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为什么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都怪这个皇帝把家底败光了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位于今天北京、天津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此处地理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只要占据燕云十六州,北方对中原地区就形成了居高临下的态势。因此,自古以来,燕云十六州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五代十国时期,时任后唐河东节度使的石敬瑭起兵造反,并建立了后晋政权。石敬瑭知道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与后唐全面对抗,于是向北方的辽国(当时称“契丹国”)求援,作为代价就是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此后数百年时间里,中原地区便一直暴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之下。

宋朝建立后,逐步统一全国各地的割据政权。到了公元978年的时候,仅剩下北汉政权尚存。北汉位于今天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地区,当时正处在宋朝和辽国的中间地带。

在大部分人印象中,宋朝经济发达,但军事实力羸弱。然而在宋朝初期情况却并非如此。宋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几乎是所向披靡,宋军的战斗力在当时正处于巅峰状态,连北方的辽国对宋朝崛起也是感到异常惊恐。


宋太祖赵匡胤离奇去世后,皇位传给了他的弟弟赵光义,是为宋太宗。由于很多人质疑太宗皇帝得位不正,因此宋太宗也急于想通过建功立业来堵住世人的悠悠之口。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最大的功业自然就是开疆拓土。

公元979年,宋太宗御驾亲征对北汉发起全面进攻。辽国非常清楚北汉这个位于两大强国中间的缓冲国对自己领土安全存在重大意义,因此立即派出使节前往宋朝,要求对方停止军事行动。然而宋朝方面却警告辽国不要介入这场冲突,否则无法保证辽国的安全。

为了保住北汉这个意义重大的缓冲国,辽国派出军队前往支援,但宋朝军队在沿途进行了截击,辽军伤亡惨重。979年六月,北汉皇帝向宋朝投降,中原地区最后一个独立政权被纳入宋朝版图。


此时,宋朝的形势可谓一片大好。然而,得意忘形的宋太宗却不顾所有将领的反对,以及宋军经过连续征战已精疲力竭的现实。他命令军队立即转而向东挺进,穿过太行山诸隘口,向辽国在河北北部的领土发起攻击,试图一举收复被辽国占据数十年的燕云十六州。

在最初几场战斗中,由于辽军事先准备不足,被宋军打了个措手不及。然而,当宋军为夺取幽州(今北京),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一带同辽军主力交战时,形势却彻底被扭转。宋军由于长时间作战,将士们早已疲惫不堪。辽军主力利用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向宋军发动包围战。宋军无力抵抗辽军的猛攻,很快就陷入全线溃败的境地,伤亡极为惨重。宋太宗与将领们失去联系,只身乘坐一辆驴车向南逃窜。本来以成功征服北汉为开端的军事行动,结局却因宋太宗的鲁莽行事而以惨败告终。


宋朝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再次派出二十万精锐大军兵分三路向辽国发起攻击,试图一雪前耻,收复燕云十六州。然而,此时宋朝的军事实力和辽国相比起来,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了,加上宋军处于攻击方的位置,比作为防守方的辽军要面临更多不利因素,而且主帅曹彬又在关键时刻犯下重大失误。因此,这场被历史上称为“雍熙北伐”的战争,结果仍是以宋朝惨败告终。

“高梁河之战”和“雍熙北伐”的失利让宋朝军事实力大打折扣,宋朝被迫从战略进攻改为战略防御。但由于燕云十六州控制在敌方手中,因此在防守上也一直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

宋太宗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雄心壮志应当予以肯定,然而其个人能力和格局方面的不足却导致宋军在本来占有优势的情况下,不断给对方“送人头”,结果造成了形势逆转。从此以后,收复燕云十六州成了宋朝人心中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参考文献:《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