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称射击游戏《堡垒之夜》是如何暗喻美国梦的失败的?

《堡垒之夜》到底有多火?

无论你是游戏极客还是贪玩的菜鸟父亲,《堡垒之夜》都能让你找到你想要的契合点。作为一款在欧美地区出现的又一现象级游戏,你是如何看待这场“大社交”的浪潮的?

在番茄镇的晚上,利扎尔刚刚从人烟稀少的谷仓搜索了一番自己需要的物资,此时他正小心地躲避着身后的暴风雨以及右手的哀嚎森林。突然在前方的一个废弃的披萨店楼顶,利扎尔发现了一个拿着狙击枪的敌人。“这个人是我必须要解决掉的敌人,当然我也可以伏击他,但是只有菜鸟才会那么做!”利扎尔决定主动出击。

如果说在游戏《堡垒之夜》大逃杀模式中最为狂热以及令人兴奋的时刻,那绝对是100个中,活到最后的两个人展开较量的时刻。此时利扎尔和狙击手都开始快速搭建一些高耸的木质建筑,用这些建筑来当掩体或者发起进攻。当然,他们的目标都只有一点,就是看谁先占领制高点。而利扎尔出现了一个小失误,他被敌人的手榴弹炸死了,游戏结束。

利扎尔只能无奈的观看游戏结束时的录像回放,找出自己从占尽优势到最终输掉比赛,自己做错了什么。要知道这种和冠军失之交臂的感觉是多么的令人沮丧,同时也让人会有一种冲动,再来一次。也许这是就是在这个时代,《堡垒之夜》让无数北美以及欧洲玩家如此狂热痴迷的原因,但是真的只有这样简单的原因吗?

《堡垒之夜》在欧美

尼克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他从孩提时代开始就痴迷个种游戏机,从吃豆人,大金刚,到后来的任天堂以及世嘉公司的各种游戏他都有所涉略。有时甚至不顾好友叫他出去打球,他都愿意选择和电子游戏一起度过。用现在的话去形容尼克,就是一个典型的“死宅”。而现在的尼克正是利扎尔的父亲,没错,父子两人都非常痴迷《堡垒之夜》,但现在尼克已经能够很好地协调利扎尔游戏的时间了。

如果你想知道《堡垒之夜》有多火?那么让尼克先来告诉你,现在一群八年级的小鬼头在家里聚会都是什么样。这些小男孩和小女孩基本上都是一人抱着一个手机或者游戏机在玩,或者是大家都在TV上看一个专业主播在玩《堡垒之夜》。小女孩即使不玩游戏,也会透过男孩子的肩膀去偷看他们玩《堡垒之夜》,为什么?“因为看他们输掉比赛时发狂的样子很有趣。”所以现在的孩子聚会根本就不会出现你所想的大吵大闹的景象,因为大家基本都很安静,不时间只有直播的解说声和游戏声从手机里传出。

《堡垒之夜》基本上可以说,占满了美洲大陆的每一个青少年,父母,以及教育者的思想和时间。作为一款去年9月发售的第三人称射击游戏,现在可以算是全世界最流行的游戏了。该游戏达到最高345万人同时在线的热度,并且拥有6000万的游戏下载量。《堡垒之夜》是跨平台游戏,也就是说你可以在电脑,游戏机或者你的手机上玩到这款游戏。在发布仅仅24小时后,iOS平台的《堡垒之夜》App下载数就已经在全球共58个国家中杀入了前十。当然更重要的是,游戏免费。

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加上游戏本身的刺激性以及父母的不理解,《堡垒之夜》的热潮如同披头士复活,鸦片危机,还有吞咽汰渍洗衣丸一样席卷全球。父母间的聊天多少都会带上自己的孩子如何沉迷于《堡垒之夜》的话题:在学校的课桌下玩游戏,在做礼拜的时候还玩,甚至早上4点就躲在厕所里开始玩。连学校老师都开始抱怨,因为这款游戏学校的公共网络都被拖累了。即使很多父母都会反对自己的孩子玩游戏,但是在尼克的家庭中,似乎不存在这些问题。

美国人已经很少这样大规模地沉迷到一个游戏中,甚至你可以说,自从2016年的《PokemonGo》之后,再也没有一款游戏可以像《堡垒之夜》这样,除了占据游戏新闻版面,还频繁出现在社会新闻里的现象级游戏。如果我们说起游戏浪潮的历史,魔方,愤怒的小鸟,我的世界,部落冲突,等都属于大家自己所喜爱的游戏。对那些突然爆红的游戏总伴随着很多偶然性,总结其成功经验往往会不着重点,贻笑大方。就好比分析《愤怒的小鸟》为何会成功,而得出“人们喜欢鸟类”的结论一样。对于尼克和利扎尔这对“痴迷游戏”的父子来说,也许《堡垒之夜》只不过是一款新出现的大型交融社交类游戏。

无论你是游戏极客还是贪玩的菜鸟父亲,《堡垒之夜》都能让你找到你需要的契合点。相比于其他游戏来说,在这里你很少感到来自游戏的歧视感,这种感受基于那些常年游戏玩家的优越感,例如等级歧视,种族歧视或者女性玩家歧视。因为《堡垒之夜》中所有人物的性别或者种族都是随机分配的,当然你也可以为自己的游戏角色添加喜欢的“皮肤”。

而在这样的游戏环境下,游戏社区的受众也更加广泛,交流也更加平等有趣,成为了让人上瘾的另一项原因。当然因为新玩家的不断加入,让老玩家也不会抱怨没有新人欺负,而新人也能够很开心的探索这个世界等等原因,都是这款游戏让人着迷的地方。“与其让孩子陷入社会上的大麻毒品,校园欺凌还有枪支暴力的现实,不如让孩子正确看待游戏并且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尼克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堡垒之夜》是大社交的产物

