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五百年的露天图书馆
在法国巴黎的塞纳河岸,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塞纳河岸的旧书摊。这些旧书摊从16世纪开始存在至今,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图书馆”。
这些旧书摊位于塞纳河的左右两岸,左岸的数量多于右岸,这也与巴黎“左岸”文化格调一脉相承。虽然,历经五百年沧桑巨变,但这些旧书摊的架构一直没有多大改变,全部都是由绿色铁皮箱简单组合而成,箱体则被直接固定在河堤护墙上,营业时就打开铁皮,将箱子里摆满的各种旧书籍朝外,方便读者翻阅。虽然塞纳河岸经常下雨,但这难不倒书商,如果遇到突如其来的大雨,他们就会顺势将铁皮箱合上,然后上锁。
旧书摊虽然简陋,每天却吸引了不少文学爱好者来访,读者中既有平民百姓,又有“王公贵族”,像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就是这里的常客。而更多的读者则是古籍爱好者,这些人大部分是来这儿“淘宝”的,人们也常常满意而归。
旧书摊的经营者,并不都是纯粹的商人,很多都是退休的教授和学者,对于每一个来书摊的读者,他们都举止儒雅,彬彬有礼,从不主动拉客或强卖。如果读者看上了哪一本书,老板就会笑盈盈地告诉对方价格,交易完成后,还会赠送一个精致的小书袋,方便购买者携带。如果读者没有购买意向,老板也绝不会主动推销,而是自己埋头看书,读者则随意翻阅,互不干扰。
伯努瓦是其中一家旧书摊的老板,今年75岁。退休前他是巴黎第六大学的一名历史学教授,而他经营的旧书摊是爷爷和父亲留下的。为了将旧书摊传承下去,他放弃了舒适的退休生活,每天和老伴准时开张。有媒体记者曾问他:“您认为在日益发达的网店与互联网的冲击前,这些旧书摊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伯努瓦回答道:“我认为旧书摊的存在至少有这些功能和意义:一是作为世界上在历史、文化传承方面领先的国家之一,法国自然要尽力保护塞纳河岸的旧书摊;二是巴黎旧书摊本身也是商业店铺的一种,也有上游的供货商、中游的经营者与下游的消费者等;三是塞纳河岸的旧书摊早已成为巴黎一景,不少游客到巴黎必要慕名前来,而那些文人学者更是期望从中淘出有价值的古书、旧杂志和版画。所以,这些旧书摊不仅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还应该加强和扩大,这无疑对法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伯努瓦曾联合所有旧书摊老板,多次上书巴黎政府,希望由政府出面,为旧书摊申请“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这些存在了五个多世纪的历史文化奇迹,巴黎政府早在1859年就出台了关于旧书摊的管理规定:由市政府设立定点旧书摊位,每个摊位不得长于10米,并给予特许经营权;一个旧书摊位由四个书箱构成,其中最多只有一个书箱准许出售旅游纪念品,其余三个书箱必须出售古书籍和古董;旧书摊无须缴纳租金和使用费,但每周至少要营业四天。时至今日,塞纳河岸的旧书摊也只有240家,位置、数量以及风貌都基本保持了原来的模样。
对于伯努瓦的申请,巴黎市政府也予以高度重视,并于2018年5月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申请。对此,伯努瓦高兴地说:“如果能够申请到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塞纳河岸的旧书摊就能够获得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多的资助,那时,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光顾,这些旧书摊也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朱芊语荐自《知识窗》)
作者:张达明
来源:《今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