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收购万达百货,以零售为本谋更大局

春节过后,万达集团秉承王健林提出的轻资产化理念继续“瘦身”,继酒店,海外地产,文旅,物管等资产后,终于卖掉了万达百货这一“包袱”。2月12日的新春团拜会上,苏宁易购董事长张近东宣布,苏宁易购正式收购万达百货下属全部37家百货门店,这将是苏宁2019年布局全场景零售的重要落子。在此强调的是,此次收购的资产只是万达百货,并未涉及万达商业旗下包括万达广场在内的其他资源,更非某些自媒体博眼球标题中的“苏宁买下万达”。

一.万达“瘦身”动作背后有何玄机?

早在2015年9月,苏宁便宣布过和万达进行战略合作,但并未涉及资本层面;2017年年底,王健林再次公开强调与苏宁的合作关系,宣称万达将围绕苏宁打造吃喝玩乐等配套产业并于次年展开规模化的定制;2018年年初,双方的合作上升至资本层面,苏宁公司计划出资95亿元或等值港币,购买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3.91%的股份。

万达百货创立于2007年,类同万达影城,万达百货也是在万达商业地产发展初期为了支持万达广场而衍生的业态,依托万达广场的高人气和丰富的细分业态,鼎盛时期的万达百货在全国门店总数达到110个,可惜伴随着近年来百货行业的不景气,以2015年为拐点,万达百货开始大调整,曾以一年关闭56家门店事件震惊业界,其实在新零售时代,万达百货所代表的传统百货业态早已因无法适应消费市场的发展走上了下坡路。

就在去年,万达先后卖掉了马德里竞技俱乐部17%的股份,澳洲黄金海岸项目及悉尼项目,将文化管理的全部股权出售给融创,如今又卖掉万达百货,一系列动作表示万达正朝着轻资产的方向加速转变。其中百货作为表现糟糕又暂时难以转型的资产,将其出售无疑可以减轻累赘将精力聚集焦点业务。据万达去年的营收数据显示,文化资产的营收已经超过曾经的支柱商业地产,成为了增长核心,这也将是未来万达优化资产结构和实现跨越转型的方向。内部人士分析,在未来一段时间,万达将继续剥离边缘资产,持续加大瘦身力度,理清资产板块和业务布局的同时,是为了进一步扫除障碍,清晰路径。

二.全场景零售布局——苏宁的考量与难题

“零售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苏宁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

在过去的十年,互联网时代对传统零售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在普遍性的舆论中,互联网和实体店是相互对立的,但张近东则认为实体零售是不可撼动的根基,互联网与实体机并不矛盾,互联网将如同阳光和空气一样充斥整个社会并最终成为标配,关键在于如何将二者结合运用,突破线上电商流量增长和线下实体零售自身发展的双重瓶颈。

早在2016年底,阿里就提出了“新零售”概念,率先开启了零售业态的革新。所谓新零售,就是打破渠道壁垒,通过互联网技术赋能,实现人、货、场三位一体以及线上线下一体化。苏宁和万达两大零售巨头显然也不甘落后,苏宁的核心战略是智慧零售,万达的“鸡肋”对苏宁来说却是其推动其零售理念快速落地的加速器。

万达百货虽然走的是下坡路,但据公开资料显示,截止目前,其在全国的37家门店大都位于一、二线城市的中心区域,会员总数超400万人,此次收购不仅可以补齐百货这一重要拼图,还有望借助苏宁对智慧零售的管理运营能力发挥出其真正的价值。据悉,苏宁将打破传统百货概念,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以全新的数字化变革改造供应链,从而更好地了解用户,贴近用户,进一步提升服务体验。苏宁不断输出智慧零售CPU能力,在全场景零售上接连推出了“苏宁极物”、“苏鲜生”、“苏宁小店”和“苏宁零售云”等业态,品类上也从家电,3c电子产品扩展至母婴,家居和快消等领域,如苏宁红孩子,苏宁汽车超市,苏宁体育等。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中旬,苏宁新开店面累计近7000家,其中苏宁小店和苏宁零售云店占据绝大多数,苏宁一直致力于全场景和全品类布局的完善,力图打造出全新的实体零售核心竞争力。

即便如此,万达百货仍是块烫手山芋。其实,通过数字化技术变革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早已是业内改造实体商业互联网的共识,近年来也有不少百货巨头对此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但成效并不尽如人意,百货业态的衰退并非短期现象,业界仍尚未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使其走出低谷。尽管外界对此次收购普遍看好,但实际上苏宁内部不少业务仍处于“砸钱”投资阶段,“大而全”“消化不良”“协同困难”仍是需要警惕的老大难问题。苏宁将拿出什么样的资源和创新方案去运作,又如何解决好诸多管理和商品经营难题保持持续盈利,这仍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另外,此收购公告是以新闻稿形式发布,市场质疑苏宁易购此举可能涉嫌信息披露违规,深交所已经通知苏宁易购关注此事。回应投资者关切,苏宁易购表示,此次收购尚未达成深交所信息披露标准,待该项目交割完毕后,公司将在2019年定期报告中及时披露。届时情况如何,半年内将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