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灯为什么被称为“穷棒子灯”?冰灯的制作有哪些讲究?

说到哈尔滨,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

被称为“冰城”的哈尔滨最出名的恐怕就是冰雪大世界了!

每年冬天,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总能吸引很多中外游客,

其中,冰灯、冰雕炫彩纷呈,实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可是,你知道吗?

在老一辈人眼里,冰灯是“穷棒子灯”,

而且冰灯的制作也是很讲究技巧的!

哈尔滨冰灯

冰灯原是照明工具

冰灯起源于我国北方,它的产生与人们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在古代,那些常年生活在极寒地带的渔民和农夫若想喂马或捕鱼,只能选在滴水成冰的夜晚。他们想出各种妙招来弥补照明用具的不足,例如将油灯或蜡烛放入一个用盛满水的水桶冻成的冰罩里,这样可以防止油灯或蜡烛被风吹灭。

后来,那些贫苦的老百姓由于买不起灯笼,于是便把做好的冰灯放在门口来应景,以代替春节或上元之夜的灯笼,所以冰灯又被老一辈儿的人称为“穷棒子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的进步,老百姓已不需要冰灯作为照明工具,因此,冰灯便成了一个有着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流传下来,变为元宵佳节不可或缺的一员。

冰灯组成的“春”字

冰灯制作有讲究

冰灯制作,是十分讲究技巧的,所用原料,有冰,也有雪。为防止冰和雪融化,延长它们展出的时间,经常会以矾入冰。这样冰灯即使在天寒地冻的室外,也能保存几个月之久。冰灯制作通常分为采冰、施工、精雕以及放灯四部分。

冰雕雕刻家雕刻冰灯

当气温低于0℃以后,河流的水逐渐从细小的冰晶结为厚重的冰块,这种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冰块与人工合成的相比,质地更加均匀、紧密、晶莹剔透,是冰灯的首选材料。在东北,零下20多摄氏度的极寒天气里,艺术家们常常会选择如松花江一样的河流进行采冰;将冰采好后,加工成冰砖,并对其进行雕刻、抛光等工作,然后以水为黏合剂将其堆砌成巍峨的冰建筑和精巧的冰景,并进行放样工作;之后,便是精雕细琢,将已建成的冰景进行细致的修磨,这是一项集园林、雕塑、绘画等艺术为一体的步骤;最后,选择放热少的日光灯,将其安放在冰景内部,灯光的颜色、大小,摆放的位置、角度等都需要利用电工知识进行严密的计算。

五花八门话冰灯

冰灯的种类繁多,有冰建筑、冰雕塑、冰滑梯、冰瀑布、冰花坛、冰盆景、冰书法、冰冻花、冰罩灯等。其中冰建筑和冰雕塑最具有欣赏价值。

冰建筑,顾名思义就是用冰砌成的建筑物。起初它只是很单一的、线条平直的现代积木式建筑,为实心。后来为了增加观赏效果,冰建筑逐渐演变成复杂、多变的中国仿古建筑。它们就像中国的古建筑一样,结构对称、斗拱重叠、飞檐翘角、八角攒顶,常有脊兽腾跃进行装饰。

冰灯建筑

中国的许多古建筑都是被冰城人用冰再造出来。塔,如北京的妙应寺白塔、西安的大雁塔等;楼,如武汉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天安门城楼等;阁,如江西省南昌市的滕王阁等;殿,如北京天坛祈年殿;亭,如趵突泉观澜亭等。此外还有廊、坊(牌楼)、门、桥、屏、柱等等。冰灯游园会中常会根据不同的主题、地势,将冰建筑组成错落有致的冰建筑群。

冰雕塑,又称为“冰雕”,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种。与其他材质的雕塑一样,也讲究工具使用、表面处理、刀痕刻迹。但由于它材质透明,有折射光线的作用,故而更强调雕刻手法。纵横交错的雕痕,在光线照射下,尤显玲珑剔透。

孩子在冰滑梯上玩耍

冰灯游园乐翻天

冰灯节在我国清初便已诞生,嘉庆年间就有冰灯盛景。那时民间的冰灯节,并不像现在这样集中展出,一般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一家一户将自制的冰灯摆放到院子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常在广场或公园进行冰灯制作的比赛活动,增加了节日气氛。

每年从1月5日到2月末,气温极低,此时是制作冰灯的最佳时机。在众多艺术家和能工巧匠手里,一块块纯粹的天然冰变成了一件件活灵活现的艺术品,而原本光秃秃、冷清清的公园也变成了梦幻的冰世界。冰灯游园会中的艺术品花样百出,年年都有新变化,被人们称为“永不重复的童话”。从1985年开始,冰灯游园会与哈尔滨冰雪节合体,游客不仅可以观赏各种冰雕艺术,还能参加松花江冰上世界的体育活动,坐冰帆、打冰猴、溜冰,同时观看冬泳比赛以及参加冰雪节文艺晚会等活动。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灯节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与日本札幌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和挪威奥斯陆滑雪节并称为世界四大冰雪节,是国内外游客冬季必去的旅游胜地。有时间的话,不妨趁假期去欣赏一下美丽的冰灯吧!

撰文/张莉清

本文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