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统治中国两百多年时间的大清王朝走到了尾声。摆在当时清朝统治者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让年幼的宣统皇帝溥仪主动退位,接受南京临时政府提出的《清室优待条件》;二是选择和南方的革命党火拼,通过武力逼革命党妥协,争取仿效英国和日本,实现君主立宪。至于过去的封建帝制,那已经被整个时代所摒弃,谁也不敢奢望了。
为此,隆裕太后召集了满清王公大臣一同商议到底选择该走哪一条路。当时这些王公大臣也分成了两派,恭亲王溥伟、肃亲王善耆、公爵载泽、宗社党首领良弼等人坚持要拼命到底;庆亲王奕劻和贝子溥伦则表示赞成退位,支持共和。不过,还没等奕劻、溥伦发表长篇大论,就立刻遭到了其他王公大臣的猛烈抨击。吓得奕劻没敢去出席第二天召开的御前会议,溥伦则改变了口风说支持君主立宪。
不过,这种一边倒支持君主立宪的情况并没有保持多久。随着形势的急剧恶化,许多王公大臣的立场开始发生动摇。一些人开始从主战派,变成了模棱两可派。坚持主战的溥伟和载泽对隆裕太后说:“乱党实不足惧,只要出军饷,就有忠臣去破贼杀敌。冯国璋(时任禁卫军总统官)说过,发三个月的饷他就能把革命党打败。”可隆裕太后却说,在此前为了镇压“武昌起义”,已经将内帑(皇帝、皇室的私人财产)全部拿了出来,现在真没有钱了。
见隆裕太后犹豫不决,溥伟拿出了日本皇室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变卖珠宝首饰赏军的故事,劝太后效仿。可是隆裕太后却说:“胜了固然好,要是败了,连优待条件不是也落不着了吗?”
这时,隆裕太后突然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一直跪在一边一声不吭的载涛(末代皇帝溥仪的七叔、摄政王载沣的弟弟)。隆裕问道:“载涛你管陆军,你知道咱们的兵怎么样。”
载涛毕业于法国索米骑兵学校,曾负责掌管禁卫军(清末组建的一支王牌部队)多年。隆裕太后问他兵怎么样就是想从他口中得知,如果选择火拼,到底有几成胜算。可让所有人都倍感失望的是,载涛跪在地上说出了一句毫无底气的话:“奴才练过兵,没打过仗,不知道。”听完载涛的回答,顿使在场所有人都非常泄气。
几次御前会议都是无果而终。几天后,宗社党首领良弼在议事后回家的路上,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用炸弹炸死了。此事对许多王公大臣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之后的御前会议上,连模棱两可派都没有了,大部分人认为共和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坚持主战的溥伟、善耆见已无力回天,两人一个跑去青岛,一个跑去旅顺,去找外国人搬救兵了。
1912年(宣统三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接受了南京临时政府提出的《清室优待条件》,宣统皇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参考史料:末代皇帝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