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黑又绿,12年前苏南发生了什么?

问:“什么东西越洗越脏?”答案是“水”。但这个脑筋急转弯并在2007年5月底的无锡并不适用,因为当时在无锡,任何东西都是越洗越脏(还越臭)。

有味道的自来水

2007年初夏,一场水危机空降无锡,打破了这座滨湖城市的宁静。生活一直富裕安稳的500万无锡人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市内大部分区域自来水连续数日浑浊且出现臭味,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受到严重影响。

鱼米之乡也会遭此大难?

从蛰伏到爆发

太湖位于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交界处,古称震泽、具区,又名笠泽、五湖,湖面海拔3.33米,最深达4.8米,面积2338平方千米,流域面积36500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周边水系最后注入长江。

关于太湖的成因存在争执,普遍的说法是认为太湖古时原为东海海湾的一部分,由于长江和钱塘江下游泥沙堰塞,逐渐形成封闭的内陆泄湖,再加上当地降雨量充足、江河又为其源源不断地注入大量淡水,太湖逐渐演变为一个淡水湖。

太湖的水质原本优良,水产资源丰富,历来都是重要的水产产地,以太湖三白(白鱼、银鱼和白虾)为拳头产品的特产也是闻名全国。

还是成品比较诱人

然而进入20世纪,太湖的水质开始缓慢恶化。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汽车取代了自行车,人口爆发式增长,工厂开到了家家户户的大门口。这原本造福经济的好事也在不知不觉中恶化着太湖生态。

20世纪后半叶的几十年里,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伴伴随着机器运作声持续涌入太湖,太湖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急速增加,1981年总无机氮浓度比1960年增加了18倍,1998年总磷较1988 年上升了2.7倍,太湖就这么富营养化了。

非常有营养

(对单细胞生物来说)

受水体富营养化影响,1960年以后共有23 种水生维管植物从太湖水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蓝藻的爆发。

蓝藻是一种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它的发展使地球大气从无氧状态发展到有氧状态,从而孕育了一切好氧生物的进化和发展,但在太湖水中它起到的作用并不积极。

蓝藻结构

也就是个正常单细胞生物的样子

每年的6-9月期间,喜热的蓝藻在太湖水中大量繁殖,在受氮、磷等元素污染后会形成一层蓝绿色有臭味的浮沫“水华”,危害水质和水中生物;蓝藻死亡后,尸体随着降解也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导致鱼虾、水草等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它们残体的腐烂又进一步消耗溶解氧,并释放出营养物质,加重富营养化。

你看这个太湖水啊

又浓又绿

部分蓝藻还能进行生物固氮,即把分子氮还原成可供植物利用的氮素化合物。这些固氮蓝藻死亡后会释放出大量的氨态氮,继续加重富营养化。

加一把这个滋味更酸爽

但造成无锡水危机的罪魁祸首还不是蓝藻,而是蓝藻究极进化后的“黑水团”。

几十年的蓝藻爆发,太湖的底泥已经严重污染,有机质含量非常高,再加上金属元素的增加,它们在底泥的厌氧环境中反应产生挥化性硫化物、二甲基三硫等硫醚类物质。挥发性硫化物与底泥中的重金属化合形成致黑物质,在吸附凝聚过程中受湖泊风浪及水动力条件影响,悬浮而成“黑水团”。

黑水团区溶解氧甚至可降为零,氨氮和硫化物浓度极高,气味之酸爽不能用语言来形容。这股恶臭,就混在太湖水里,流到自来水厂,最后通过家家户户的水龙头涌入居民的鼻腔……

愣着干嘛屯水啊

2007年5月下旬,无锡地方媒体开始不断接到市民反映自来水有异味的投诉。水源厂职工也于29日发现水中溶解氧指标急剧下降,水体发黑、发臭现象严重,水不能用了,水危机爆发。

就是不知道公司批不批

5月30日,家住无锡的刘姓市民表示:“从昨天开始,家里的自来水都是臭的,闻了就恶心想吐,不敢用来煮饭,现在正在烦恼洗澡问题,我们整个社区都这样,根本也不敢喝这个自来水,都在外边买矿泉水。”

儒雅的无锡人实在是被逼急了

当天,多个超市的矿泉水供不应求。无锡家乐福、大润发等大型超市表示,从29日开始,超市纯净水货架前一直挤满了市民,有的市民干脆一口气买了四五箱。纯净水销量猛增,30日早上安排的货,不到晚上已被抢购一空。

