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军队是如何由强到弱的?和战马没半毛钱关系

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然而与之不匹配的是,北宋的军事实力却在中国所有大一统王朝中排名垫底。今天夜读史书就跟大家聊聊北宋军队是如何由强到弱的。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北宋在军事实力方面似乎从来没有强大过,这其实是个误解。北宋的前身是五代十国中的后周。后周军力强盛,在同北方强大的辽国对抗中,丝毫没有处于劣势。后周还从辽国手里夺回了“燕云十六州”中最南面的瀛州和莫州。

宋太宗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并改国号为“大宋”,史称北宋。由于北宋基本沿用了后周的原班人马,所以在实力方面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事实也证明,当时的北宋确实很强大。宋军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所向披靡,攻无不克,连辽国对北宋的崛起也是感到异常惊恐。


北宋第二任皇帝宋太宗即位后,形势发生了变化。当时很多人质疑太宗皇帝得位不正,因此宋太宗也急于想通过建功立业来堵住世人的悠悠之口。于是他打算用开疆拓土来证明自己是当之无愧的真命天子。

然而,宋太宗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军事行动,结局却都是以失败告终,北宋最精锐的部队在这两次战役中伤亡惨重。从此,北宋和辽国的对抗由战略进攻被迫改为战略防御。

1004年,宋辽两国在经过一场不分伯仲的大战后,双方决定握手言和,并签订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北宋每年给辽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助军旅之费”,两国结为兄弟之国。自此,宋辽持续二十多年的战争状态宣告结束,两国都进入了和平发展时期。


一个国家想要发展繁荣,和平稳定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军事方面也要时刻做好准备,然而北宋朝廷却不明白忘战必危这个道理。在长时间的和平环境下,北宋军队的战斗力每况愈下,武备皆废。

如今有很多人认为北宋军队战斗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战马,但实际问题却并不出在战马身上,因为北宋并不缺战马。“澶渊之盟”签订后,宋辽两国开始进行贸易往来,产自辽国的战马通过贸易渠道源源不断进入中原。后来辽国统治者担心北宋获得太多战马会影响辽国安全,于是在战马出口上做了限制。然而辽国人无法抗拒产自中原的茶、绢、陶瓷这些物品的诱惑,为了获得这些物品,辽国人不顾官方限制,通过走私等渠道将战马大量送入中原,跟宋朝人交换辽国急需的各种产品。


因此,说北宋军队战斗力低下其实跟战马没半毛钱关系,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整个北宋朝廷对军队建设不够重视,老百姓们也不愿意让自家孩子去当兵,因为在当时去部队做一名士兵绝对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北宋军队兵员质量越来越差,正规军和杂牌军在战斗力方面几乎没什么区别。

“澶渊之盟”营造的和平环境不仅让北宋军队的战斗力变弱了,辽国也受到了同样的影响。辽国军队曾以骁勇善战而闻名。然而,在宋辽两国握手言和后,辽军战斗力同样飞速下滑,昔日的契丹勇士成了一群军纪涣散的兵痞。辽国有的是战马,但还是无法改变辽军一日不如一日的现实。


1114年,原本臣服于辽国的女真人起兵反辽。短短几年时间里,女真人就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了辽国疆土,并建立了大金政权,史称“金国”。

1125年,辽国末代皇帝耶律延禧被金国俘虏,辽国灭亡。两年后,金军南下占领了北宋首都开封,北宋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值得一提的是,在辽国灭亡前夕,北宋还趁火打劫去攻打辽国,结果被辽国残军狠揍了一顿。彼此都是“菜鸡”,何必要互啄?

参考文献:《宋史》、《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