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多思考这12个问题,看学渣如何逆袭成学霸!

在日常学习和做笔记中,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①在阅读每一句话的时候,都试图做一下笔记,没有根据上下文去判断,这个信息是不是重要?值不值得做笔记?②在记笔记的时候,没有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书上写了什么,就照搬了下来。③把每个要点都并列罗列出来。这样记笔记,会使人陷到细节里,而忽略了文章的主旨和整体逻辑结构。

那么,怎样学习和做笔记才是高效的呢?

《如何学习》的作者亚当·罗宾逊在书中介绍了一种高效学习的方式,叫赛博学习法。这个赛博就是英文cyber的音译,意思是领航员、控制权。赛博学习法的核心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学会提问,让疑问带领着你去学习。

作者认为,尖子生在学习某个科目的时候,都会有意无意地问自己12个问题,这12个问题也是赛博学习法的基础。下面,我就以“如何阅读一本书”为例,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12个问题。

1、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首先要明确一个目的,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为了课堂讨论,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为了写篇论文......阅读的目的决定了阅读的方式。比如你的阅读目的只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那么你只需要去书中找与这一个问题相关的章节阅读就可以了。

2、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打开序言和目录,快速浏览,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主要结构。

3、关于这个话题,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在正式阅读前,你要快速写下关于这个话题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4、预测一下,作者接下来要讲些什么内容?

这样做,你的思维会走在作者的前面,可以让你更主动更积极的去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作者的“喂食”。

5、这本书所涉及的专业问题是什么?

每个科目都有一套它自己的问题和研究方法,如果你想要弄懂这个科目,就必须系统的思考这些问题。

6、根据阅读到的材料,想想自己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将引导你去阅读接下来的内容。在提问的时候,可以从最简单的开始问起,比如:谁,在哪里,在什么时间,于什么方式做了什么事情,他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等?

7、区分哪些是重要信息,还有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信息?

比如:作者通常会在每一章节的开头和结尾,都会概括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所以只看头尾部分,也可以大致了解文章的重点在哪里。

8、针对你我解到的信息,我要如何进行改述和总结,以便于理解和记忆呢?

①用自己的话来记笔记,只是重复别人的话,你并不能保证你真正读懂了书中的信息;

②用尽可能少的字数来记笔记,这就要求你对信息进行压缩,这个过程汇促使你去思考作者主要观点、核心信息等等,思考的越多,你理解和记忆的内容也就会越多。

9、抛开书本,重新组织这些信息。

组织信息就是对收集到的信息就行分类,比如按时间分、按种类分等等。

10、我是否可以通过画图表的方式来厘清信息之间的关系呢?

尽可能将文字图片化,使用不同的字体、线条、大小、颜色来帮助你抓住信息。

11、如何记住这些信息。

记忆力好的人遵循的原则大体是一样的。一般人们认为多被几次有利于记忆,但事实是:被动的反复的死记硬背是最无效的方式,更好的方式是通过理解来帮助记忆,同时还要发掘一个记忆点,可以是一张相关的图片、一个故事、一个谐音等等(也就是善用联想来记忆)。有研究发现,人在睡觉的时候,大脑却在处理和储存信息,如果在睡觉前复习知识,起床后你会发现你记得的内容还挺多的。

12、这些信息如何才能与我已知的知识结合起来?

你需要定期复习你的笔记,一旦你确信某个信息你牢牢的掌握了,就可以在笔记中删减这部分内容,用一个简短的提示语帮助你回想起完整的内容。到最后你会发现,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你已经掌握的,你最终的笔记只有一两页,这才是你的知识框架。

补充1:以上讲的更多的是针对“理解型科目”的学习,那么对于数学等“解决问题型学科”要如何学习呢?

对于数学这一类学科的学习,学习的关键在于“先模仿后理解”。也就是说你先学会某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步骤,然后举一反三,模仿这个步骤解决其他类似问题。

学数学等科目,考验的是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尖子生和普通生在解决问题方面有什么差别呢?其中一个最大的差别如何看待问题和答案。很多人认为获得答案是学习的目标,但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提问往往比回答问题难的多。普通学生拿到一个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问题没解决就会感到焦虑、问题解决了就会觉得完事了,就停止思考了;可是对于尖子生来说,从不同角度提问,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可能比回答某个问题更有意思,所以即使手头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他们还会自己给自己提问“是不是换一个方法解题会更简单;把问题中的某个条件改变一下,答案会有什么不同”等等,然后让问题引导自己去进一步的思考。

因此对于一个普通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他们一直处于被提问应对的循环中;但对于尖子生来说,学习的主动权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自己在不断的提问、解惑、提问、解惑,这就是当我们面对解决问题型学科时应该持有的态度,不要把问题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当你还不能理解公式、定理背后的原理时,先记住,然后运用它来解决问题,但这还不是解题的终点,聪明的学生会自己给自己提问,思考多种解题途径,从而帮助自己更深刻的理解公式。

补充2:如何考试?

1、主观题。

在做主观题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审题清楚,知道出题人希望你回答哪些内容。尤其要注意题目中出现的关键词,比如说:“描述”“讨论”“解释”“总结”等。

那怎么写答案更能得高分呢?在答题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开头部分。开头一定要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把你的主要观点亮出来。然后再结合史实具体说明。

2、客观题。

①当你看到选项中包含“所有”、“每一”、或者“任何”这样的比较绝对的字眼时,这一类选项往往都是错误的。正确的选项一般会用诸如“大部分”、“一些”以及“通常”这样的限定词。

②我们在答题的时候有时会过度思考。也就是说,你可能会反复读题干,试图寻找题目里隐含的意义。有时候就是你想多了。大多数老师出题都会是比较直接的问题,只需要从字面去理解就可以了。

③认真阅读每一个选项。在你读到一个你觉得是正确的选项时,不要急于马上做出选择。排除部分选项之后,如果你仍然不能确定正确答案,在题号上画个圈做上标记,然后马上接着做下面的题目。等答完其他题目之后,再回到这道题上来。

④如果一个问题看上去特别简单,也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会问这种问题?作答的时候,如果你觉得这个答案实在是太明显了,你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老是要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可能已经掉进陷阱里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