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文学是个大好IP库
说来惭愧,当网上都在嘲讽万达中途撤资《流浪地球》的时候,我是觉得自己没资格跟风嘲讽的——在上映之前我对这部电影也没多少信心,买票去看也不过是冲着“刘慈欣”三个字去的。如果我在上映前一个月就能对这部电影充满信心,我早就重仓北京文化了。
电影上映之后,我才兴奋地对老油条说真香,被他狠狠说了一顿。他的公司当时和《流浪地球》有过宣发合作,他看了预览版就觉得很不错,买了北京文化。这事他好像跟我也说了,但是我没信,后来也忘记了。
罢了,就算作坚守一下自己炒股不信小道消息的原则。
但后来电影我还是都去看了。其实完全是买“刘慈欣”三个字一个面子,把《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都看了。看完之后觉得,啊,真挺好的,没让我失望。
对我来说,一开始对这两部电影,刘慈欣才是最大的信心来源。抱着和我类似想法的人应该不少,起码《疯狂的外星人》的导演宁浩最初该是这么想的。他在采访中都说了:“其实他们(电影《流浪地球》)的版权就是从我这里出去的。我很喜欢刘慈欣老师的作品,我就做了他作品的代理。我希望服务于刘老师,帮助他把作品推广出去,介绍给靠谱的导演,做成好的电影,让观众们看到。”
看看人家怎么说的,“服务于刘老师”,有靠谱的团队就能割爱,把刘慈欣的版权转让出去,宁浩这做得可真大气。最终《流浪地球》也没有辜负他的苦心。
在采访中宁浩还提到,买了《乡村教师》的版权,他写到版权过期都还没完成剧本,于是又再按照市场价付了一遍版权费。
刘老师笑了——只要你写的足够好,你的粉丝就会包养你。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次应该会带动不少科幻小说原著翻拍电影,而科幻小说确实是个富矿。“《流浪地球》有望率先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这话里的“有望”还真有可能去掉,这对于二十多年在这一领域默默耕耘的人们来说,对于一直关心中国科幻文学的读者来说,都是相当振奋鼓舞的。
这就像以前《科幻世界》的总编辑阿来写过的《尘埃落定》,里面的土司家傻儿子在别人都种罂粟的时候坚持种粮食,最后粮食大丰收,他家成了该地区最有权势的土司。《科幻世界》种了那么多年粮食,丰收的时代就要到来了。
然而科幻文学作品改编电影还有个问题,那就是国民认知度不高,很多人看过的唯一科幻小说也就是《三体》,知道的唯一中国科幻作家也就是刘慈欣。刘慈欣之外的中国科幻佳作,大多数人是没有听说过的。
不过,往好里想,之前《流浪地球》又有多少人看过呢?拍得好照样能冲着40亿票房去。
按照现在的架势,《流浪地球》被认为体现了很多“中国人的特性”。这只能说,科幻电影出佳作不多,大家看到它长得这么美丽茁壮,自然不吝惜夸赞,但这还是佳作太少闹得。中国人的特性还有很多,正如现在可以挖掘的本土科幻IP还很多,大家以后还有的是能吹的,各种类型都能拍出来。
耐心点,朋友们,中国的一大好处是丰富多样的环境孕育了极大的多样性,这让很多活化石级别的生物,比如大熊猫都能生存至今——大熊猫和《科幻世界》一样,都来自蜀地。
我们可不止是有下一部《流浪地球》,不妨dream bigger。想拍太空歌剧?我们有!想看战争场面?我们有!现实题材?我们有!荒诞闹剧?我们有!儿童向题材?我们还有!
