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子相扑:竞技与传统之争
被视为日本“国技”的相扑运动,今年来,出现了一系列因“性别歧视”引发的质疑声音。
2018年4月京都府舞鹤市一场相扑赛事上,舞鹤市长多多见良三在“土表”(相扑擂台)上致辞,其间突中风昏倒,一名女医护人员立刻上前为其急救,裁判却多次通过广播要求其离场。在女救护人员离开后,相扑官员疑似有洒盐净化的举动。
相扑官员事后解释,洒盐净化本就是比赛前进行的传统仪式。尽管如此,裁判公开广播,驱赶女救护员的行为,仍使日本相扑协会遭遇广泛批评,协会主席八角信芳后来也就此“不当行为”公开致歉。
数日后,日本相扑协会在兵库县宝冢市举办示范赛,宝冢市女市长中川智子询问能否在赛前于“土表”致辞,得到的回复是“请尊重传统”。中川智子最后只能在土表外围发表致辞,她本人表示对此“感到愤慨”。
随后,日本国内展开了“日本相扑拒绝女性”是否真是一项传统的讨论。
事实上,编撰于公元720年的《日本书记》中就有女相扑的记载。雄略天皇(日本第21代天皇,456年~479年在位)即位时,曾“令宫女脱其衣,去其裙,着以兜裆,令相扑之”。这便是史书中关于女相扑的最早记载。
及至江户时代,在长达200多年的太平盛世中,相扑从最初给神明看的表演,演变成了乡间的竞技表演,女子相扑也在这时走向了民间。不过,那时的女相扑与舞蛇、杂耍一起,只被视作是江湖营生。
最初的女相扑选手,也是袒胸露乳,与男相扑选手同台搏技,但为了公平起见,男相扑选手都是盲人(座头力士)。明治时代,西方文化礼仪进入日本,出于风俗教养的考量,明治政府开始禁止男女混合搏技,并要求女相扑选手必须穿上衣或泳装,但女相扑运动依然保留了下来。
日本最知名的女相扑故乡在山形县石山,被称为日本最后一任女相扑大关的若绿就是石山人。日本记者福泽乔在他的网络专栏里写道,若绿自小就进入石山女相扑学习,是个性格爽朗充满豪气的女性,也很有天赋,她只用三年就拿到了相扑最高荣誉“大关”,成为女相扑界的人气力士。后来,她带领25名石山女相扑选手在日本全国巡回比赛。这些女相扑选手的年龄在15岁到25岁不等,20世纪30年代,巡回比赛一度发展到中国东北、台湾,甚至夏威夷和塞班等太平洋岛屿。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后,收音机、电视、电影的发达,女相扑的热潮慢慢退去。但在1995年,又重新兴起,并选择了“新相朴”作为日本女子相扑组织的称谓,意在与此前的相扑、大相扑,以及战前的女相扑做区分。
据新华网和环球网报道,新相扑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采用男子的规则,但相扑台有所变化,为避免胸部受伤,女选手们不是在稻草做成的土表而是在塑料垫上比赛;参赛女选手的服饰也不同于男子;女子相扑运动的规则也略作改动:一、不准用头部撞击对方;二、将按照运动员的体重分成若干级别。
在日本民间,随着近年来日本要求把相扑纳入奥运会比赛项目的呼声日高,参与相扑的女性也越来越多。1999年,在日本青森县举行了首届世界女子相扑锦标赛,并延续至今,也出现了一些杂志报刊喜爱的美貌与实力兼具的女子相扑选手。
在这轮日本相扑界的争论中,高潮是由日本朝日大学带来的。今年8月,朝日大学公开宣布,该校便有一支女子相扑队,并公布了这支女子相扑队的合影和训练照片。
朝日大学的大日女子相扑俱乐部成立于8年前,是日本6个大学女子相扑俱乐部之一。“有些人仍很难接受女性相扑这个想法,但我从来不觉得女性相扑有什么好奇怪的。”该俱乐部经理高桥信孝已执教女子摔跤运动35年,她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表示,女子相扑与女子摔跤“唯一真正的区别是,女性在肩膀受伤时必须小心一些”,此外,女子相扑也不允许穿戴任何衬垫。
朝日大学健康与体育科学系副教授、大日女子相扑俱乐部副经理松井芳织则在采访中表示:“我遇到的一些人,甚至惊讶于有国际性的女性相扑比赛。我们需要有个更协调、一致的方法,宣传女性相扑的高明与光辉。近身观看女性相扑比赛,是很令人振奋的事。”
女子相扑运动在欧美等国却是受到追捧的。至今全世界已有17个国家建立了女子相扑俱乐部,俄罗斯、英国等都是女子相扑的强国。
但把相扑作为“国技”的日本,女子相扑却仍然面临着要与性别歧视做斗争。不过,日本国内媒体认为,随着日本对相扑作为奥运会项目的推动,这一性别“传统”必将被推翻。
运动与性别歧视的斗争,也困扰着女相扑选手奥村。她从初中开始就练习相扑,“相扑不应该被认为是男性和女性的运动”,她对《卫报》表示。2018年5月,奥村刚刚获得了国际女子相扑锦标赛64-80kg级别的亚军,她说,“能够与男性一起训练,我受益匪浅,在这过程中我不觉得他们看不起我和其他女性。若女性被允许在正式比赛与他们竞争,我相信能够发挥我的实力。”
作者:丽虹
来源:《博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