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上有过不少天才少年,比如七岁就能写出一篇好文章的解缙,自幼以才华著称乡里的徐渭(徐文长),以及著名的风流才子唐寅(唐伯虎)。不过,这些人虽然都青史留名,但对整个大明王朝来说,也就如同大海中的几朵浪花。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天才少年,却可以称得上是一层巨浪,他以一己之力,足足影响了大明王朝国祚几十年。他是谁?
熟悉明朝历史的读者可能已经猜到了,在明朝历史上,除了皇帝之外,能影响明朝国祚几十年的人物恐怕只有一个,他就是明朝最杰出的政治家(没有之一)张居正。
张居正对明朝的作用有多大,想必已经不需要笔者为他打广告了,今天我们主要是来讲述一下他少年时期的一件特殊经历,如果没有这件事情,也许就没有后来的张居正了。
张居正是明朝荆州府江陵县人,从小就是远近闻名的天才少年。嘉靖十五年(1536年),十二岁的张居正参加童试,并考取了秀才功名。他父亲张文明考了一辈子科举,学历也只不过是秀才。荆州知府(相当于今天的市委书记兼市长)很高兴在自己的治下能出现这么一位神童,于是热情地接待了张居正,并鼓励他要更上一层楼。
一年后,张居正参加乡试,此时他只有十三岁。可是张居正在考场上的表现镇定自若,很快就完成了答卷。考官冯御史在看到张居正的答卷后,大加赞扬,其他几位监考同僚也都惊叹这个天才少年竟有如此才华。大家一致认定可以录取张居正为本榜举人,甚至还有人表示张居正应该为本榜的解元(乡试第一名)。
不过,当时的湖广巡抚(相当于今天的省委书记)顾璘在看完张居正的答卷后却表示,这孩子将来是个“腰玉之人”(腰中系玉带,意为宰相),早些发达,原也没什么不可,不过最好是让他再磨砺几年,将来的发展更是没有限量。考官们觉得顾璘的话很有道理,而且大家也犯不着为一个孩子的功名去得罪封疆大吏。于是,张居正就这样落榜了。
张居正从小到大一直都是顺风顺水,这次考试落榜对他而言自然是个不小的打击。不过,这也让才高气傲的张居正明白了人生未必就是一片坦途的道理。
三年后,张居正再次参加乡试,并毫无悬念的中举。这次,顾璘亲自接见了张居正,并解下自己的犀带(督抚大员的腰带)赠予给他。顾璘鼓励张居正要做像伊尹这样的伟人,不要只做一个少年成名的举人。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入选庶吉士。从此在政治舞台上渐渐崭露头角。后来张居正回忆起当年顾璘故意让他落榜的经历时,感激地说道:“自以童幼,岂敢妄意今日,让心感公之知,恩以死报,中心藏之,未尝敢忘。”
自古以来,天才少年并不罕见,但他们中的大多数最终却是碌碌无为。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的人生太过于一帆风顺,缺少磨砺,一旦遇到大的挫折,往往容易自暴自弃。而张居正在成长的道路上有幸遇到了他的“磨刀石”——顾璘。在历经一番刻意安排的挫折之后,张居正终于“宝刀锋自磨砺出”,成为了明朝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在他的厉行改革之下,大明王朝一扫颓势,开启了“万历中兴”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