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社区上有个问题:
马来西亚华人到底如何看待中国?
最近看到一个经常往来大陆的马来西亚华人在youtube制作视频嘲讽他在大陆的各种见闻,优越感十足,
请问这种看不起中国人的华侨/华裔在马来西亚多么?
看到这个问题时,我正好在东马来西亚最大的城市古晋旅行,怀着对这个国家的“特殊情感”,坐在古晋砂捞越河边的我,当即用手机打下了以下的这一长篇的文字,因为是手机打字,所以这篇文章的用语比较口语化。
正文开始:
马来西亚华人是我最喜爱的一个海外族群了。他们勤劳,传统,文化习俗和语言上比中国还要“中华”。
这些年中国的飞速发展,让这个特殊的海外族群更加的耐人寻味起来,我去了马来西亚6次,从最北的槟城到最南的砂捞越州,就是因为这全球独一无二的“海外华族元素”。
砂捞越州州旗,这旗子在古晋挂的到处都是,足以发现东马存在的“独立倾向”,这跟巴塞罗那到处挂加泰罗尼亚州州旗是一类民众心理州旗挂的到处都是,马来西亚的国旗反而很少。。这个现象在西马是看不到的蓝色圆点就是我所在的位置砂捞越河,这条河流入南中国海
昨天和一个古晋的华人公务员聊起中国,我说中国太大了,北方南方长的都不太一样,比如部分广东人的长相可能就比较东南亚化,他马上问,“这个东南亚化是褒义还是贬义”,我说在中国特别是网络上,说“东南亚化”可能就带有贬义,公务员的脸上马上表现出失落。
我说,你刚才说你每天都看延禧攻略,《奇葩说》,《我是歌手》,我们没有把你们当“这个语境下的东南亚人”啊,你们是同族,他们是“东南亚”——我的“东亚种族观”在这种对话中总是不经意的显露出来。
我又想起了以前在西马认识的那些华人朋友,这些大马华人即使很多是福建潮汕的祖籍,都会说一口流利的广东话。为什么呢?
古晋华人街上的“上帝庙”
因为八九十年代他们家家看tvb,看港剧,所以都从看剧中学会了粤语。
21世纪初台剧台湾电影是他们的憧憬(梁静茹光良这些马来西亚歌手去台湾发展,跟中国人北漂一个道理)。
现在呢?这些二,三,四十岁,这些到了正月十二还在欢度Chinese New year的大马华人,看奇葩说,延禧攻略,他们的很多生活与社交话题,跟中国城市年轻人已经没什么差别。
春节气氛真的很浓春节气氛真的很浓
他们感叹马币年年贬值,现在存半年钱才能出国旅行一次好辛苦,他们觉得中国这些年太迅速了。
我的这位古晋朋友还艳羡的说道——“昨天刚送走一个好基友,去重庆了。去年那个朋友怎么也不想去中国,今年回来过年赚了挺多钱,刚一签又签了个三年的工作合同。”
对了,聊天的这个公务员朋友78年生,说林宇中是他的高中同班同学。我一查,林宇中果然是古晋人。
我有太多和马来华人的故事要讲,这一次来古晋的遭遇与对话只是其中的片断之一。以下是我就这一话题,在这个月的持续更新:
第一次更新:
我写过多篇东南亚华人以及我在东南亚旅行时一些种族观上的文章,欢迎去我公众号的历史文章里查阅。比如这篇《我为什么开始重新爱上东南亚?》
在马来西亚用Grab(东南亚的滴滴)打车时,我会有一个很执着的习惯,照片如果是马来人,我就用英语跟他沟通位置,如果照片是华人(我认为的),我会直接用华语跟他说话,比如刚才这个司机,上车后果然是一位白净的胡渣华人,40岁了。
在这么多次马来西亚旅行的平日里,我也是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遇到马来人我讲英语,遇到我认为的华人,我会第一句问are you local chinese?(你是本地华人吗?)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就直接开讲华语了。所以我在马来西亚的原则是,能说华语就说华语,并且找一切机会说华语。(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实现这种做法,新加坡也不行)
而且我这个猜华人的习惯,一猜一个准,几乎没有错过。因为一般马来人与华人不通婚,这两族长相太好辨认了。。
这篇源自知乎的回答,我这个月在东南亚的长途旅行里一直在持续更新,这篇回答现在和将来会有很多的政治不正确,“逆民族主义者”会觉得我有“莫名奇妙”的华人优越感,东亚人优越感,但这就是大西洋鳗鱼真实的观点。
更新二:
一个现实是,绝大部分马来华人没有去过中国大陆,但很多人去过台湾香港。
所谓去过大陆,也是因为去香港的缘故顺便去了下对面的深圳,但我跟他们强调,深圳并不能代表中国,一是是深圳太新,二是深圳的气候太炎热,其实跟你们的国家挺像的。
这个与中国最亲近的海外族裔来中国旅行,现在是需要VISA签证的,而马来西亚护照去绝大部分国家可以免签的,再加上中国的旅游局没有在这边大力宣传,所以很多马国华人去台湾读研究生(华人在马国读大学受到限制与歧视)和旅行,但却没有去过北京上海,我觉得是挺可惜的。
马来西亚华人在春节的书法比赛
