裤子千万条,棉裤第一条!南方的小伙伴你穿棉裤了吗?

电影《流浪地球》里,杭州地下城毁于地震造成的一片火海。而现实生活中的杭州,已经不知道连续多少天没有看见过太阳了——雨雪天气持续了数个星期,并且还要继续持续数个星期。杭州的小伙伴们不禁感叹:地球还没流浪,太阳先去流浪了?

为什么有人特别怕冷,而有人却那么的抗冻?为什么有人会手脚冰凉,有人却是暖的?低温下人体又会受到什么样的危害呢?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低温与人体的关系,然后再说说包括手脚冰凉在内的几个与低温有关的小问题。

最舒适的温度

首先我们把环境温度设在25°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C左右。由于周围环境的温度低于体温,人就会向环境散发热量。人体为了使自己的体温恒定,就会进行产热来对抗热量散发。

运动时,我们会有热的感觉,这是因为运动的骨骼肌消耗糖类,转化成热量。而在静止时,热量主要靠肝脏燃烧糖类来生产,血液流经肝脏的时候,就会被肝脏加热,再通过血液循环把热量带到全身。只要维持“丢失的热量=生产的热量”这个等式,那么人的体温就可维持稳定。

静止状态下,人体各器官消耗的能量占比。可以看出,肝脏(liver)自己就占去了能量总消耗的27%,因为它负责为整个身体产热加温。图片来源:https://fitwithme.org/2015/06/02/basal-metabolism/

人的皮肤中有能够感受到低温的感受器,相当于人体自带的温度计。在20°C到25°C的时候,这些感受器会让大脑产生“舒服”的感觉,一般人们的舒适温度就是在这个区间,但是每个人感受到的舒适温度不太一样。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基础代谢速率以及血液循环通畅度不同。如果基础代谢比较旺盛,那么产热量就比较高,所以就会比较耐冷抗冻,舒适温度就相应低一些。血液循环通畅会使得热量运送到四肢的速度加快,因此也有利于人体耐寒。反之,如果基础代谢比较慢,或者血液循环不通畅,那么人就会比较怕冷。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胖子既怕热又怕冷:热的时候脂肪多难以散热,所以怕热;冷的时候又因为血脂高而血液流速低,又因为缺乏运动而代谢缓慢,所以怕冷。对于所有人来说,变得耐寒的最佳方法就是坚持锻炼肌肉,提升自己的基础代谢率,同时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为四肢带去更多的热量。

低温下身体如何御寒

1.开源节流的“三板斧”

如果温度继续下降,人体丢失热量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此时人体就会进行经典的“抗寒三板斧”:打颤、收缩血管、收缩毛孔。打颤就是骨骼肌不受控制地快速抖动,目的是增加产热量;而收缩血管和毛孔是为了尽量减少热量的丢失。与此同时,肝脏燃烧糖类的速度会增加,而且会动用储存的脂肪。聪明的你肯定会问,在低温的地方呆着能减肥吗?答案并不那么容易给出,因为低温虽然会诱使身体燃烧脂肪,但是也会使其它代谢也会变得缓慢,所以并不知道两相抵消的结果到底如何。

2.解偶联的甲状腺素

在这个过程中,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参与了调节,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应该就是甲状腺素了,这是一种含碘的激素。甲状腺素可以让细胞内的能量工厂(线粒体)发生“解偶联”,就好比拆掉汽车上的变速箱,使得燃烧燃料(糖或者脂肪)产生的能量不能变成有用能量,只能最终转化成热量。这样,人体的糖和脂肪就会被大量消耗,变成热量。

别又想歪了,我可没说甲状腺素可以减肥啊!上世纪30年代美国人曾经做了一种叫DNP的东西,也可以产生和甲状腺素一样的解偶联的作用。这一解不要紧,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大量增加,轻者中暑昏迷,重者人命不保。另外,甲亢病人由于产生过量的甲状腺素,也会导致严重的代谢紊乱。减肥什么的还是不要考虑这种歪门邪道啦。

严重低温的伤害

1.四肢遭受冻伤

如果温度继续下降到零下,那么就会触发皮肤中另一类感受器——伤害感受器。这时人体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痒,如果温度更低,那么就会变成疼痛,而且难以忍受。人的四肢由于距离心脏较远,所以得到的热量补充就会比较少。如果无法得到足够的热量补充,那么细胞里的水就要开始结冰。所以,即便是接触极低温度很短时间,也会被冻伤。轻度的冻伤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冻麻了”,皮肤没感觉了,呈现红色。冻过的地方在几天后可能会蜕皮。此时如果继续暴露在极低的温度里,皮肤会冻出水疱,即便重新回到温暖的环境,也会长时间感受到冻痛和麻木。

如果不立即采取保暖措施,那么冻伤就会扩大到皮肤之下的组织,导致肌肉、骨骼等的永久性损伤或者坏死。此时,即便重新解冻,也无法挽回肢体的损伤。坏死的肢体在一段时间之后甚至会自行脱落。

冻伤程度对应图。图片来源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frostbite/multimedia/img-20114490

2.躯干温度降低

如果暴露在低温中的时间过长,那么不但四肢无法保温,就连躯干也不能维持正常的体温,此时身体对体温的控制就会宣告失效,身体的温度就会直线下降。此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低温反应:呼吸心跳加快、头痛、瞌睡、麻木等。如果体温进一步降低到30°C左右,肌肉将变得僵直而无法工作,此时呼吸和心跳反而会减慢,神经冲动的传递也会减慢,人就会逐渐麻木、失去控制,从而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怕冷不是坏事,是身体爱惜自己的表现,如果觉得冷,一定要注意保暖,不可大意。

你会手脚冰凉吗?

