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是怎么来的?压岁钱史话

“压岁钱”是中国悠久的传统,一般在除夕祭祖后,全家人吃过年夜饭,象征着新年换旧年,本家族中年幼的均要给年长的行礼,即拜年。而作为长辈,此时就要给未成年的小辈“散押岁钱”。古代压岁钱,一般用红丝线将铜钱穿起来,富裕人家还要穿成鲫鱼、龙、如意等形状,寓意为“钱余”“钱龙”。红线则含有辟邪之义。现在也都用红纸(称红包)送给小孩。压岁钱寄托了长辈对晚辈的期盼,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富有、健康。

关于压岁钱的来源有很多,我们先来看一下有关于它的一个传说。传说古时有一个妖怪叫“祟”,每年的大年三十的夜里就出来害人,尤其是小孩子,于是父母们就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守在自己孩子身边,但仍然不管用。据说妖怪用手摸熟睡中孩子的头,孩子们就会得一种怪病,莫名其妙地发烧。几天后虽然病情有所好转,但聪明伶俐的小孩却变成了胡言乱语的傻子了。尽管大年三十的晚上也守不住自己的孩子遭到“祟”的袭击,可父母的心还是这样,于是年复一年地就形成了一个传统那就是“守祟”。

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非常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为防止“祟”来侵扰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之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夜一阵阴风袭来,妖怪正要用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被吓跑了。于是这件事一散播,大家纷纷仿效,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于是,人们将这种钱叫“压祟钱”。

这个传说侧重于“压岁钱”中的“岁”字的来源,“祟”与“岁”发音相同,时间一长,就被称为“压岁钱”。

其实还有一个关于“压”字的传说,即“压惊”。传说远古时期大人用燃烧炮竹的方式驱赶一种叫“年”的凶兽,用食物安慰孩子,意为“压惊”。后逐渐用货币取代食物,至宋代就出现了“压惊钱”,以后逐渐演化为“压岁钱”。

实际上,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朝,又称压胜钱,一般铸成钱币形式,但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一种含“避邪”之意的玩赏物。其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与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随着时代的发展,“压岁钱”又加入了其他的含义。

如到了唐代,宫廷里盛行春日散钱之风。当时的春节为“立春之日”,也是宫廷内相互朝拜之日。据《资治通鉴》载: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这里所说的洗儿钱,除恭贺之外,还是长辈给新生儿辟邪驱魔的护身符。不过,这一习俗并没有在民间流传。直到宋元之后,“立春日”被“正月初一”取代,取名“春节”,很多原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嫁接”至春节。

于是,“春日散钱”之风,就逐渐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如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又吴曼云《压岁钱》诗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可见,此时的孩子们用压岁钱购买爆竹和玩具,“压岁钱”已经加入了很多习俗元素。

到了明清时,“压岁钱”的习俗更加丰富。一般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如今一些地方还将压岁钱称为“串钱”。如清朝词人陈其年《岁寒词小序》:“且充压岁之钱,姑贮辞年之酒。”又顾禄《清嘉录》载:“长幼度岁,互为糕果,朱提相赉献,谓之‘压岁盘’。”“置橘、荔诸果于枕畔,谓之‘压岁果子’,取谶于吉利,为新年休徵。”“长者用红绳串以百钱送给小儿,谓之‘压岁钱’。”

不管“压岁钱”的风俗如何变化,都反映出古代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愿景。

辛亥革命以后,民间给年幼者的压岁钱一般用红纸包一百文铜钱,含“长命百岁”之意;而已成的压岁钱,一般用红纸里包一枚银元,寓意“财源茂盛”“一本万利”。

如今,人们喜欢挑选连号、尾数带有6或8的新纸钞当做压岁钱送孩子们,取其“六六大顺”“发财顺达”“连连高升”之意。

微信红包出现后,很快就与压岁钱风俗联系起来,加上纸质红包的外观以及符号意义,很快流行起来。

一般来讲,我国南北两地对于“压岁钱”的习俗还是相通的,当然在做法上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在北方,一般是吃完年夜饭,自家长辈会将小孩叫到跟前,每人发一个装着“压岁钱”的红包,到了正月初几时,再到亲戚家拜年,红包更是少不了的,不过仅限于亲缘关系之间。如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记载:在黑龙江宝清县,“礼神毕,家人依次以卑向尊长叩首贺岁,尊长赐以钱,名曰‘压岁钱’。”在双城县,大年初一“家人卑幼者以次向尊长叩拜贺岁,尊长赐压岁钱”。在开原县,除夕时“家长亦分给家人以钱文,谓之‘压岁钱’。

而南方除了以上,有时只是生意上有一些往来的“亲戚”,拜年时给对方家里小孩压岁钱的数目上很大,有些更是动辄成千上万。也就是说亲缘关系没那么重要。如蔡人奇《藤山志》记载:闽台地区习俗相通。在漳州,除夕“家中长上,分儿辈压岁钱,怂恿儿辈麕集赌博,当一夜未尝交睫,尽欢达旦,谓之守岁。谨严之家,则禁令赌博,或有猜谜行令,或有演讲故事,无非表示天伦乐叙之意耳。”在福州藤山镇(仓山区),“亲友来贺年者,茶烟之外款以点心;客见小孩必赠予压岁钱。”

如今,压岁钱的习俗我们还是要传承下去,因为正是这些风俗习惯,支撑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