最后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市场供不应求,催生了新的商机。

“很多烟酒店本来不卖水的,现在不知道从哪儿搞来的矿泉水,都摆在店门口卖。”在小区门口刚买到水的缪先生称,原来5元的桶装水昨晚的最高价卖到了50元,“商贩了解到了缺水状况,纷纷从江阴和苏州等地将水运到各小区直接卖。”

因为超市已经没有了

臭水问题都威胁到物资供应了,这等事政府当然不能坐视不管。

5月29日起,无锡市政府就连续召开紧急会议,对市民关心的自来水水质问题进行研究,并连夜部署应急措施,在无法追根溯源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只能先满足表面需求了,从宜兴调运大量纯净水。

加大纯净水供应的同时,水利部门也在加大调取长江水以保证引用。

静静等待被淘汰吧

污染水!

太湖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紧急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加大望虞河引江入湖的水量,长江引水量已从160立方米每秒增加到220立方米每秒,入太湖水量已从100立方米每秒增加到150立方米每秒。一天后,直接受水的太湖贡湖水域水质明显好转,承担着无锡市20%居民供水的锡东水厂水质渐稳。

但这还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无锡自来水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问题是早晚要爆发的(倒是很有自知之明),现在只要是太湖的水,水质都有问题,这次污染,你用净水器、活性碳、强氧化剂都没有效果,因为太严重。”

确实不像是有用的样子

治理不能停

面对这种棘手情况,曾有人建议停止供水,考虑到停水可能会导致更大的恐慌,自来水公司并没有接受建议。

5月31日,正当无锡的众多专家和领导面对着发臭的自来水仍然一筹莫展时,清华大学教授张晓健提出的方案成了扭转局面的关键:在取水口投放大量的高锰酸钾氧化剂,用输水过程氧化掉大部分致臭物质;在制水厂投放粉末活性炭,吸附剩余的致臭物质,同时还原残留的氧化剂。

其中活性炭是一种关键药剂

所谓的竹炭除臭原理还是对的

就是具体成产品之后的效果要看人性

经历了数天的反复实验,6月5日下午,无锡的出厂水、末梢水的水质经检测均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而身处恐慌沉迷于囤积矿泉水的市民,就算在是在获知水质可以饮用后仍旧心存顾虑。他们既盼望水危机能够尽快解决,又对新的水处理工艺中的添加剂表示怀疑。加上坊间、网络的不实传闻,部分市民仍对政府水质达标的通告将信将疑……

情况棘手,政府只能配合媒体加强科普与宣传,努力消除公众疑虑,这才算初步平息了躁动的民怨。但若不从源头解决太湖水问题,一切的努力就只能是隔靴搔痒。

为从根源解决问题,水危机过后没多久,无锡关于“治水”的新政策规定,以前所未有频率出台,环保立法随之也被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在水危机爆发后的几年间,全市陆续形成《无锡市水环境保护条例》《无锡市排水管理条例》等5部地方性法规组成的水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织就了一张无锡治水的法律大网,还研究出台了《无锡市饮用水源保护办法》,使无锡水源保护有了法律保障。

2010年8月13日太湖水华SAR监测图

图源:《环境科学》

江苏省委省政府还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了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确立了铁腕治污、科学治太的原则,领头部门亲自带队对相关企业、引用水源地进行地毯式排查,一项项力保太湖水源的措施有条不紊地展开……

基于GF-1卫星16m多光谱数据的

2013年8月9日太湖叶绿素a浓度(左)

和富营养化指数(右)监测图

图源:《环境科学》

经过十年的努力,太湖治理成效显著。太湖自身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应急防控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应对措施,污染企业治理方面也逐渐得心应手。

太湖治理的十年,是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突飞猛进的十年,也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寻求绿色发展方式的关键十年。太湖蓝藻爆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固有看法,促进了个人与集体环保意识的觉醒。

希望今人视之为后事之师而非淡忘,不要等到另一个“太湖”爆发危机时再捶胸顿足。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作者:酸奶没泡沫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生菜

参考资料

[1]姜妮.十年治太,砥砺奋进[J].环境经济,2017(17):30-34.

[2]朱玫.太湖流域治理十年回顾与展望[J].环境保护,2017,45(24):34-38.

[3]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A%E6%B9%96

[4]陈润,钱磊,申金玉,高怡.2007年水危机后太湖水质评价[J].水电能源科学,2012,30(02):32-34+72.

[5]李玲玲.天灾还是人祸?太湖水危机,你真的了解吗.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7/382877.shtm

[6]https://www.fjclyz.cn/content-80-545-1.html

[7]https://huanbao.bjx.com.cn/news/20190220/963894.shtml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