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打德军的波波沙冲锋枪其实源自这款大杀特杀苏联红军的芬兰货?

谈起波波沙冲锋枪,很多人对于这款射速极快,拥有超大弹鼓的苏式冲锋枪恐怕都印象深刻。在整个苏德战争期间,无论是防御还是进攻,苏军的班组里总是少不了几只波波沙。而它也因为结构简单,可靠耐用,火力迅猛深得战士们的喜爱。甚至连自恃清高的德军,都曾丢弃过己方的MP40,转而使用苏式波波沙,因为它们真的是太好用了。

▲1941-1947年间,苏军总共量产了六百万只波波沙冲锋枪。装配71发弹鼓,射速可达千发/分的它,在近战时完全碾压德军的MP40,甚至是突击步枪!不但正规军有所列装,就连游击队也对它爱不释手。

▲战后的民主德国等华约阵营国家,也先后获得了为数众多的波波沙,并成批列装正规军。

不过,这款曾在多次战役中暴打德军,让德军又敬又畏的“红军徽章”,其来源恐怕让德国人都不敢相信——它的设计竟然和芬兰人有关!

1939-1940年的冬季战争,苏军虽然在战略上取得了胜利,但在装备消耗与伤亡上却远远超过了对手。而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因为芬军装备了这款冲锋枪——索米(Suomi)KP-31。

▲匍匐于雪地之中的芬兰雪上突击队。正是他们的存在,才让占据数量优势的苏军损失惨重。

在芬兰语中,KP为“冲锋枪”(Konepistooli)的意思。早在1921年由艾莫·拉赫蒂(Aimo Lahti)设计完成。最初为代号“M-22”的原型枪,并在随后发展为KP-26型,于1925年在公众面前展示。然而由于所需资源消耗大,价格昂贵等问题,直至1931年才正式入列芬军。

在弹药上,索米采用的是9毫米的帕拉贝鲁姆弹药,可使用20/36/50发的盒式弹匣,也可采用40/71发版本的弹鼓,增强火力压制。由于采用的是9毫米弹药,在设计上也考虑了德式MP38/40的32发弹匣。相比较MP40,索米的射速能达到750-900发/分,远远超出了前者。

▲芬军首席枪炮设计师艾莫·拉赫蒂(1896-1970),拉赫蒂M/26轻机枪,拉赫蒂35型手枪以及拉赫蒂39型反坦克炮都是他的杰作。1970年去世于韦斯屈莱(Jyv?skyl?)

▲拉赫蒂最早设计出的KP-26型冲锋枪,采用36发弯型弹匣供弹。

让索米冲锋枪真正成名的,恐怕就是在1939-1940年的冬季战争时期。此战中,芬军总计有4000支索米投入作战,(要知道,索米的量产直至1953年才停止,总计只有80000支)在冬季作战前,冲锋枪往往是被用于补充轻机枪的缺额,提供火力支援。但事实证明,这种战术是错误的。而芬军创造性地将索米装备给了用于执行渗透、快速突击任务的雪上突击队。在战术上更为灵活,也更能给予固步自封的苏军纵队予以致命打击。

▲正在为自己的索米冲锋枪装填弹药的芬军士兵。而苏军也根据这款射速快,火力压制有效的冲锋枪研发出了自己的PPD系列。

▲快速穿插于苏军部队之中的芬兰雪上突击队,无疑是每个苏军士兵最不想遇到的“白色死神”

至1941年的继续战争时期,芬军的步兵编制也有所变化。每个芬军步兵班不但都配置了一支索米,甚至还配发了一挺缴获的苏式DP-28机枪。然而,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资金和资源消耗上都过于昂贵的索米被证明并不适合芬兰。为了大规模量产,芬兰人甚至不惜效仿起对手,搞出了KP-44这样的“仿造货”。

芬兰人在改进,对手苏军也一样。什帕金所设计出的波波沙,正是由之前借鉴索米的PPD改进而成。而前者的改型,大规模使用冲压件的PPS-43也被证明物有所值。时至今日,这些退役的二战武器仍然在许多局部战场上继续发挥着余热。不禁让人感叹,战争,真的是让武器变得“永不落伍”。

▲芬兰人经由PPS-43改进的KP-44型冲锋枪。可以使用德式弹匣的同时,也可安装71发弹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