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不断进行专项整治,目的是推进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和毒副作用。
病理学把炎症分为感染性炎症和无菌性炎症。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如细菌、原虫等感染产生的炎症,称为感染性炎症,通常可根据病原菌种类,对症选用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抗生素来治疗。而由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统称无菌性炎症,如过敏性鼻炎、胃炎、接触性皮炎和药物性皮炎等疾病,并非由细菌感染而引起,使用抗生素不但无效,有时反而会引起新的过敏反应、或药源性疾病而加重病情。
误区:只要是抗生素就能治炎症
一种抗生素只能对某一种或几种微生物有杀灭或抑制作用,不可能对所有的病原微生物都有效。因此,不能错误地认为,“只要是抗生素药,就能治疗所有的炎症”;当然也不能认为,“只要是炎症,就应该用抗生素”。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得病后常常不问是否“对症”,就自行用抗生素,且认为档次较高、或进口新药效果就更好。有的患者患的病叫“××炎”,觉得似乎与细菌、发炎有关,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滥用抗生素,结果适得其反。
如对无菌性炎症采用抗生素治疗,则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原因为人体内存在着亿万个正常有益的微生态菌群,这些菌群互相平衡、互相制约,共同保持体内的微生态平衡。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后将会敌我不分,滥杀“无辜”,反而压抑或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和两重感染,招致新的药源性疾病。
多种炎症,不需用抗生素
1.胃炎:各种病因所致胃黏膜的炎性病变,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厌食、恶心、呕吐等。治疗时应用解痉剂如阿托品、654-2等,或口服雷尼替丁减少胃酸分泌,以减轻黏膜炎症。如用抗生素,反而加重对胃黏膜的损害,加重胃炎。
2.过敏性鼻炎:是一种过敏性疾病,过敏原及环境污染物的吸入,或是气候变化、呼吸道受寒,加上自身的过敏性体质,极易诱发过敏性鼻炎。治疗上应避免与过敏原接触,口服抗过敏药物(如克敏能和西替利嗪等),局部激素类气雾剂喷鼻。
3.慢性咽喉炎:许多患者认为慢性咽炎既然是“炎症”,就自作主张口服抗菌药物,这其实是很大的误区。滥用抗菌药不仅不能治好咽炎,反而增加细菌耐药性,严重者甚至引起菌群紊乱。除非有咽部黏膜急性充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高等表现,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4.过敏性皮炎:过敏体质者接触特定的过敏原(如花粉、毛皮、宠物及阳光直射和刺激性强的化妆品等),诱发皮肤过敏,常出现局部红斑、丘疹和瘙痒等症状。可用新型的抗组胺药治疗,安全且副作用小,并加用激素药膏,不用抗生素。
5.流行性乙型脑炎:即大脑炎,是流行性乙脑病毒经蚊虫传播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多为10岁以下儿童患病,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治疗上主要是抗病毒治疗。
6.传染性肝炎:常见的是甲、乙和丙型肝炎,都是由不同的病毒感染引起。治疗原则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保肝降酶药物,避免饮酒及过度劳累,适当进食较多的蛋白质,避免高热量饮食,病毒复制活跃者还需抗病毒药物治疗。
7.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腮腺炎病毒侵犯口腔中的腮腺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病于冬、春季节。表现为发热、畏寒、头痛、食欲减退、腮腺肿大、疼痛、吞咽困难。治疗时主要是“对症疗法”,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可用柴金锭青黛散醋调外敷,也可局部热敷,腮腺疼痛较剧者加用镇痛剂。
8.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心肌疾患,其病因为多种易侵犯心肌的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和流感病毒等)引起心脏肌肉发炎。
先表现为发热、全身倦感,所谓“感冒”样症状,然后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浮肿等。患者应安静卧床及补充营养,治疗以增进心肌营养、活血化淤、促进心肌修复为目的,如辅酶Q10、胸腺肽和血管扩张剂等,要防止病情反复。
此外,还有一些炎症也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也不用抗生素治疗,如流行性感冒、前庭神经炎、腱鞘炎、滑囊炎、肱骨外上髁炎和肩周炎等;再如运动系统疾病,如关节炎、纤维组织炎、腱鞘炎和强直性脊椎炎等。这些无菌性炎症如使用抗生素(消炎药)治疗不但无效,而且会有多种毒副作用,甚至诱发新的药源性疾病。
本文来自《家庭医药》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国数字科技馆合作单位或个人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