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立小传:用来凑数的右派,“无人不宗马”的相声泰斗

【2003年2月11日】马三立小传:用来凑数的右派,“无人不宗马”的相声泰斗

这几年,随着郭德纲、德云社的红火,相声回归小剧场,出现了一大批说相声的年轻人。可是,一些老相声迷总觉得,这些年轻人讲得不够地道。他们认为相声最好的,是“无人不宗马”的相声泰斗——马三立!

1914年10月1日,马三立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曲艺世家。3岁,全家迁居天津。他从小受家庭熏陶,跟随父亲学艺,打下了扎实基本功。7岁,就开始登台表演。

1929年(15岁),初中毕业后,他辍学拜周德山为师(相声八德之一),开始以相声谋生。

(马三立与刘文亨、侯宝林、杨少华合影)

马三立学习非常勤奋,逐渐形成了自己内紧外松,含蓄隽永,有条不紊的表演风格。《夸住宅》、《开粥厂》、《吃元宵》等,都是他有口皆碑的作品。

1936年(22岁),他自立门户,收下了第一个徒弟。他每天早中晚连轴转地说段子,生活没有保障,经常忍冻挨饿。他渐渐自成一派,成为京津两地有名的相声艺人。

1947年(33岁),他登上了天津大观园剧场。这里是当时说唱艺人心中的“大台口”。马三立终于成角儿了,是个人物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马三立变成了受尊敬的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再也不受人歧视。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大大改善,他真的感到世道变了!

1952年(38岁),他主动申请参加赴朝慰问团,奔赴朝鲜战场慰问志愿军。回国后,他加入天津市曲艺团,每月收入200多块。他满怀热情,致力于相声的整旧创新,创造了许多新段子,如《买猴》。

1956年1月12日(42岁),他给毛泽东演出了《买猴》。听完后,毛泽东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兴奋地说:“买猴子,买猴子。”

同年的国庆招待晚会上,马三立又给周恩来演出了《买猴》。这是马三立最引以为傲的两次演出。

《买猴》一经电台播出,“马大哈”就成了全国人民的流行语,马三立的名字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1959年(45年),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他却突然跌落到人生低谷——他划为了右派!

大家都以为是“马大哈”惹的祸,但1979年平反时,发现他根本没有任何“右派”材料,完全是因为右派“指标”由4个增加到了11个,才把他报上去凑数的!

但这次“凑数”,对马三立的相声事业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在这段相声演员的黄金20年里,他无数次被下放劳动,关入牛棚,做打扫卫生的杂役等等。他坚持天天教儿子说相声,练贯口,却无处施展。

(1989年3月,75岁的马三立在天津街头义务执勤)

得到平反后,年近古稀的马三立将《西江月》、《文章会》、《开粥厂》、《卖挂票》等众多拿手绝活再度搬上舞台。

尤为难得的是,马三立在无人捧哏的情况下,编创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单口小段:如《逗你玩》、《家传秘方》、《检查卫生》、《八十一层楼》、《追》等等。

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他一次次地说:“我不是大师,不是艺术家,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老艺人,是个热爱相声、喜欢钻研相声的老艺人。”

1985年(71岁),他受邀参加央视春晚,表演相声《大乐特乐》,但反响很一般。这届春晚是央视最失败的春晚之一,马三立从此拒绝再上春晚。

2001年12月8日(87岁),马三立从艺80周年暨告别舞台演出在天津举行,正式隐退。当时的文化界、相声界的名人,全都云集天津,轰动一时。

2003年2月11日(89岁),马三立在天津离世,葬礼依照穆斯林风俗进行。

马三立一生平易近人,每每参加完社会活动后,喜欢沉默寡言的独处。他一生饱经沧桑,他讲的段子,简单而平实,说多少遍都让人忍俊不禁。

天津市民曾投票选出10个地方名人,在海河边树立雕像,马三立的得票名列第一!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238篇作品,营员“凌空子”的第1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