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是家猪还是野猪?来自哪里?终于发现了"二师兄"的真面目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原本为天庭的天蓬大元帅,掌管八万水军。后来因调戏嫦娥被玉帝贬到凡间,误投了猪胎,成为人身猪头的“妖怪”。

很多人表示疑问,电视中的猪八戒投胎的究竟是家猪呢还是野猪呢?今天就为大家科普一下。

猪八戒在原著中是什么猪?

在一般人印象中,猪八戒白白胖胖,大耳朵,长鼻子,一看就是家猪,其实,这是受到电视剧的误导。在《西游记》的原著中,猪八戒可不是这副长相,就连其作者吴承恩也没有见过这种大白猪。

中国本土驯化的家猪多是黑猪,纯色的白猪几乎不存在,白猪最早驯化于欧洲,直到上个世纪才传入中国。和中国黑猪相比,白猪吃得少,长得快,下仔多,成长周期短,能给人们提供更多的肉食。于是,短短几十年的时间,白猪几乎取代了中国黑猪,大量中国土猪走向灭亡。

猪八戒投胎的是家猪还是野猪?

时间对比

想要研究这个问题,应从猪八戒投胎的大致时间着手,如果猪八戒投胎的时候人类还没有驯化出家猪,那么他自然投胎野猪。

《西游记》中写到:“那怪道声:哏!你这诳上的弼马温,当年撞那祸时,不知带累我等多少,今日又来此欺人!”此段说明,孙行者大闹天宫的时候,猪八戒已经在天庭了。

猪八戒是在孙行者大闹天宫之后投身猪胎,而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500年等来唐三藏。这说明猪八戒投胎至多大唐三藏500岁,由此推断其投胎时间大概最早发生在公元100年左右的东汉时期。

那个时期野猪是否已被人驯化?考古学家在距今9000年前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中发掘出土的猪骨,其特征与野猪明显不同,说明早在9000年前中国已经驯化野猪。而在4000-5000前出土的猪骨已经与现在的家猪几乎一样了,仅从时间上进行推断,猪八戒错投猪胎之时,人类早已经驯化出了家猪,因此他投身家猪和野猪都有可能。

外貌对比

不能从时间上推断,我们从猪八戒的外貌上进行对比。

《西游记》八回对猪八戒的外貌有介绍:观音按下云头,前来问道:“你是那里成精的野豕,何方作怪的老彘,敢在此间挡我?”那怪道:“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彘,我本是天河里天蓬元帅。……不期错了道路,投在个母猪胎里,变得这般模样。”从观音菩萨的口中我们看出猪八戒是野猪成精,后面还有专门描述猪八戒的外貌。

《西游记》第八十五回中的描述:“碓嘴初长三尺零,獠牙觜出赛银钉。一双圆眼光如电,两耳扇风唿唿声。脑后鬃长排铁箭,浑身皮糙癞还青。手中使件蹊跷物,九齿钉钯个个惊。”这段话对于猪八戒的外貌进行了描写,有两处描述尤为关键:其一为獠牙;其二为脑后鬃长。这两处特征和野猪特别吻合,尤其是长有獠牙,只有野猪具备这一特征,而家猪是没有獠牙的。

习性对比

此外,从习性上看,猪八戒也符合野猪的特征。

《西游记》中猪八戒自述:“是我咬杀母猪,打死群彘,在此处占了山场,吃人度日。”这里的描述符合野猪的习性。

野猪非常凶猛,尤其是发情期的公猪,成年雄性野猪能长到200千克,粗壮的长鼻能拱动50公斤重的树桩,再加上锋利的獠牙和巨大的蛮力,有时候就连老虎都要对它退避三舍,因此民间有“一猪二熊三老虎的说法”。

野猪是杂食性动物,喜吃腐肉,甚至连同伴的尸体也不放过,而人工饲养过程中,家猪几乎成为素食者,变得极其温顺。野猪的领地意识比较强,群居生活,并且在群体内有一个权力顺序,在家猪的人工饲养的过程中,这些特性逐渐消失。

不过在由野猪向家猪的变迁过程中,家猪也保留了一下野猪的生物学特性:其一,杂食性强、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其二,繁殖效率高、生长速度快,这些特征也正是人类喜欢的特点。

野猪驯化而来,广泛栖息于亚洲、欧洲及非洲北部,全球共有 27个亚种,中国有5个亚种(另有文献表明6个)。

猪八戒是哪里的野猪?

要知道猪八戒属于哪个野猪亚种,我们就要看看猪八戒投胎的地方——高老庄。

《西游记》第十八回中,孙悟空师徒途径高老庄,从高太公的家人高才口中得知“高老庄在乌斯藏”,虽然唐三藏是唐朝人,可是这这乌斯藏却是宋朝以后对西藏的称呼。在唐朝称西藏为吐蕃,宋朝、元朝的时候吐蕃与乌斯藏的称呼并存,清朝的时候才正式定名为西藏。

“这行者定睛观看,真个是:竹篱密密,茅屋重重。参天野树迎门,曲水溪桥映户。道旁杨柳绿依依,园内花开香馥馥。此时那夕照沉西,处处山林喧鸟雀;晚烟出爨,条条道径转牛羊。又见那食饱鸡豚眠屋角,醉酣邻叟唱歌来。”

这里的描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竹子/杨柳,这些属于亚热带的植被,而青藏高原属于高寒气候,可以长出此类植物的地方非常有限,仅限于林芝地区。根据野猪的亚种分布情况,此处活跃的野猪很有可能是野猪印度亚种。

看了那么多年《西游记》,

总算知道“二师兄”的真面目了~

本文专家:赵序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