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并誓师伐明。仅仅过了两个月时间,李自成的军队就从西安杀到了北京,一路上明朝军队望风而降,几乎没形成什么有效抵抗。
明朝被李自成推翻后,其残余势力在南方组建了南明政权。当时南明拥兵百万,且有长江天险可守,从形势上来看,也算非常有利了。可是,当清军入关打败了李自成后,于1645年四月开始率部南征。百万明军的表现跟当年李自成伐明时的情况如出一辙,纷纷举手投降。连拥有二十万守军的南京城也是被清军“和平解放”了。
从当时明军的种种表现来看,似乎很难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明朝末期的军队都是渣渣,根本经不起一战。然而,正是这些以投降出名的明军,在后来的表现却让人看到了不同的答案。
大批明军投降后,被编入清军的战斗序列,加入到随后征讨南明余部的战斗中。然而,这些原本不堪一击的渣渣军队在给清廷效力后,却完全脱胎换骨,在战场上表现骁勇。清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许多硬仗都是靠这些军队打下来的。难道是因为对手不一样的缘故吗?
很多人认为满清八旗军凭借十万兵马入关,结果定鼎天下,因此觉得当时的八旗军天下无敌。明军打不过是因为对手太强的缘故。但事实上,八旗军虽然确实战斗力强悍,但也绝非不可战胜。自从清军进入江南后,再往前推进就是步步维艰,每攻下一座重要城镇,往往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以往明军望风而降的情况,在南方几乎绝迹,取而代之的是明军残部凭借微弱的兵力和地方老百姓临时组成的义军,在各地战场上同清军展开了殊死搏杀。甚至有好几次都让满清统治者感到了严重的危机。
李成栋、金声桓、姜瓖等人原先都是明朝将领,他们先是率部投降满清,后又不满清廷统治而反清复明。他们带着自己的所剩不多的军队同清军作战,一度重创了清军。而南明晋王李定国更是大败清军,并斩杀了清廷两位王爷(和硕敬谨亲王爱新觉罗·尼堪、定南王孔有德)。
更值得一提的是,清军在攻打江阴城的时候,一群由老百姓临时组成的杂牌军,硬生生阻挡了清军八十一天之久。最终清军在付出了损兵七万五千余人的代价后,才打下了这座位于江南的小城镇。
从上述这些事实上可以看出,清军善战是事实,但明军也并非是渣渣。如果真要拼命的话,明军战斗力也可以很强。那么为什么在明朝的最后时刻,明军表现会如此糟糕呢?究其原因就是四个字:人心散了。
当时明朝到处呈现亡国之象,所谓的百万大军事实上就是一群外厉内荏的兵痞。这些人没有荣誉感,没有家国情怀,在军队服役不过是混吃混喝外加欺压老百姓。等真正的军队一到,便纷纷举手投降了。当然军队烂成这个样子,主要原因还是出在将领身上。后来还是同样的这群人,无论是帮清朝攻打南方,还是帮南明抵抗清军,都是一副脱胎换骨,身经百战的样子。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头狼带领的一群羊,往往要强过一头羊带领的一群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