大场面
《流浪地球》的成功不好复制,因为《流浪地球》这样的大场面电影需要大手笔投资、专业水平和态度都过硬的的制作方、靠谱的后期制作等。所以预言下一部《流浪地球》会是谁是很有难度的。
而且《流浪地球》是改编自刘慈欣的原著,别的国内科幻作家怕是很难有刘慈欣的票房号召力。而刘慈欣的知名度又是星云奖和互联网大佬的推崇双重加持后出来的,要找到下一个刘慈欣并不容易。
所以最保险的猜测是,郭帆团队继续开发《流浪地球》的IP,最好能出续集。就像我在《太阳的后裔刘慈欣》里说的那样,《流浪地球》原著的主体剧情还远未展开,我也很期待“太阳派”叛变能够搬上银幕。
目前《流浪地球》电影中的内容,不过是原作中四个自然段一千余字的内容,经过大幅度改编形成的,所以《流浪地球》不仅可以有续作,还可以有其他段落抽出来的前传、外传等等,甚至可以期待它长成《星球大战》那样的太空歌剧巨作。
郭帆和他的小伙伴们经过《流浪地球》的拍摄,已经得到了锻炼,对刘慈欣作品内核的把控也不错,《流浪地球》拍成一个系列,还是很值得期待的。而且有了第一代的票房保障,投资方应该也会蜂拥而至,北京文化可能又要收获一波。
它过往的走势似乎已经说明了一切。
真没想到,刘慈欣作品里第一个被拍成太空歌剧系列的竟有可能是《流浪地球》。原本大家都在期待《三体》,现在来看,怕是还得等《三体》的版权方找到合适的团队,先把《三体1》的情节拍好再说吧——《三体1》的难度与其说在恢弘的场景,不如说在故事的节奏感上。能把故事讲完整,节奏把握好,我就愿意去买票。
除了太空歌剧,我们还有战争题材大场面的IP呀。刘慈欣的《全频带阻塞干扰》读来令人心折,只可惜它最核心的点子已经用在《流浪地球》里了。更值得期待的倒是《球状闪电》,虽然和某大国打仗的情节怕是难以上映,但好歹让我想像一下直升机捕捉球状闪电、龙卷风摧毁航母的场景……
啊,不剧透了,如果这部电影能火,林云同款香水、胸针和车饰都会出现吧,不过量子玫瑰怕是开发不出来了(笑)。
另外,大家看厌倦了“变形金刚”里,外星机甲为了能量块在地球上大打出手了么?如果中国人拍一部机甲电影,其实可以试试郝景芳的《弦歌》。
郝景芳因《北京折叠》获得了雨果奖,这让她也有了一定知名度,而她的《弦歌》也是一部杰作。想象一下,外星机甲降临地球,它们精准地打击了地球上所有反抗,人类该怎么反败为胜呢?《弦歌》里人类展现的尊严,配上里面大家绝对想不到的大场面(在此就不剧透了),庄严肃穆感绝不输《流浪地球》。
现实与荒谬
提到了郝景芳,就不得不提她那篇《北京折叠》。《北京折叠》与其说是科幻作品,不如说就是现实题材,也不需要很夸张的特效,只要找准这篇里的那种时代情绪,拍出来也可以是一部小而美的现实题材作品。
然而《北京折叠》又处处透着荒谬的感觉……魔幻现实主义大家也该适应了,毕竟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就是这个风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时不时透着一股荒谬劲儿。
所以我理解宁浩把《乡村教师》里庄严的一面消解掉,抽离出荒谬的一面讲了一个离原著很远的黑色幽默故事,即《疯狂的外星人》。
可是对于一众原著党来说,他的处理并不是很让人舒服。《乡村教师》如果按原著好好拍,拍出里面的现实感并不难,荒谬也寓于其中。原本被认为“庄严神圣”的乡村教师却生活在对知识的巨大漠视中,但他尽的最后一份力,却在有钱有权者的鄙夷中拯救了全人类——文笔再好一些就是中国加缪了。
