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里的“ 危险分子 ”

冰箱里的“危险分子”

提到“李斯特菌”,可能很多人都比较陌生。

事实上,李斯特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它既不怕酸也不怕碱,能耐受较高的渗透压,甚至“巴氏消毒”都杀不死,在土壤、地表水、污水、废水、植物、青储饲料、烂菜中都有存在,尤其是在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绝大多数食品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李斯特菌常被称为冰箱里的“危险分子”或“冰箱杀手”,因为它在0℃~45℃都能生存,所以在冰箱的冷藏温度下仍可以生长繁殖。

尽管李斯特菌在日常环境中无处不在,但感染病例相对少见,因为我们绝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即便吃了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后也不会得病,或只有轻微的流感样症状和胃肠道症状,容易自愈。不过,正如专家介绍,这个坏家伙“欺软怕硬”,最喜欢侵袭免疫力低的人群。

首先,生食熟食分开处理,分开储存,防止交叉污染。其次,产品受李斯特菌污染后,通过外观很难辨别是否变质,所以食物存放冰箱时间尽量缩短,肉类不宜超过2天,蔬菜不宜超过5天,水果随洗随吃,吃剩的凉拌菜应及时扔掉。此外,放在冰箱里的食物或容器间要留出空隙,才利于冷空气流通,确保温度达标。因此,冰箱里最多装七成满。

由于李斯特菌在高温环境下不宜生存,因此能加热的食物一定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即使要生吃瓜果,也要先用沸水烫一下表皮,或焯水后再吃。这样既能降低李斯特菌感染风险,也能降低感染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风险。

最后一点,家用冰箱不同于食品企业专用的大型冰柜,家用冰箱的温度不会太低,容易滋生“嗜冷菌”,所以需定期清洗、消毒,最好每季度1次。

(万子健荐自《人人健康》)

责编:天翼

作者:顾易之
      来源:《今日文摘》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