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之师——史学大家柯劭忞小记

在讲说柯劭忞(一作愍,同悯)之前,先说说他的名字。

柯,是姓,就不多说了。

劭[shào],作形容词时,意为高尚、美好;作动词时,意为勉励。

忞,有三个音:[mǐn],古同“暋”;[wěn]乱;[mín]自强努力。

柯劭忞,当读为[kē][shào][mín]。

说完名字,再说其人的主要成就。

柯劭忞以一人之力,用三十年功夫,完成了257卷150多万字的《新元史》。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徐世昌任大总统时,下令把《新元史》列为正史,并改二十四史为二十五史。

柯劭忞以前清遗老自居;北洋政府请他主持学术机构时,除接受纂修《清史稿》的职务外,其余事项,他都不肯承担。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袁世凯开设清史馆,循例组织学者编修前朝历史。赵尔巽为馆长,柯劭忞等为总纂。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赵尔巽辞世,柯劭忞代理清史馆馆长职务,同时兼任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委员长。柯劭忞参与编修《清史稿》十四年,负责总阅全稿,做了大量工作。

王国维1925年曾在《大公报》上曾评价柯劭忞:

“今世之诗,当推柯凤老为第一,以其为正宗,且所造甚高也”。

第三,说说柯劭忞在清廷的身份。

清逊帝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清廷成立资政院,柯劭忞出任资政院议员。同年十月,受资政院委派,柯劭忞出任宣慰使兼督办山东团练大臣。不久,他又被调回京师,任典礼院学士,并被赐予“紫禁城骑马”(可参看本文作者的《赐紫禁城骑马,是怎么回事?涨点知识》一文),其主要职责是教4岁的末代皇帝溥仪读书,是末代皇帝的帝师。

柯劭忞是继匡源之后,清代胶州出的第二位皇帝的老师。柯劭忞与匡源是师生关系,他是匡源主讲济南泺源书院时的得意门生。

最后,来记述末代皇帝之师——史学大家柯劭忞其人的部分相关事迹。

柯劭忞的相关事迹,主要出自清人陈恒庆《谏书稀庵笔记》中的《柯太史》一节。

柯劭忞之所以被笔记作者陈恒庆称为“柯太史”,是因为,清德宗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柯劭忞考中进士后,曾被选入翰林院,任编修一职。

明、清两代,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故,又称翰林为太史。

柯劭忞,字风荪[sūn]。

笔记作者对他称字不称名。

柯太史凤荪的诗、古文,渊源于其家学,应当是别有心传。

柯太史兄弟都是清朝的进士。

柯太史是清德宗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进士

柯太史的哥哥柯劭憼[jìng]是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进士。

在当时,柯太史的文名就已经驰骋天下了。

柯太史的父亲佩韦(蘅)公,虽然没有取得科名,但是,其经史学问,也是很有根底的。

柯太史的母亲李长霞,是掖县(今山东莱州)李少伯(图)先生之女。(笔记作者写成李长白,当误。)

李图,字少伯,清仁宗嘉庆朝拔贡,天资卓越,读书一目十行,工诗、古文、词;与柯培元(柯劭忞之祖父)、刘耀椿、李汀璋并称“山左四名家”,官至博兴教谕、直隶无极县知县;其兄李吉伦亦是当时有名的诗人。

李少伯先生的女儿李长霞(公元1825年~公元1879年),字德霄,晚清北方文坛“冠绝一世”的女诗人兼学者。

李长霞的诗,学“三唐”(初、盛、晚),以追忆往事见长。其个别篇章,人称有杜甫《三吏》、《三别》之风。可惜,李长霞早期的作品,大部分都毁于战火,幸存者仅十之二三。

李长霞的诗稿中有《乱后忆书》一律,当时号为名篇,曾传遍京师,为人讽咏称颂。诗云:

