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礼仪是你身份的象征
礼仪是分许多种类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行业,都有不同的礼仪,要做得事事得体、处处合拍是十分困难的,有时只能掌握一些基本功,掌握一些基本礼仪表现。你如若这个都不想学,或者你连基本礼仪都不懂的话,只能说明你是一个没有融入社会的人,说明你是一个十分自我、不顾他人感受的人,说明你将会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阅兵式你会看到令人感动的镜头,首长专车驶向不同兵种时,首长说:
“同志们好!”战士们马上回应:“首长好!”首长亲切地说:“同志们辛苦了!”战士们立刻喊:“为人民服务!”这既是一种军威,更是一种礼节、礼仪。你想一想,如若首长喊了“同志们好”之后,队伍鸦雀无声,一片寂静,你愿意看到这种景象吗?当然也不可能发生这种景象。
由于年轻人参加工作时没有专门请教礼仪的学问,或者他们感到这个东西并不重要,于是不少人马失前蹄,给人留下极不好的印象,他们的家庭,也给人留下缺乏良好家教、家风的印象,十分可惜。笔者在这试举几例:笔者有一朋友带上级领导去看望员工,便一个办公室一个办公室地走,走了七八个办公室,只有一个办公室的员工站起来欢迎领导和客人,其余的全部依旧忙各自的事,头也不抬一下。这一刻,令笔者的朋友颜面尽失,他一边笑着介绍,一边觉得这些人的表现实在太令人失望了。这件事一记,便记了许多年。尽管事后他马上和员工们谈及礼仪的表现,他们大多数茫茫然,因为他们从来没想过这些事。
笔者有一个熟人,常有些青年向他请教一些事,这位熟人就教年轻人这件事应该怎么做可能会更好,那年轻人马上说:“这事我懂。”这青年又问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事,这位熟人又教年轻人这种关系应该如何处置会更为妥善,年轻人听罢,说:“你说的和我想的一样。”这类事经常发生,把我这位熟人搞得六神无主,搞不懂他究竟是辅导者还是学生。你既然那么聪明,那样料事如神,你还来问这问那干什么呢?一点规矩礼仪都不懂。
笔者办理一些事需要出示身份证,看到邮局的、机场的、手机服务的、街道查户口的,凡是出示身份证之后,办事的人要么把你的身份证扔到服务窗口,要么轻轻一滑,用惯性在窗台溜冰一样给回你,要么面无表情地说:“给,下一个。”十几年了,以为有什么改进,现在去看一看,去调研一下,一模一样,真是令人郁闷。
身份证是一个人的身份证明,代表了一个人的形象,一个人的信息,一个人的尊严,你怎能爱扔就扔、爱滑就滑、爱冷漠就冷漠呢?你是在一种什么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呢?你是接受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引导的呢?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服务思想呢?对身份证的核查完毕,必须双手递回,必须恭敬、尊重人,必须待人真切。如果实在忙不过来,单手递送时须点头示意。你如果坚持这样的做法,别人不一定会敲锣打鼓表扬你,但却会记住你的礼貌、你的儒雅、你的正气。
那些在城里开车乱开远光灯的人,你千万别相信这些人会体贴人;那些吃完饭叼着牙签走几公里的人,是成不了气候的;那些吐口痰发出巨响的人,绝不会是斯文儒雅的人;那些听人讲话却在玩手机的人,你记住不要与此类人共事;那些在高房价住宅区居住,却乱扔烟蒂、纸巾的人,往往是一些有钱没修养的人。这些人,我们许多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些人,能有什么能人、贤人、读书人、善良人?不可能的。因为没有礼,没有规矩,一个人的好形象是立不起来的。而我们所有的规矩、规定,其核心思想就是“礼”,千百年来都一样。
步入社会工作,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学好各种礼仪吧。这些礼仪,像是人生的秋,像是生活的镜,像是夜色中的灯,会产生许多令你想象不到的奇妙的事情。
(杜宾荐自《点亮一盏心灯》)
责编:天翼
作者:朱仲南
来源:《今日文摘》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