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升,在购买食品时,大多数的买家都会首先看一看食品的保质期限和生产日期。其实,食品保质期是商业承诺,却并非安全性的界限,也有人认为过保质期的食品虽然不得售卖,却不等于不能吃。那么,食品过期后到底能不能吃?
每一种食物都有一定的食用期限,即使是蔬菜、水果这样常见的食物,如果购买后不及时食用,放置一段时间后也会出现变质、腐败,不能再食用。随着食品加工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加工食品呈现于人们的眼前,但是即使是经过层层加工的食品,如果长时间售卖不出去或者长时间不食用,也会出现变质、腐败,而变了质的食品同样也不能再食用。
加工食品生产厂家生产出来的食品,在卖给消费者之前,还需要经过储存、运输、摆货架、等待消费者购买等多个时间的消耗,这个期限可能长也可能短,如果时间过长,那么加工食品则有可能出现变质。为了满足消费者明明白白的购买知情权,也为了消费者能够吃到安全期内的食品,食品生产上必需在食品的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生产及保质期。
如果商家出售的食品超过保质期,恰恰这个食品已经变质不能够再食用,或者因为消费者误购、误食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而引发健康问题,那么食品的买家是需要负法律责任和赔偿责任的。同时,我国也有法律明文规定,商家不允许售卖过期食品,否则就属于违法行为。话句话说,保质期其实就是商家对消费者做出的安全承诺:保质期以内的食品如果出现变质,那么责任归商家;但如果食品因为消费者买回家后长时间未吃而变质,则不需要商家负任何责任。
商家标注的保质期,往往是在对食品综合考虑后给出的一个食品的平均安全食用期限,对大多数食品来说,商家给出的保质期都留有足够的安全余地,但实际上食品在过了商家给出的保质期后究竟能不能继续吃,却不一定。一类食品的保质期究竟有多长,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其中含有的细菌数量及其生存、繁殖条件;脂肪酸败的期限;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等,都是影响一类食品可安全食用期限的影响因素,如果储存条件不好,食品的保质期限会大大缩水,但若储存得当,其保质期限也会适当延长。
因此,虽然对于食品过期多久还能吃并没有确定的答案,但很多人对“食品过了保质期就一定不能吃”的认知也是并不完全的,笼统来说,只要食品没有发生质变,出现腐败、变色、结块儿、非正常结晶、变味等质量上的问题,其实都是可以吃的。在2004版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也明确指出“超过保质期,在一定时间内,预包装食品可能仍然可以食用”(考虑到并不“鼓励”人们吃过期食品,后来的行标中去掉了这一说法)。当然,为了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着想,我们并不鼓励人们吃已经过期的食品,为了不造成食物浪费,最好的做法就是购买食品时看清保质期,算好自己食用该食品的期限,然后再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购买,以免造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