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云与携程深度合作 云服务市场迎接B端产业化

由百度网盘一家独大,结束了几年前的在线云盘之争,个人云服务市场归于平静。百度网盘也将百度云品牌名让给了公有云需求者,为他们提供稳定、高可用、可扩展的云计算服务。云服务的宣传至此消失在个人消费领域。

但是面向B端企业的云服务市场依然十分有活力。国际互联网巨头包括亚马逊、谷歌、微软、IBM等都在该领域厮杀。市场调研公司Wikibon发布的云服务市场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云服务市场高达2370亿美元,预计2027年全球云服务将达到8140亿美元。

看向国内,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云计算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预计2019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达到4300亿元。国内互联网巨头BAT在该领域长期竞争,并且已经开始承担B端个性化的业务需求。不久前百度云宣布与携程达成深度合作,将针对旅游行业特性,为携程量身定制面向场景、业务的解决方案。

阿里领跑中国云服务 腾讯百度借助各自生态追赶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的不断发展,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云计算能力成了不得不跟着一起提高的硬性指标。不是只有科技型公司才需要云计算能力,但是有了云计算能力却能逐渐成为举足轻重的科技型公司。这一点在阿里身上得到印证。

1、早在2008年阿里就开始积累云计算能力,如今已经由领跑中国云服务市场

阿里虽然是由电商起家,但是马云为阿里定下了做百年企业的目标。因此早在百度、腾讯之前,2008年市场上并不认可云计算之时,阿里就开始持续不断的坚定投资云计算。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者,到如今阿里已经领跑整个中国云服务市场。双十一成为了阿里云计算的验金石,天猫、淘宝不断出现的问题完善着阿里的云计算能力,也成为了阿里云计算最终的受益者。近日,国际调查机构Canalys发布了企业2018年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排名,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力压IBM云,位列全球云计算市场第四名,并且也是唯一一家跻身前五的中国企业。

2、腾讯云受益于内容时代,品牌生态为其获得第二的市场份额

腾讯和百度因为各自业务需求,其实都有相应的云业务。服务于早期的qq等产品腾讯云诞生,也因此腾讯云也被归到了腾讯社交网络事业群。腾讯新的组织架构调整方案中,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这里面蕴含着腾讯在社交和内容领域对to b及云业务的布局与期望。依靠内容和社交腾讯云的市场份额得到提升。IDC发布的2018上半年报告显示,在国内,阿里云以45.5%的份额排第一,腾讯云以10.3%的份额居第二。

3、百度云错过布局时机,但是也积极借助AI谋求弯道超车

而和借力内容与社交的腾讯不同,百度的战略是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也同样离不开云计算相关。2018年12月18日百度智能云事业部(ACU)升级为智能云事业群组(ACG),同时承载AI to B和云业务的发展。虽然市场份额不及腾讯阿里,但是百度云近年来也十分活跃。百度云除了和在线旅游巨头达深度合作,还反复在这场2019年的红包大战中被提起。百度在几次活动中都强调了自己的云计算能力,并且也在B端承担起更细致的业务。

ABC三位一体 云服务全场景落地面临考验

百度将与携程的云合作视为顶级合作,因为此次合作百度云不止可以为携程定制解决方案,还能在智能服务、智能语音、自动驾驶方面与携程一起探索多样化的可能。百度总裁张亚勤,曾经阐述“云计算2.0”的理念。即AI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数据,Cloud Computing云计算,ABC三位是一体的。在这次与携程的合作中,就体现出云服务具备ABC三位一体的特点。

1、云服务不只指基础设施层面的云空间,还有业务层面的数字化改造。

IDC等市场调研机构给出了预测,2018年将有40%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侧分析、处理与储存,50%的物联网网络将面临网络带宽的限制,特别是IoT市场的爆发,企业“终端”接入网络的需求更加旺盛,传感器的融合以及由大量传感器带来的数据运算和处理已经成为新的难题。云服务的比拼,不是只有基础设施层面的云空间,而是基于云计算能力要渗透到被服务企业的业务层面,甚至对其进行数字化改造。云服务是承载各项技术的重要依托,需要覆盖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多媒体、物联网、人工智能五个方面。

2、不同场景的人工智能与云的结合有想象空间,但是十分复杂。

人工智能与云的结合非常有想象空间,比如云和人工智能结合的产品能够为传统企业识别产品缺陷,计算的结果与预先封装好的监测结果相比,几乎没有差异。还能处理分析视频中出现的所有声音和文字,分析关键词等等。而这些机制能够运行首先是因为大数据的存在,其次是场景驱动,第三需要影响决策机制,第四要有足够的算力。工业企业才能能够调用这些能力,来分析处理视频、图片、语音等信息。未来各种综合性业务软件,都不需本地局域网服务器处理,而是由公共网络设施完成,这些非常有想象空间,但是十分复杂。

3、规模化云服务可能产生安全事故,个性化云服务又难以操作。

按上文说的,云服务成为智能化的开放平台,上面集成大量数据分析工具,这样可以运用在各行各业。但是每个行业其实都是差异性的,每个行业的企业需求也是个性化的。大数据虽然非常有价值,和合作伙伴的合作数量越多,云服务就越有价值。但是这样云服务的核心一定是合作企业,而非云服务品牌。不能单独依靠云服务品牌去理解,那这样的话个性化云服务非常难以操作。而可以规模化的云服务可能会忽视安全风险,云计算安全事故难以避免。

中国云服务行业仍然有技术红利,抓住细分领域会有很多机会

云服务的市场如果被垄断在未来可以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腾讯2018年二季报显示,“其他业务”(支付及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81%至174.96亿元,首次超过了社交网络,排在收入占比的第二位。从近两年数据来看,腾讯云业务平均每年都保持着100%左右的增长速度。今年1月30日,阿里云增长同比增长84%至66.1亿元。以此计算,2018自然年阿里云营收规模达到213.6亿元,4年间增长了约20倍。可以看出云服务具备极大的商业价值,并且有较高的增长空间。

2018年全球云计算市场竞争依旧激烈,其中亚马逊云凭借31.7%的市场份额成为了行业老大,阿里云在国内云市场占有率已经连续3年排名第一。40%的中国500强企业、近一半中国上市公司、80%中国科技类公司在使用阿里云。因为云服务是一个入场门槛高的行业,一旦形成规模就容易出现头部效应。尽管该领域竞争格局现在已经白热化,但在中国市场的云服务的普及率越低于外国市场。另外成熟市场里面都会存在一些细分领域暗藏机遇。比如说在直播和短视频领域,中小企业也可以尝试积极布局,在高速发展并且需旺盛的机会行业里寻找机遇。

PC端到移动端的变革产生了许多机会,而当下的时代环境也正在产生着激烈的变化。人工智能、物联网在未来都可能颠覆互联网环境,因此云计算在未来可能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因此机遇可能是要大于风险的。虽然和头部玩家相比,现在入局显得不合时宜,但是目光拉长,也许当下还只是云服务产业的起点。中小企业可以另辟蹊径,比如云服务在未来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为云服务商制定解决方案,留意特色服务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入场角度。

目前云服务的价格高昂,信息安全、高效快速是云服务使用者关注的重点。和高成本对应的是高收益,价格战并不能吸引到大部分的消费者。并且云服务在未来场景中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因此头部竞争非常激烈。但是这也意味着行业依然存在技术红利,迎接B端产业化的运用中相关垂直领域依然存在机遇。


作者:沙水,互联网观察家,178游戏工作室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