我今天跟这位公务员又说,你们去台湾读研究所不如去争取下北大清华,因为外国人的门槛低,你们拥有“外国人”制度红利,而且你是和14亿人的最佼佼者在一起上学,将来就业竞争力会大很多,去台湾上学是非常没优势的,还不如去香港上学——台湾的大学多是中文教学,不管是专业还是语言能力,还有学校排名以及就业,比起其它华语地区的高校教育,并没有多大的优势。
我还说,很多西方人不来中国是担心中国人英语水平不好,旅行困难(这是事实),你们完全免去了这个语言障碍,来中国可以“以假乱真”,中国这么多好的资源不去旅行实在是可惜了。
这又让我想起了我当年在墨西哥旅行,在青旅认识一个哥伦比亚小哥,这小哥每天和其它拉美地区如墨西哥,巴拿马(全是西语国家)的旅客在旅馆的公共区谈天说地,一起外出玩耍,让语言和他们完全不通的我非常羡慕。
同样是外国游客,他竟然在墨西哥就可以用母语和这么多当地人和外国人打成一片,这就是西班牙打下的基业!而中国人想实现这种旅行愿景,很难,几乎没有可能,有一点可能,那就是在马来西亚旅行的时候。而马来西亚华人在中国旅行是可以实现这种状态的。
第三次更新:
没有华校,就没有现在海外唯一一支传承了中华文化的华人族群,这张贴在古晋的一家茶餐厅前台的海报写的好,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华校,是华人的文化堡垒!”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唯一保留了华人独小独中的国家,这保证了该国华人文化不断层。与之对比的是,2000年印度尼西亚放开了几十年的华语教育禁令,但如今19年过去了,当地的华语的普及以及华人文化的复兴并没有多大的起色,因为印度尼西亚整整一代华人的根(禁止华校与华语教育)已经被苏哈托当年狠毒的掐灭了。
马来西亚的华人太不容易了。海外华人拥有完整的华语教育体系,寰球仅有此国。如果你去过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绝对会很“悲壮的与我感同深受”。
第四次更新:
2月17号,我从古晋来到沙巴首府亚庇,这里开始有遍地的中国游客。
马来西亚地图,沙捞越州与沙巴州构成了“东马”。
马来西亚的人口结构中,华人所占比例正在逐年减少。根据马来西亚最大的独立智库“亚洲策略与领导研究院”的统计数据,如果该国华人目前的外向移民趋势不变的话,到2030年,马来西亚华人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将从1957年的38.2%下降到19.6%
马来西亚华人逐年流失的原因有多方面。在1957年建国初期,马来西亚的华人和马来人的人口比例是不相上下的。华人比例逐年下降,一是华人的出生率相较其他种族更低,像马来人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到四个孩子,甚至十几个孩子,这就造成华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越来越低。
第二个原因是,马来西亚政府实行的“固打制”,要求按照种族比例来录取大学生,给马来人很大的优待,导致华人去国外追求更好的教育,继而在国外工作并移民定居。
第三个原因,虽然马来西亚政府取消了以马来人优先的新经济政策,但马来人优先的思想在马来西亚还有广泛的社会根基。这些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的华人选择外向移民。
而在东巴的沙巴州,华人比例也在剧烈的下降中,原因却并不同于以上三种。
大家都熟悉的沙巴,很多中国人把沙巴当东马(东马来西亚)代表,其实是不对的,沙巴和砂捞越是构成东马的两州,一直以基督徒非马来人为主,当年阴差阳错才和西马组成邦联。
从砂捞越到沙巴竟然都还要盖入境章,这不仅说明东马像是“国中国”,东马内部的沙砂两州之间也像是国与国的关系。
但这两州的发展后来也不同,沙巴离菲律宾的穆斯林区近,八十年代引入大量菲律宾和印尼穆斯林(移民人口数已达到三分之一),一个本来以华人和原住民为主体的基督州结果被外来移民穆斯林化了,1994年本土政党被穆斯林投下台,西马的巫统打入了沙巴执政。
而古晋的沙捞越则是南中国海上被东南西北的穆斯林区包围的非穆斯林多数地区,因为没有像沙巴州那样被菲律宾人穆斯林化,所以现在沙捞越的华人和非穆斯林土著要求独立自主的声音强烈,沙捞越的执政党是本土党,已经和沙巴走上了一条不同的路。
沙巴土著沙巴土著
被移民穆斯林化从而发生执政党变迁,在最近三十年最近的例子就是东马来西亚的沙巴州,有些中国人对移民的顾虑有一定道理。
希望华人文化气氛如今远浓于沙巴的沙捞越要挺住。
以上。
此外,这次旅行我一路从东马,到文莱,如今到达了印尼,文莱与印尼的华人华语气氛与紧邻的马来西亚又有很大的不同,我在将来的文章同样会就此进行总结与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