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夜晚:没有手机的古人怎么办?

失眠的夜晚,没有手机的古人怎么办1290年前,身处盛唐之下的孟浩然深夜里站在自己的茅草屋中愁绪不断:“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本想着不在朝廷上折腾,回到自己的茅草屋安度余生,怎料身体又不好,老朋友们也不理我了。不仅脱发,还一直长白头发。唉,这可怎么能睡得着啊!

杜甫也经常失眠,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的失眠诗有110首之多,包括难以入睡、易醒、早醒、梦后难眠、彻夜不眠、长期失眠等各种现象,可以说是非常全面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苏轼已经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实在太美,索性不睡觉了,去散步吧。一个人散步还挺无趣的,去承天寺找怀民兄弟吧。

当真只是睡不着觉才去游玩吗?倒也未必。当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苏轼,笔锋一转,连发两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那只可意会不便言传的悲凉心境,大抵都包含在“闲人”一词中了。又在一个失眠的月夜,苏轼约上一帮朋友去了赤壁。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如此美景,心中很是愉悦,“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这个失眠的夜晚,见证了千古名篇《前赤壁赋》的诞生。

爱国型失眠

这个类型的失眠患者,从小到大我们在课本上见过太多了。比如,“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陆游、“梦回吹角连营”的辛弃疾。总是写失眠诗的杜甫,也对自己的失眠原因进行了总结:“干戈未偃息,安得酣歌眠。”

思乡型失眠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某年除夕夜,高适一个人待在异乡的旅馆,一边思念远方的亲人,一边感叹光阴的飞逝,心头一凄然,瞌睡虫就跑了,又是失眠的节奏。

相思型失眠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的第一篇就是一个因为想姑娘而失眠的案例。

(梁安生荐自《时代青年》)

责编:Ester

作者:小张伟

来源:《今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