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认为动物需要耳膜才能听到远处的声音,因此像蚊子等昆虫虽然也可以“听”到声音,但它们用来听声音的带有细毛的羽状触角只能在几厘米(几英寸)的距离内工作。不过近日,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宾厄姆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成果显示,蚊子的听觉能力实际上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人员从神经生理学和行为学方面证明:埃及伊蚊(黄热病、登革热、寨卡病毒、西尼罗河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等疾病的载体)能够在10米(32英尺)甚至更远的地方听到特定的频率,且这些频率与飞行中的雌性蚊子的频率以及人类语言的频率很好地重叠在了一起。“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就知道雄性蚊子会被雌性扇动翅膀的声音所吸引。”康奈尔大学(Cornell)神经生物学和行为学教授、论文的资深作者Ron Hoy说。
实验中,论文的第一作者Gil Menda在蚊子的大脑中安装了电极,并通过10米外的扬声器发出的纯音刺激蚊子的听觉神经,对其进行神经生理学记录。之后,他们把这些神经生理学设备转移到一个由宾厄姆顿大学机械工程教授Ron Miles和他的合作伙伴运营的超静音静音室里。“我们发现蚊子最敏感的频率在150到500赫兹之间。”Menda说道。此外,蚊子的听觉频率范围也与人类的语言重叠。
尽管这项研究提供了神经生理学和行为学的证据,证明雄性蚊子能听到远处的声音,但没有证据表明它们可以利用声音来锁定人类。据了解,这种昆虫能够通过感知二氧化碳、气味和温度等感官线索来确定人的位置。尽管该研究结果并没有为蚊子的控制提供可行的新途径,但它们为开发高度敏感的定向麦克风和助听器打开了大门。
编译:Max
审稿:阿淼
责编:南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