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果仁的中文课本长啥样?

歪果仁的中文课本长啥样?

被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和各小语种考试虐了N年的中国年轻人,在了解过“歪果仁”的中文课本后,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做“甜蜜的报复”。

有老外总结了“老外学中文的大禁忌”:信课本,得永生——才怪。如果没有正式的汉语教材,或许意味着你会听到越来越多的“英式中文”:Knee How Ma(你好吗)、Hen How(很好)、BookItchy(不客气)、Woe Boots Dow(我不知道)、How May Win Tee(好,没问题)、Pea Joe(啤酒)……对了,他们还知道“Duang”——就是那个把“成龙”上下叠着写的方块字!

选购教材有风险,信还是不信,这是个问题。

大多数中国人或许只有在出国后才会发现,自己从小到大脱口而出的“How are you?”“Fine,thank you. And you?”并不能帮我们和外国友人谈笑风生。这就像一个外国人只会讲“你好吗”“我很好”一样,既是开场白,也是话题终结语。

美国人比中国人幸运的是,他们有大量优秀的中文教材,其中还有在国外论坛被评为“不正经老外来中国前必须要学习的一本书”——DirtyChinese,或许可以翻译成《中国有黑话》。在此书中,作者MattColeman会告诉你,中国人有许多种方法打招呼,除了“你好”,还有“吃了么”“在干吗”,以及各种眼瞎式的明知故问。当然,问候语属于第一章基础课,重点还是日常交流。

DirtyChinese完全体现了一本工具书的作用,不只教你说中文,连撩妹的招儿都给你想好了:“我叫马丁,我来自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我身患绝症了,我没怎么见过世面,还没尝过女人的味道。”

如果出现突发状况,例如“第二天在天津的大街上醒来时,发现自己穿了空姐制服”,你可以用这个带卤煮味儿的例句:“甭担心,我跟他倍儿磁,警察面前他不会说什么的。”实在没辙时,还剩这句:“俺要回老家!”

更多的街头黑话、花式逗闷子都在这本中英双语“黄暴词典”中出现,包教包会。作者还在书末特别写了一条免责声明:“你代表所有西方人——尽量不要让我们看起来比我们已经做的更糟!”

在中国待了12年的美国人Alex看完这本书后,深深怀疑作者是中国人,因为整本书都是中国特有的亮点和槽点,“作者对中国文化的观察简直细致到可怕”。刚学中文三个月的S.Sandell在亚马逊上给这本书打五星好评,他觉得这本书比提供文化见解的历史课更好,自己对中国的陈旧观念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消失殆尽。

场景一:儿子问妈妈:“爸爸从前害羞吗?”妈妈回答:“要是他不害羞,你现在至少大三岁。”

场景二:乘客称赞出租车司机:“你戴墨镜真帅呀。”司机回答:“车费可没法给你便宜。”

当印着这样“段子”对话的日本中文教材图片出现在网络时,不少人怀疑这是恶作剧PS。但实际上,这本名为《一定能说的中文入门》不仅真实存在,销量还相当好,在亚马逊网站上获得四星评价。用户评价“这本书的照片和插图让学习的心情很好”,“遇到这本书,重拾十多年前半途而废的中文学习”,“期待出第二部”等。

据介绍,这本书的第一版于2004年推出,获得过2006年度中国国家汉办评选的“最受欢迎国际汉语教材”。作者相原茂,曾任东京御茶水女子大学中文教授,现在是日本承办“中国语交流能力考试”的协会代表。相原茂编撰的中文教材超过十本,既有学术性的语法书,也有活泼的故事书,绝大部分还是走正统严谨路线。

另一本中文教材——2018年4月10日一出版就位居日本Paburibu新书畅销榜第一名的《中国抗日剧读本:意想不到的反日·爱国喜剧》,才是真正被段子手附体了。该书作者岩田宇伯是一位住在日本爱知县的IT男,一次偶然机会他在上海出差“邂逅”了中国的抗日剧,便一发不可收拾。作为日本人,岩田做事有匠人精神。他前后花了六年工夫,自学大量中文,看了21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抗日神剧”,合计678集30180分钟。他把自己看剧的经验,写成这本书,一一列举出剧中各种奇葩剧情、人物关系及剧中搞笑的硬伤。比如剧中人物衣襟压反了,那是寿衣穿法;机密文件里的日语写得乱七八糟;日本军官竟然还留着明治维新以前的发髻……

