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音的时代奇妙物语
J-pop对于年轻人来说,并不陌生。
在互联网展开世界的过程中,还未遭遇快手、抖音的侵袭前,那些从小听台湾流行音乐、看日本动漫长大的年轻人,对日本音乐自然情有独钟。无数的翻唱,像是邓丽君等的作品,以及经典的动漫歌曲,几乎构成了他们童年、青春期记忆里的固定音符。
20世纪50年代,日本流行音乐受到了西洋音乐的强烈影响。日本的传统歌(经典老歌)与爵士、摇滚等竞相争彩,其中,已经举办了68届的NHK红白歌会,就是展现60多年来日本主流音乐生态的最佳标本。
日本音乐也并非闭门造车。逐渐让海外听到日本特色声音时,日本的舞台也开放给了世界,释放出更多关于年轻文化的可能性。1997年开始,日本最大规模的户外音乐集会FUJI ROCK(日本富士摇滚音乐节)每年如期举行,如今它已是亚洲最大的摇滚音乐节。除了音乐节名称里写着的“ROCK”,事实上无论摇滚黑金、抖腿电子、清新民谣、迷幻后摇……都能从中找到共鸣。
若问参加FUJIROCK是什么体验?在三天三夜的FUJI ROCK期间,乐迷在远离城镇的森林中,扎下帐篷、拉起帘子就听歌,音乐仿佛成为自然里的天生存在。随着歌唱组合的诞生与成功运作,偶像团体在日本成为新的流行模式;二次元力量的壮大,也使得一批并不见真人的虚拟形象,依靠出色的编曲、强大的粉丝而在歌坛占据了一席之地。多元的创作空间与形式选择,让日本在新的时代语境里发展出独具特色的音乐品类。
与此同时,得益于日本音乐市场相对完善的管理运营模式,以及演出公司发挥的作用,新锐的小众音乐人也逐渐成为风景制造者,以几种年轻的姿态给人以不同于过往的日音体验。
Jazz hiphop :和风细胞的有丝分裂
“Jazzhiphop”分开来说,“Jazz”和“hiphop”都不是新鲜的东西,而合并起来的爵士说唱,是保留了Jazz的味道、使用hiphop的节拍混合的新流派,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在东方,让爵士说唱大放异彩的人,不得不提及Nujabes和DJOkawari。他们创作的《Luv》和《Luv letter》,也许歌名看上去不熟悉,但一点击播放,可能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我听过”。
与热播的嘻哈节目里更为单纯的rap不同,Jazz hiphop有它适合的表现舞台与听觉环境。有人会认为,日式爵士说唱不伦不类,既丧失了爵士浓厚悠扬的感染力,又无法体现说唱直击人心的爆发力,但实际上,这种依靠采样创造可供填充的空间、融入说唱形成细节的方式,是时代赋予它的立体感与丰富性。
日系Jazzhiphop更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的作品里可能还会加进去多种传统音乐元素,例如利用尺八、三味线和太鼓等营造原汁原味的东洋风格。忧郁温暖,清新自然,和风古典,
都能做到。
因而,在一些优秀的日本动漫作品里,用到这类音乐的大多成为经典。作为超级音乐发烧友,品味极好的动画监督渡边信一郎有时候不惜用画面去配合音乐。他有两部神作,一个是《星际牛仔》,在未来外太空里不断穿插华尔兹般优美的爵士乐,令科幻设定下的故事充满复杂的人性情感;而回归历史的《混沌武士》,讲述江户末期的奇遇故事,配乐几乎都是大神的Jazzhiphop,昭和浮世绘的画面佐以爵士说唱产生毫不违和的化学反应,一点点喜剧,一点点跳脱,令印象里死板的武士都变得可爱起来。
Dream Pop & Indie Rock :实验搭配梦境品尝更佳
作为日本文化和音乐的爱好者,我对于最近几年兴起的各个小众乐团,更是爱不释手。
2010年成立的Thefin.,算是新生代Indie乐团的特别代表了。整个乐团的平均年龄只有22岁,在2017年京沪双城巡演取得巨大成功后,第二年趁热打铁再开巡演,增加了更多的地点,逐渐地活跃于国内的各个音乐节,比如5月的上海草莓和10月的西安EXPO上。
我幸运地在上海的三次演出现场,感受到了他们的魅力。神奇的是,他们竟然能同时契合室内室外完全不同的氛围。在占地面积不大的Livehouse里,乐迷会在乐队上台时一阵欢呼。乐队演奏时,乐迷则默契地安静聆听,或者摇摆身体。因为舞台与观众席的距离近,乐队成员们用中文打招呼时,仿佛对话一般,放松又惬意。而到了户外时,乐队成员们话变少了,但配合主唱的迷幻灯光也变成了大太阳,等到他们戴上墨镜、搭配夏威夷衬衫时,优美声线为酷暑消热,台下的乐迷仿佛能听到海声。
