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家庭教育,是让一个人有能力“明辨是非”

我昨天和多年的一个朋友聊天,她去年生了宝宝,我们对于家庭教养的话题就聊得多一些。

我们都觉得,最重要的家教,是教会孩子明辨是非。

“明辨是非”这四个字,看似容易,实则真正能够做到的人极少,因为真实的生活不会像电视里一样黑白分明。

每个人都会怀着自己的立场说话做事,再加上众口纷纭的评论——只有小部分人是坏的,但却有大部分人是容易被这些人影响视听的。大众往往容易站错队,因为大众的价值判断受到情绪的影响极大,大众是不理性的。而那不义之人才会毫无负担地用卖惨、暗示等种种方法蓄意煽动大众的情绪。看看每次社会上出事,那个哭得大声的、显得可怜的人,往往就能让看客们忘记了分析真正的道理、对错。

这种现实情况下,能保持耳目清明,独立判断出是与非,是很难的。

聪明会读书的孩子,也不见得就能够在长大后看得清世事。好赖不分,被人哄骗的,不在少数,很多人糊涂中也就过完了一辈子。

有的是父母本来就没有端正的三观,扭曲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孩子。有的是父母本就单纯,自己做不到什么世事洞明皆学问。也有的就是父母少了教诲。

尽管如今大部分教育发生在学校里,但学校往往只能教育孩子的智识,却难以教会孩子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做到心中有一杆自己的标尺,如何不是只听人口舌,而自己透过表象去看透人的行动和意图,真正甄别哪些事是该做的,哪些人是该信的。

那么人为什么要做到明辨是非呢?这里牵涉到一个根本的哲学问题,即人为何要寻求道德,这个问题千百年来争论不休,暂且搁置不谈。我们只说明辨是非对于个人自身的好处:一个明辨是非的人,才能在进入社会后,选择好与自己同行的人,做对的事,被对的人认可,从而躲避许多灾祸。

真实的生活并不完美,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生活中忍受一些苟且之人事,但能在这个过程中清醒地认识到究竟是怎么回事,就格外重要——我们知道自己忍受了什么,而不是被纠缠其中。

明辨是非很难,靠阅读能够得到的提升有限,天资过人的人或许可以靠自身悟出一些,大多数人需要有人教导和指引。

我们需要在一件一件真实的社会事件中,去认识这个社会上的人人事事,习得认识他们的视角和方法。这些经验式的方法,以及在这些方法背后的价值取向,早晚会被成年后的子女所需要。而这就是家庭教育的意义所在。

一个人的一生中,会被这种“明辨是非”的能力影响的事情很多,交友和择偶就是其中两项。

一种情况是对方本身是个明辨是非的人,与这样的人交往是很愉快的,无论你们的关系能够走入多深,至少两个能够明辨是非的人在一起,一定的信任基础很容易建立,关系也很容易能够彼此助益。

当然世上没有一件事是绝对的,没有人能够做到永远明辨是非,总有糊涂的时候,此时,身边有这样的友人,能够帮你清醒头脑,让你重归清明。

另一种情况是对方或许不是一个足够明辨是非的人,但你出于某些特别的原因,愿意包容ta。此时,你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帮你决断你的包容应当到什么程度为止,哪些时候你应该做出提点和自我维护。

世人爱说难得糊涂,其实只有有能力明辨是非的人,才有能力选择什么时候可以“难得糊涂”。

在以前的推送里我曾经开玩笑提过,“三观正是可以保命的。” 此非虚言。尽管听起来似乎很无趣,但价值取向是指引我们做出选择的东西,它甚至可以影响我们的情感。最终,我们欣赏什么样的人,被什么样的人所吸引,认为自己应当和什么样的人组建家庭,都是蕴涵了价值取向在背后的一系列选择与决定。

当然价值取向也并非是光靠认知就能调整的,它需要足够高的自尊水平在背后予以支撑——给孩子足够高的自尊水平,正是家庭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所在。

明辨是非能够让我们理解世事,但与想象中不同的是,人们不会因为“知道一件事不够好”,就不去做它,甚至不会因为“知道一件事会伤害到自己”,就不去做它。

这时发挥作用的,就是自尊水平了。自尊水平高的人,发自内心的相信“我有价值”、“我有能力”,所以“我相信自己的价值判断”、“我有能力坚定于自己的价值判断”。自尊水平升高的主观感受,就是越来越难容忍不够好和会伤害到自己的人事。

“情理”这个词,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年少时心高气傲,仗着常被人夸赞几句“早慧”,对这句话多有不屑,而今才对个中含义略略体会过了一二。

现在的我在生活面前早已变得更为谦卑:谦卑是我喜欢的,因为在谦卑中人是敞开的,才刚刚准备好让更好的事物进入自己的体内。

还在春节假期中,不妨试着和家中长辈攀谈,聆听他们看待世故人情的角度,或许能够从中令你获得一些启发也说不定呢。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