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柏林学空手道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都柏林学空手道

都柏林六区在城南,因其富有普世主义精神而闻名。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起,这里就成为外省前来赴任初级公务员或上大学的学生的租住地。再往上追溯,从十八世纪末一直到爱尔兰建国后一段时间,这一带都是城市天主教中产阶级的聚居区,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就出生在此。如今,都柏林六区既有宁静奢华的富人区,房子往往都是带大花园的复式别墅,房价堪比金价;同时,此地又有生气勃勃的新移民租住地,往往是环境优美的密集公寓区,紧靠商业中心,细看会发现来自大约五六十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商店/饭馆。而无论哪一种居所都是学区房,因为六区既有好些最老牌的天主教国立学校,又有两所全国闻名的建国后新兴的爱尔兰语学校,还有一系列口碑非常好建校也有些年头的非宗教国立学校和私校,这些都有趣地折射出都柏林城南近郊丰富的历史。

国际本部道场空手道馆(HombuDojo Karate International,HDKI)总部就设立在都柏林六区靠近市中心的一端,学生的来源非常多样化,一如六区本身的居民人口结构——新移民居多。各个年龄段的小朋友是主要的研习者,也有数量稳定的成人学员,文化背景生活经历都极为不同的学员们因研习空手道相识,成为多年相契的好友。小朋友们从刚开始练习空手道,就纷纷意识到先生们是可以交朋友的。许多小朋友们来来去去,练习过一段时间空手道之后,往往身体协调能力、平衡能力、专注度和爆发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而多年坚持下来的青少年学员则和成人学员一道,渐渐学会跟先生们一起研习和探讨空手道或者武学本身的精妙之处。我和家人都在这个空手道馆训练,开始时都是完全没有任何武学经验的初学者,迄今已有两年。


空手道馆里的大先生斯科特·朗礼是这里的灵魂人物。1997年至2002年,斯科特·朗礼先生离开英格兰在日本度过了生命中非常关键的五年。其中他用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松涛馆流空手道的研修生课程,成为空手道研修制度在1967年创立以来五十多年间第五位西方毕业生。日本空手松涛联盟在东京的本部空手道馆平均每年在日本空手道团体中选取两位最精英的研修生学员,给予巨大的经济和教学资源上的支持。但即便如此,因课程难度大训练过程十分艰险,往往能坚持住两年直到毕业的不到三成。因此研修生课程毕业生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空手道研习者,也享有“本部空手道馆先生”的地位,备受全世界空手道学员的尊敬。斯科特先生毕业后也得以在欧洲顺利建立日本空手松涛联盟的分部;随后他又建立了自己的空手道机构“国际本部道场空手道馆”,本部在爱尔兰。如今这一机构枝繁叶茂,分部遍及世界各地。西方的习惯在称教员“先生”的时候,称名而不称姓,所以他被称为“斯科特先生”(ScottSensei,人们称呼教员“先生”的时候,无论男女教员,用的都是日语中“先生”二字的音译,而非英语中的Mr.,听起来也非常接近中文里的“先生”二字)。

在斯科特先生的空手道馆,空手道是作为武艺被教授的。在这里它是一种武学艺术,而非一种传统,这一点非常关键。当武术作为传统教授时,研习者们认为这一武艺形式在历史中已有经典的范式,研习过程即为不断接近完美范式的过程;而当其作为艺术教授时,它强调的是研习者的自我表达,研习过程即为不断了解自身,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并表达自我的过程。当然这两种意识形态其实密不可分,所有艺术中的自我表达都需要经过对范式的模仿过程,比如诗人在语言形式方面的长期训练,作曲家在经典音乐范式方面的长期训练等等。这一点听起来像是常识,但当东方武学登陆西方的时候,能做到把武学当作艺术教授相当不容易。人们往往带着种种对东方主义的迷思寻找武学中的东方传统范式,把先生们的地位神圣化,相信“最日本的”或者“最中国的”就是最好的。斯科特先生以及他的教学团队把空手道练习的价值送回每个学员手上,作为一个探索自我并用武学进行艺术创作的机会。

成人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日程安排每周参加两到六个课时的训练。课上,斯科特先生或者其他先生们会非常详细地为学员们解释基础动作的身体运作原理,以及如何利用髋部运动和大腿内侧肌肉收缩发力,灵活地移动,并移动身体重心,保持平衡,让身体发挥最大的潜能。同时还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练习。长此以往,学员们在练习和调整动作的时候,能够渐渐分辨自己的身体是否在用最适宜的方式运作,能够最有效地保护关节和肌肉,并能够适时适当地放松,在该专注和爆发的力量的时候做到最好。整个练习过程都是非常专注于个体对自我身体的认识和掌控的,所以在练习一段时间之后,每个学员在做拳法套路或者实战对抗的时候,都可以看出非常个性化的诠释,皆是围绕自己身体的能力的。斯科特先生常说,“空手道不在特定的动作、技巧或者身体形态之中,而是在从一个范式到下一个范式的过程中。我们学习技巧和身体形态,但真正的空手道产生于固定的范式中间的空间。练习者本能的反应,发力的瞬间,出击或者格挡的意图,根据对手或者拳法演绎需要作出的力量控制,等等,才反应出个人对空手道的理解和能力。经典的范式和技术需要常年不断的练习,但最终范式不再重要甚至不再可见,传统范式与个人的演绎融会贯通,存乎一心。”

我常常觉得在空手道馆交的朋友们格外交心。身体的语言不会撒谎,当我们彼此见惯了对方各种笨拙的移动和荒唐的动作之后,好像也就没有什么形象需要粉饰了。先生们和学员们每隔一段时间在训练后会去空手道馆附近的酒馆小聚,无话不谈,在生活和工作之余的人际关系压力之下,这是极好的放松。当然,每个学员的心态和选择都是独特的,依然迷恋东方文化或只是把空手道作为保持身材或者炫耀武力的途径的也大有人在,斯科特先生相信能够让多元化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并存,不断融合不同技术与意识形态,才是一个空手道馆最好的状态。因此,他时常邀请世界各地的教员前来教学,许多教员从技术上到价值观上都与他截然不同,他对此心态一直十分开放。“教授好的空手道,善待人们。这就是我希望做到的事情。”

作者:彭李菁
     来源:《世界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