插架五千卷,竟教一炬亡。

斯民同浩劫,此意敢言伤。

业废凭儿懒,窗闲觉日长。

吟诗怜弱女,空复说三唐。

诗意不是很难理解,诗的功力深厚,其间饱含的家国情思、个人意绪,穿透纸背,读之令人感怀。

据载,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李少伯应邀主讲济南泺源书院,携妻女同往。此时,胶州秀才柯蘅(柯劭忞之父佩韦公)恰好也在该院就读,李少伯爱其才学,又得知他是柯培元之子,才士相惜,便把爱女长霞许配给他。两年后,二人喜结连理。婚后伉俪志同道合,夫唱妇随,感情十分融洽。

总结一下柯太史的身世:

父亲柯蘅,对史学、文学、音韵、文字等传统学问多有见解,在诗歌创作方面也有所成就,著有《汉书七表校补》、《旧雨草堂诗集》等。

祖父柯培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的有名诗人,通晓天文、地理、兵书、阵法,有多种著述。

外祖父与祖父并列,号“山左四名家”。

母亲是著名诗人、学者。

生在这样的家庭,是多么让人羡慕的事情啊!

柯太史原籍为胶州,后来因为捻匪乱起,避居潍县。

李少伯先生的后人,也居住在潍县。这是从李少伯的儿子、柯劭忞的舅舅李季侯(丰纶)开始,迁居过来的。

李季候和笔记作者陈恒庆是癸酉(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乡试同年;柯太史是笔记作者陈恒庆的甲戌(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会试同年。

甲戌会试,柯劭忞与舅舅李季侯都没有考中。

下第之后,舅甥二人一同前往河南禹州去投奔亲戚。

一路上也还顺利,两人到了河南境内之后,出了大事。

大约离禹州城仅剩九十里地的时候,他们坐着车行进到了一处深沟地带。

这个深沟的地形是:两面是悬崖,中间有一条大路。

深沟行进中,不巧,遇上雨后山洪爆发,忽然间大水从山上暴冲下来。李季侯躲避逃跑不及,被山洪淹死。

和李季侯一起遇难的,还有同行的车夫三四个人,拉车的骡马十余头。

柯劭忞敏捷,攀踞在车盖之上。大浪冲着车子倒行,一直停不下来。忽然间,倒行的车子后面的悬崖崩塌,车子才止住。

柯劭忞在车盖之上奋力呼救,悬崖上头有人放下绳子,他缒着绳子,沿着悬崖爬了上去,才得以活命。

这一场天降的灾难,只活了柯太史一个人,也算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了。

柯太史曾经亲口说:

那一次,能够活下来,固然是幸事。可是,当时的情景,想来,还是令人伤痛啊!

大水退去之后,一面雇人寻找亲人仆从的遗体,一面雇人到禹州官署去送信。

那时候,已经到了晚上,亲人仆从的遗体还暴露在荒郊野外,没有别的人可以帮忙陪同,柯太史只能自己一个人守住遗体。

天黑之后,野犬群聚而来,为了把群犬从遗体旁边赶走,与群犬酣战,几乎用尽了这一生全部的心力和体力。

想来,都让人觉得心惊肉跳啊!

柯太史的原配于夫人,是笔记作者陈恒庆的表妹。他的继配,是吴贽甫(汝纶)先生之女。

吴贽甫何许人也?

吴汝纶(公元1840~公元1903年),字挚甫,一字挚父,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会宫镇老桥村吴牛庄)人,晚清文学家、教育家;清穆宗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进士,授内阁中书;曾先后任曾国藩、李鸿章幕僚,深州、冀州知州;长期主讲莲池书院;晚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并创办桐城学堂;与马其昶同为桐城派后期的主要代表作家。

过门之后,吴夫人谨守礼仪,叮嘱柯太史带她往于夫人灵位安放的寺庙,前去行礼。

进入寺庙,行礼毕。吴夫人看见柯太史为于夫人所写的挽词,就悬挂在墙壁上。

看完挽词之后,吴夫人还嗤笑柯太史挽词之中的语句多有瑕疵。

由此可见,吴夫人的学问,似乎还在柯太史之上啊!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