笔投入,中国再耽误不起任何时间了。(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