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手下打工待遇怎么样?钱少、活多、风险高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也是最有个性的帝王之一。朱元璋早年贫寒出身,属于被压迫阶层,所以他对官僚阶层有一种骨子里的仇视和厌恶。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这种根植于内心深处的仇视情绪还是经常会发作。在他执政期间,明朝绝大多数官员的处境完全能用艰难两字来形容。可赏可不赏的情况下,答案肯定是不赏;可罚可不罚的情况下,答案肯定是罚。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时间,多次发起清洗官场的运动,比如著名的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蓝玉案、南北榜案。制造这些大案有部分原因是为了打击潜在政治对手,加强中央集权。但在清洗的过程中,却造成了无数冤假错案。许多清正廉明的官员因为受到和自己八竿子才打得着的案件牵连,莫名其妙就丢了脑袋。

由于被清理的官员太多,导致明朝初期政府部门人手严重不足。所以那些还健在官员经常要一个人干好几个人的活,工作量极大。朱元璋是个著名的工作狂,因此他总是以自己的工作量为标准,衡量官员们的敬业程度。殊不知给老板打工和给自己打工,积极性怎么可能一样呢?不过,由于“朱老板”爱杀人,所以尽管官员们个个感觉苦不堪言,但绝大多数都被迫任劳任怨,爱岗敬业。


我们都听说过“高风险,高收益”这句话,那么给朱元璋打工风险这么高,当时官员的薪酬待遇如何呢?答案很不幸,明朝官员的工资标准是中国历朝历代中最低的,没有之一。

当时正一品官员每年工资是1044石的大米,从一品每年888石,正二品732石,从二品576石,正三品420石,从三品312石,正四品288石,从四品252石,正五品192石,从五品168石,正六品120石,从六品96石,正七品90石,从七品84石,正八品78石,从八品72石,正九品66石,从九品60石。

值得一提的是,以大米作为工资和朱元璋抠不抠无关(虽然朱元璋确实很抠),而是当时大米就是硬通货,购买任何商品都可以拿大米去以物易物,和我们今天用钱去买其他商品性质是一样的。


明初普通士兵的年薪是12石,如果遇到军事任务还有额外奖金(行粮)。当时一名士兵的收入足够让全家人过上温饱生活。这样对比来看,官员的工资水平并不算低。然而,明朝足额给官员支付大米作为俸禄只在朱元璋执政前期维持了一段时间,到了后来官员工资中的大米比率就不断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丝、棉、胡椒、苏方木等实物,以及一种叫做“大明宝钞”的官方发行纸币。更坑的是,大米折算成其他实物并不是按市场价格计价,而是按人为制定的非常低的比率给予支付。至于“大明宝钞”由于官方滥发,导致贬至严重,很快就跟废纸没什么区别了。明史专家黄仁宇教授在《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一书中指出,当时明朝官员所得到的实际收入,仅仅相当于其名义俸禄的4%左右。难怪《明史》中会发出“自古官俸之薄,未有弱此者!”这样的感叹。


明朝著名清官海瑞在浙江淳安担任知县(正七品)的时候,家里穷的揭不开锅。有一天海瑞去菜场买肉为母亲贺寿,结果却成了当地的头条新闻。《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中记载:“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堂堂一县之长,穷到买两斤肉都要载入史册的程度,由此可见明朝官员的薪酬水平有多低了。

朱元璋制定的低薪政策看似给国家节约了不少钱,但却使明朝官场上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陋规。各级官吏想尽办法从百姓身上捞钱,导致明朝百姓生活负担日益加重,这也为明末大规模农民起义埋下了隐患。

参考文献:《明史》、《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