之所以把《堡垒之夜》看做为一款大型社交类游戏来说,绝对是有理有据的。我们很难定义一款产品从流行变成一种文化现象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也许这与恩内斯特·海明威对“破产”的描述类似,是一个“先渐进,再突然”的过程。“许多从未接触过手柄的孩子也开始玩《堡垒之夜》,因为大家都在玩《堡垒之夜》,所以你也得玩,这样跟同学才有共同语言。”这是很多学校学生的心里话。

如果单说是游戏改变了一代人,那么不如说是社会环境的改变导致了一代人的行为方式。无论《堡垒之夜》作为一款多么好玩的游戏,毕竟能够直接影响到的人群毕竟还是那些有限的游戏玩家。用“死屏”游戏日报主编沃伦的话来说,“《堡垒之夜》这是一个大社交时代下的产物,充满了娱乐的观赏新,也是标志着新一代人逐渐远离实际的体育比赛项目的标志。”

仅在今年的三月份,《堡垒之夜》就已经成为YouTube最火热的视屏主题,超过约30亿的点击播放量。而这里面最为著名的一位游戏主播莫过于Twitch平台的Ninja,每当他开始直播这款游戏时,直播间的观看用户就会超过1000万,而每条他所发的动态,都会超过70万的用户回复浏览。在俄罗斯世界杯同时进行的6月,搜索Ninja主播的“社交互动”量,已经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位运动员的搜索量,排名第二位的是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

每个在屏幕后观看Ninja直播的人可不仅是那些年幼的孩子,包括很多成年家长会和孩子一起观看他的直播。“Ninja的直播不仅很有趣,同时他也会给很多孩子带来正能量且衷心的建议,因为有时候他的说教似乎比家长的唠叨更有效果。所以我会支持我的孩子看他的直播,也算是能让孩子少玩游戏的一个办法。”一些家长说道。如果你还觉得你把孩子锁在屋子里就能够控制他们玩游戏,在这个社会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周边的环境就已经决定了结果。“无论是走过客厅看着他的哥哥玩,或者是到了学校和同学聊天,甚至你打看今天报纸的头条,有时候都是《堡垒之夜》的消息。”

《堡垒之夜》似乎已经成为了学生们社交关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他们会将游戏中的实力与现实中的社会地位联系起来。”美国加州的一位高中老师说到,“如果你在游戏中很厉害,那么你在同学中的威望似乎就要更高。”许多家长对此都有同感。往往班里一些性格非常内向的学生,却是最棒的《堡垒之夜》玩家,那么游戏技术就能让这些学生的性格开始变得外向,因为其他学生都会向他们讨教经验。

“在我的班上,一个最害羞的新生成了其他孩子眼中的游戏达人。”马里兰州的一位中学教师说道,“因为他喜欢《堡垒之夜》,而且玩的技术很棒,于是越来越多的孩子跟这个‘聪明但缺乏自信’的学生开始聊天。”几乎突然之间,班上的孩子们愿意倾听那个学生休息时说的每一句话,而他因此结识了许多朋友。“作为他的老师来说,看着他逐渐融入新的环境,而且变得有凝聚力,我感觉很棒。与过去相比,如今他能更活跃地参与班级讨论,在课堂上发言也更频繁了。”

最后的思考

奥德丽在俄亥俄州的一所学校教高一代数,她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成绩普遍较差,而且这些孩子都被分到同一个班级,奥德丽则需要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有个学生的情况很特殊,他很难长时间醒着,并非他不愿意这样,而是因为他长期受到家庭生活状况变化的影响而导致。”这名学生缺乏睡眠的情况极其严重,甚至在课间休息的短短5分钟里都会睡着,奥德丽几乎没有办法让他保持清醒。

经过几个月的接触之后,当学生们在一堂课上分享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认为可以采取哪些办法来解决时,那名学生突然变得兴奋起来。他的提议非常简单:如果他本学期通过数学考试,那么奥德丽就得同意在课后与他一起玩《堡垒之夜》。这个建议真是意外……奥德丽回复说,只要他每天在上课时保持清醒,那么不但她会陪他玩《堡垒之夜》,在期末考试结束后,整个班级的所有学生都可以一起玩。

孩子们将这份约定当成了一件大事,几个学生在甚至把奥德丽的言论录下视频作为证据,奥德丽甚至还在所有学生面前发誓。“老实说,我不认为他能做到,但只要他能有几天时间保持清醒,就已近足够了。”奥德丽的做法产生了效果。虽然那名学生并没有在整个学期的课上都保持清醒,不过在几个星期中,他确实变得更专心,而且考试分数也上升了。在那段时间里,甚至其他学生都在为他打气学习,想方设法让他专心学习,也是为了他们共同的约定。“虽然这并不是我最想要的结果,但与过去相比,他仍然多花了两周的时间学习,所以我认为这是一次教育的胜利。”

很多老师也开始通过结合游戏的内容,来为孩子们上课,一位高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们对文学的兴趣。他把《了不起的盖茨比》编成了一个叫《堡垒之夜盖茨比》的故事:汤姆和黛西住在《堡垒之夜》中“势力海岸”边,盖茨比看着一辆巴士将100名新的“追梦人”带到岛上。在这个版本的故事中,盖茨比成了《堡垒之夜》的“风暴眼”,能够决定他人的生死。

“100人里只有1个人能生存下来,当然这也反映了美国梦的失败。”而学生们却说道,“你知道,这个故事可真棒。”

作者:枫月
      来源:《世界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