当然,此书还兼具汉语教学功能——给所有出场人物的中文名字标上日语发音,并设有“跟着抗日神剧学中文”的专栏,随书附赠中文教学CD,教你如何说一口流利的抗日中文。

无需担心,学校不会拿这些书当教材,读者也不会把书里的段子当真。这些教材与其说是黑中文,倒不如说是把他们的本国文化黑了一圈,读起来反而更“实用”。毕竟,任何一个怀着对中国博大文化热情的日本人,自信满满地立下“今天开始学中文了哟”的目标后,很快都会被四声调的拼音彻底击碎对中文的一切幻想。

俄罗斯的《无师自通书》中的对话,则无不是来自“战斗民族”的审问:“你出嫁了啊”,“我单身”,“我是寡妇”。除此之外,必须学好的还有全世界主要国家的中文名字——不学好政治,怎么打遍天下?

“令人生畏的好战之士”日耳曼人民又怎会输给“战斗民族”?从1963年就把汉语课正式纳入中小学学科课程体系的德国人,截至2010~2011学年,至少有10000到15000名中小学生在学汉语。他们的汉语课本跟美国人、日本人、法国人的相比,就像研究生之于小学生。例如曾获得2010年度“典宁豪斯优秀教材奖”的LiaoLiao,主要由德国人编写,出版于2009年,非常受中小学的汉语教学老师及学生(学霸)的喜欢。但是,翻开头几页,便会看到复杂汉字的田字格抄写及800字的阅读理解《北京烤鸭一二》,其词汇与语法难度不亚于英语六级。

任由以上两国斗得你死我活,向来对他国语言不感兴趣的高卢人,却对汉语出奇地有好感。法国教育部汉语教学总督白乐桑指出,法国是欧洲汉语教学历史最长、汉语学习规模最大的国家。在法国漫长的汉语教学史上,汉学大家熙来攘往,优秀教材层出不穷。

但法国人以一贯的傲慢掩饰了自己在汉语学习上的成绩。在当地最流行的中文入门教材《你说呢?》的扉页上,写着“好好学习,将来过好日子”。这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口号从法国人口中一本正经地说出来,倒是很幽默可爱。

文化决定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不同国家的不同思维,会在对相同事物的不同观察上体现出来,其中的民族性也得以被窥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泉认为,写一本教外国人领悟中国文化的教材并非易事。一方面,对文化内容的取向和具体内容的选择,常常见仁见智;另一方面,文化本身是个复杂现象,对文化的呈现更非易事,同样见仁见智。

2009年8月在桂林召开的一次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上,一位学者持“当代就没有文化,文化都是古代的”的观点,让李泉印象深刻。他觉得这或许是国人自编的汉语教材在内容取向上大都厚古薄今的原因。“许多教材文化内容的选取角度和目标是找中国特色元素,于是,京剧、故宫、汉字、书法、瓷器、端午、春节、龙、熊猫、孔子……应该说,这种展示心态并没有什么错,但这种做法并不一定就好。从语言教学的角度看,可能造成生词过多过偏,课文过难。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可能造成中国‘神秘’甚至‘落后’的印象。无论是人民、国家还是文化,过于独特、神秘、不食人间烟火,也就难以让人接近,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传播并不见得有利。”李泉说。

四千多年来,汉字的文字形式没有断过层,中华文化也一样。但许多外国人对中国或者完全不了解,或者停留在百年前、三十年前的状态。对他们而言,如果不从文化角度来解读,就可能难以理解当代中国的“时间就是金钱”、“双十一”、用感谢回答对方的称赞、AA制、网购、手机转账、见面扫码等现象。事实上,愿意吸收外来文化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这本身就是值得向外国人介绍的中国文化特色。教材理应反映这种现代化的现实,而不是只活在中国的古代文明里。

(胡衡阳荐自《新周刊》)

作者:阿饼

来源:今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