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各位小伙伴们好,
今天知力君要给大家介绍一种“天籁之音”,
它无伴奏、无指挥、多声部、多人合唱……
现在你心里是不是有了答案:
不就是“阿卡贝拉”么?
知力君说的是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侗族大歌!
01
走进侗族
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和湖北等省、区。侗族有本民族语言,却无文字。传统生产以农业为主,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兼营林业。侗族有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鼓楼是侗族人议事、娱乐的公共场所,族内的重大活动都在鼓楼里举行,大歌对唱就是在鼓楼里进行的。
鼓楼
风雨桥
侗族人常说:“饭养身,歌养心。”有饭吃、有歌唱,才是他们身心健康的必要保障。他们视歌为宝,会唱很多歌的歌师很受族人尊重。一代代歌师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教年轻、年幼的人唱歌。侗乡一直有“民歌之乡”的美誉,至今还有“行歌坐夜”的古风。
侗族不仅以歌传情达意,更通过歌的传唱来传承民族历史、人伦礼俗和生存智慧等知识,即所谓的“汉人有书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从古至今,侗族大歌历经沧桑传承下来,走出本民族,走出国界,赢得了世人的侧目与惊叹。
02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侗歌中的精华,主要流行于侗语南部方言第二土语区的贵州黎平、从江、榕江和广西三江四县。无指挥、无伴奏的纯唱功表演、众低独高的多声部组合,呈现出来的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天籁之音”。
侗族人齐聚一起唱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的每个歌班包括至少一个领唱、一个高音和若干低音。几乎每个侗寨都有歌班,歌班的组建一般遵循同族、同性、同辈的原则,由本族或本寨的歌师在农闲时传授,年轻人只有学好了才能去参加鼓楼的对歌。大歌的多声部合唱形式是领唱与众唱相结合。通常情况下,低声部由众人唱,声音大;高声部是一个或两三个歌手在低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即兴变唱。
大歌的侗语记音为“嘎老”,“嘎”就是歌,“老”含有篇幅长、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大歌结构一般由句、段、首和组构成。歌词讲究押韵,曲调优美,多采用比兴手法。歌唱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声音歌、叙事歌、童声歌、踩堂歌、拦路歌和伦理歌等,它歌唱自然、劳动、爱情生活及人们的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之声。其代表性曲目有《蝉之歌》《大山真美好》《装呆傻》和《松鼠歌》等。
千年古树下侗族少女齐唱童声歌
03
演唱场合有讲究
侗族大歌的传统演唱场合非常讲究,除平时教唱练习外,只有在重大节日、集体往来或接待远方贵客时,才在鼓楼里演唱。大歌的传统展演是在不同房族、不同性别的歌班对唱中进行的,其典型的演唱形式是异性之间对唱。
侗族人会在春节、吃新节和侗年节等传统节日演唱大歌。“吃新节”是在农历六七月份早稻成熟时进行,届时,家家祭祖、尝新米饭,庆祝丰收,同时举办唱大歌等活动。除了传统节日,农闲季节村寨之间的集体交往,也唱大歌。这种约定俗成的集体活动,侗语称“委嘿”,是指一个村寨的歌班集体到另一个村寨“行歌”做客。
2009年9月,侗族大歌被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走出大山、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让更多人认识、享受到侗族大歌的美妙。
撰文/杨秀(中国艺术研究院)
本文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