但这里还是愿意为宁导辩护一下:作为一个在商业电影领域擅长喜剧创作的导演,想要在票房上获得更好的表现就不能单纯地搞这么一个颇似他早年风格的电影。经过改变的故事显然更有梗、更别致,但其内核与原著相去不远,都是由那些卑微到土里的无名之辈拯救了世界。
关键他们还都是中国的无名之辈,在中国观众眼里,荒谬丝毫不减于小说。
当然宁浩其实可以从刘慈欣其他小说中找寻这种荒谬感的,比如《梦之海》里的外星人取走地球大多数水,只是为了创造心目中完美的艺术品(似乎还带有一些对东北的思考);《赡养人类》里的富人在外星人到来之前想尽办法给穷人塞钱,而外星人则吸取了自己星球上贫富差距极端悬殊的教训(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起《西虹市首富》);《地球大炮》里人类征服自然的工程杰作带来巨大的灾难,却在多年后成为人类新的骄傲。
巨大的荒谬感还可以从韩松那里找,他的作品文学性一贯压倒科幻性,后现代写作手法用得比较多,改编成电影是相当困难的,但有的还是可以试试。
比如《嗨,不过是电影》里,娱乐至死的人们为了拍电影炸掉了地球,大家以为这只是电影,可地球确确实实被炸掉了。你可以觉得这很荒谬,但当你看到不少人在现实生活中模仿抖音里的短视频套路随意骚扰别人的时候,大概也会想起这个被炸掉的地球吧。至于韩松的《红色海洋》,虽然我很喜欢,但它实在太压抑,怕是很难改编成影视作品了。
很多人想看的反映性别倒转社会状况的思想实验,早就被王晋康做过了,那就是他的《2127年的母系社会》。
《2127年的母系社会》里设置的女性社会反讽的社会现象,其实不过是现在我们社会的投影,而且我敢保证,这部电影拍出来,在网上的争议比拍几部《战狼》都要大——男女性别倒转这事放微博上,怕是能让微博宕机半年。可惜类似的题材被法国人抢先了,你可以去看看那部《男人要自爱》。
如果就是想拍一部完全映射现实的黑色幽默喜剧,除了《2127年的母系社会》,其实还可以有安龙的《火星户口》,这篇小说具体什么内容我就不剧透了,在翟天临博士不识知网的今天,这部作品读来更显出一种荒谬的现实感。
在《太阳的后裔刘慈欣》里我提到过《地火》,这是一篇现实感很强的科幻作品,是一个年代的伤痕文学,它的拍摄难度应该不算太大,如果能拍出来,也会是一部很感人的现实题材作品。
对了,可千万别忘了《中国太阳》,难度不大,也不需要太多曲折的内涵,情节简单,主题容易理解且积极向上,特效也很好做,潜在笑点多,主人公非常像王宝强和徐峥,很期待它能拍成一部喜剧电影……再不拍《中国太阳》,徐峥王宝强就老啦!
另一种生命
科幻文学中的另一种题材是生命科学题材,包括且不限于生态学、基因工程等。在科幻小说里生命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且可以选择性不受伦理限制,“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的大梦只能在科幻作品里做了。
如果你想看宇宙级别的转基因(笑),可以看看何夕的《人生不相见》,人类在漂泊过多少星球,适应了多少环境后,才会变成另一个物种?人类和他们创造出来的同类,又能不能和谐相处呢?