Thefin.所属厂牌HIP LAND MUSIC旗下,还有诸如LITE这种实验摇滚,融合了噪音摇滚、后摇、前卫摇滚、简约音乐、电子等多种风格。编曲看似杂乱,其实是利用不规则的停顿和节拍结构,来促发听觉上对新鲜感的兴奋反应;mol-74乐团这种尽显日式清冷、温柔的嗓音,总会令人联想到冬季虚无、寂寞却又拥有自由的雪;而从二次元网站nico起家后,越发全能发展的乐坛新星米津玄师,已经开始为黄金档电视剧做主题曲了。
其实,日本的Chillwave电子乐,已经和人们印象中的爱豆流行乐及狂热系摇滚现场相去甚远。其编曲梦幻又复古,主唱声线一改嘶哑粗犷,气质干净但回味又细致浓郁,都是辨识度极高、充满浪漫感的类型。
我还独自去看过一次mitsume(ミツメ)的现场,这个乐队可能更加小众一些,但他们的IndieRock也充满了日式的唯美与清新。
日本蒸汽波:未来与忘不掉的80 年代
Chillwave的潮流,逐渐从小众的圈子向外扩散,从兴起到被越来越多人熟知与喜欢,也不过四五年的时间。以80年代怀旧风为主,融合大量电子元素,再加上一点流行的概念,就构成了阁楼上的秘密回忆、炎炎夏日的丝丝凉风和冬日里不想起床的慵懒理由。
Vaporwave(蒸汽波)兴起于2010年初期,在2014年到2015年之间达到全盛。这一类音乐有着对旧物的迷恋与跳脱到外太空的想象力,边界模糊,令听觉也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群体,而是直接把感受交给了直觉进行选择。你可以随着复古节奏跳起超级老派的舞蹈,也可以在失眠时用来放空入睡,还能在夏日燥热中创造一片浅滩,脚踩进去,足以降到令人舒适的温度。
赛博朋克的一时热潮,也引得弥散在东亚都市中的未来主义冒出了头。诞生于网络的蒸汽波,就是日本关于动漫文化和复古游戏的意识宣泄。心神不宁与心满意足都在这半梦半醒之间,现实那么沉重,也可以为自己争取片刻放下包袱,释放想象。
音乐也会随着技术的成熟与普及,而进化出更被年轻人接受和追求的形态。蒸汽波并不单单是无知无觉的茫然和摇摆,或者毫无意义的元素拼接,事实上,它有自身特定的精神演绎。越是新的时期,前人的积累就越丰厚,如果不进行突破,既有建树上很难再起高楼。
蒸汽波可能很难走入主流,但它不被规则限制的创作方式,它保留在内核里对怀旧事物的好奇与坚持,也许是能在未来开辟一片天地的利器。
难以拷贝的日本基因
有评论曾说,日本的音乐视野正变得越来越窄,大多渴望成为流行的音乐家,会模仿成功的模式来进行创作。除了这样的评论外,也有唱片公司为了业绩,而试图扭转极富个性的乐手们的例子。
然而,从一个个兴起的独立音乐作者及其作品来看,日音新生代从未放弃过高的追求。
我们这代人擅长什么?是自我开头的各种词,自我表达、自我怀疑、自我剖析……在单纯的展示和发问之外,日本人似乎更擅长感受、思考、探索与求答。这就像日本电影为什么总能做到无比细腻和娓娓道来一样,在基于体验与经历而对生活提出问题、发现更多问题的同时,他们往往不是急于获得一个标准答案般的解释,而是在情绪的延续与主导下,不设限地感受更多,无论迷失,还是得到救赎。
沮丧的事情太多了,尤其经济低迷、老龄化严重、越来越多反智行为的出现与泛滥,令日本的“丧”文化激起千层共鸣。音乐的延展与流动,也是源自不安于现状和变革的愿望,但不安又分为反抗和躲避两种可能。个体压力巨大的当下,逃避反而成为更大部分人的选择。我们这个年代的亚洲地区,怒吼在减少,人们的边界感加重,内化的东西也就多了起来。
日本人的内敛,一方面协助了新生音乐的涌现,另一方面也毕现于其所创作的音乐感情里。电子元素的增多与泡沫感的叠加,似乎也把当代年轻人的空虚放大了一个单位。然而日本特殊的亚洲气质,却增添了一份表面之外的思虑与厚重感。
对于新形式音乐的追求,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由。音乐文化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既会因为流派与类型而产生争执,也会因为旋律之美而不分种族、性别、阶级地获得共鸣。无论在哪个国家,想想音乐节上与陌生人的相视一笑和共同欢呼摇摆,内心或许会暗自庆幸:有音乐真是太好了。
作者:竹几
来源:《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