1.手脚冰凉的女生容易“宫寒”是谣言

有些人,尤其是很多女生,平时手脚特别凉,被称为是上辈子折翼的天使。更有甚者,编造出一个听上去又高端又吓人的名词——“宫寒”,为了推销自己的劣质保健品而大肆行骗。其实,人的皮肤温度本来就是比体温要低,但是无论手脚多凉,人的内核温度都会是正常的37°C左右,所以“宫”并不会“寒”。再说了,如果真的是体温变低,那么为啥不是占主要部分的心肝脾肺肾变“寒”,偏偏是占人体一小部分的子宫变“寒”呢?这完全就是一个谣言,大家不必担心。

2.手脚冰凉的原因

其实总得来说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人体热量的运输问题。人体核心部分产出的热量,需要通过血液循环才能带到四肢。如果热量不够,或者血液循环不畅,那么距离躯干最远的手脚就会变得冰凉。由于女生的血压天然就比男生低,所以血液流速就慢一些,自然就会更容易手脚冰凉。著名的《柳叶刀》杂志曾经报道过一项研究,显示女性的身体表面温度要平均比男性低1.5°C,但是躯干温度却要偏高一些。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女性为了保护胎儿做准备,所以机体主动将流向四肢和体表的热量下调,而维持躯干的更高温度。当然,这只是一种尚未证实的假说。不过,实验确实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体表温度会有一些差异,就像高矮胖瘦,方脸圆脸一样,这并不是病(当然如果特别凉而且伴有手脚的颜色变白或变蓝,那还是得赶紧去医院的)。

3.手脚冰凉怎么办?

手脚冰凉的人平时要注意保暖,冷的时候出门要戴手套,睡觉可以借助电热毯、热水袋或者男/女朋友(别问了,国家不发)进行保温。抽烟会导致血液循环变慢,加重手脚冰凉症状,所以一定要记得戒烟。另外一定要多参加运动!运动可以使身体多产生热量,从而暖和四肢,长期坚持运动还可以提高人的基础代谢率,提高人体的抗冻能力。

预防粘皮伤害,冬天一定别舔铁

如果环境温度在零下,那么千万别尝试舔铁,这会造成粘皮伤害。

不仅是铁,任何金属都不行!金属是热的良好导体。当舌头和铁块接触时,铁块会快速“抽走”舌头的热量,使得舌尖温度迅速降到零下,此时就会冻结唾液,把舌头和铁块冻粘在一起(其实,人的其他位置的皮肤也会有水,因此无论用身体的哪部分接触冰冷的铁块,都会发生冻粘)。此时千万不能使劲拔,否则丢掉一块舌头是肯定的了!这是因为舌头表面有丰富的崎岖结构,这会增加舌头和冻结的冰之间的接触面积。

所以,看起来只是粘上了一小块,但事实上的粘力很大,如果要强行拔开,肯定是要丢失组织的。正确的方法是尝试哈气将冰融化,或者用手给舌头加热,促进冰的消融。如果粘连的区域比较大,还是赶紧打120比较好。

吃棒冰也要小心被冻粘哦!说到吃棒冰——我们还要说说另一种与低温有关的疼痛——冰激凌头痛。

为什么冷的食物吃急了会头痛?

大家可能都体会过冰激凌头痛,如果冰的食物吃得过快,就会产生头痛,严重的话会觉得头都要炸裂了,大概持续20秒左右。这是因为上颚后部处的表皮属于人体比较深层的组织了,如果这个位置受凉,会触发神经反射,导致这个地方的毛细血管快速地收缩和扩张。血管收缩扩张会触发附近的神经感受疼痛,而经过这个位置的神经就是著名的三叉神经,而且是三叉神经分叉的地方。神经痛可是非常要命的疼痛,就更别说一根如此粗的神经所感受的疼痛了。缓解的方法是立即勾起舌头温暖上颚后部。

三叉神经以及它分叉的位置。可以看到,三叉神经分布在整个头部,一旦汇合的位置感受到刺激,那么大脑也会误认为疼痛来自整个头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总体来说,人体其实很怕低温。大家一定要根据天气情况采取必要的防寒保暖措施。低温不一定能让你减肥,而且也不要觉得不屑于保暖是一种很有风度或者很“爷们儿”的做法。毕竟,生物生存的第一要旨就是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不是逆天而行哦。在此,科博提醒您:裤子千万条,棉裤第一条,耍单不保暖,冻出两行泪!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冷如枫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