如果人类发现了与他们共处在同一环境下的智慧生命,又会怎么做呢?在七月的《擦肩而过》里,人类采取了何夕的《人生不相见》里的做法,结果他们鄙视的藻类,竟是比他们更智慧的生命,它们的报复,也会最终让人类陷入灭顶之灾——这次又要有一颗行星(不是说你哟,木星)作为小说主人公在地球上求活的道具了,只不过,这次可不是炸它了,新物种很温柔的。
说起炸木星,《流浪地球》里炸了木星就被称为“太空战狼”,可真是冤枉。要是《魔鬼积木》能被搬上银幕,估计片中数万长着翅膀的飞人手持冲锋枪手榴弹突袭美国航母的场景要被称为“转基因战狼”了……只不过这篇小说里的转基因人类和人类如此相似,相似到仿佛从达利的画作里走出来那样支离破碎,“恐怖谷效应”怕是会让人认为改编成的电影是部cult版转基因战狼……本片很可能会造成您胃部不适,但看完之后,您可能会对转基因用在人类身上的伦理学考虑有更多的思考,结合贺建奎事件食用更佳。
说完邪典片,我们再说个看似无脑的爱情故事,长铗的《扶桑之伤》。作者也承认了,他就是用着幼稚、青涩的笔调写了这个故事,只要导演别顺着他的意思往中二里拍成霸道总裁少年爱上早熟不良少女就行。
看到最后,你会发现这篇小说里的生命礼赞,就在这荒诞不羁的青春中展开。它改编成电影的难度很低,不需要什么特效,不良少男少女的思维脉络我国导演们也很是熟悉。大不了拍烂了就是一部烂俗的青春片么。
如果拍一部大制作,倒是可以选择苏学军的《星潮·火种》。这篇小说如果改编成电影,前面一部分完全可以照搬《流浪地球》,无非是行星遭遇危机,人们想办法逃离。
等等,精英们选择了飞船路线?
后面的故事逐渐展开了其独特魅力,有《流浪地球》的地下城,城中居民却不得不承受更大的绝望。之后还有废土的劫后余生以及大逃杀情节,直到最后,你才会发现,《星潮·火种》里的智慧生命还是送出了希望,哪怕仅仅是一点点希望,比《流浪地球》还小很多很多的希望,甚至比《三体3》里面只送出去的那个大脑还要小。
更多的可能
除了我上述的粗糙分类,还有很多改编科幻文学的可能。
比如很多科幻文学作品可以改编动漫。
最明显的是《微纪元》,强烈推荐大家读一下,刘慈欣还可以这么可爱(高考考场上考到《微纪元》的考生可能不这么认为(╥╯^╰╥))!这篇小说可以改编成少儿向动画,但也不妨碍宅男们把细菌大小的“最高执政官”当老婆(他们就连《工作细胞》里的血小板都不放过!)。
另一篇非常可爱的作品是《圆圆的肥皂泡》,原本是个现实题材作品,但在刘慈欣的笔下连吹出来的泡泡都带粉红色了。萌萌的女科学家当然要属于二次元啦,吉卜力工作室画风下的大泡泡包覆一座灰暗昏沉的西部城市,真是无比中二又特别绚烂的场景。
如果要有一个中国的可爱小机器人形象,其实墨墨的《我们都爱桃伯特》就很不错,里面可爱的小故事适合拍成分集动画片。
如果从科幻作品中思索与历史的联系,长铗的很多作品都很适合,或许可以从中摸索出“古装科幻”的路子,比较适合改编的作品有《止戈之武》、《罗马第一军规》、《千家峒的女儿》等。至于刘慈欣的《西洋》,拍出来怕是要被骂成“明朝战狼”、“太监战狼”,引发明粉皇汉和某些看不惯战狼的人互喷——比起它改编成的电影本身,我更期待人们对它的反应。
除了上述我提到的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的科幻作品很适合改编成电影,我实在没有能力一一穷举,只能希望大家在下面踊跃留言了,如果你还想看到更多题材,不妨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大家集思广益。
当然,上述的改编是建立在更多的创作是有智商的。文学的活动范围要大于影视,所以很多时候我也只能过过瘾在公众号里意淫一下,这些都拍成电影该多好啊。
但是,足够的创作自由还是值得追求的,如果只能容下一种声音,那这种声音也会变得暴虐——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读长铗的《昔日玫瑰》,我只是不想看到我们这个时代的希帕蒂亚惨死。
以上是我们今天的内容,也可以当作是一篇中国有意思科幻的导读。希望科幻迷不要把杠抬得太高——让新来的读者通过这些作品入了门,对科幻失业振兴还是很有好处的。
本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