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发愤的草莓
有人说,5G时代快来了,1秒下载一部电影,谁还有心思去看文字。
有人说,公众号的题目,哪怕写得再新颖,我也不想打开。
最近重新思考,每天3000字的语音写作,付出的时间到底值不值?
回到起点,我问自己,初心是什么?
01
写日记只是为了自己?
不一定,受益人可能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中国当代学者、思想家、经济学家顾准有写日记的习惯。去世后,生前的三本日记收录出版,书名叫《顾准日记》。
万万没有想到,那些最真实的个人独白,放在今天极具有史料价值。
我的每日语音写作,记录的是个人所思所想。
可别小看这一点。美国行为科学家乔纳森,在帮助人戒烟等方面非常成功。
他的方法是,请有烟瘾的人想抽烟时,不要刻意压制这个想法,而是要客观地去记录和追踪这个念头,从而迈出了戒烟的第一步。
细腻真实的心理活动,凝结在文字的漩涡里。不仅看见了自己的想法,还能追踪一下:
到底为什么内心预设了这些信念?
为什么有这样的偏好?
最近为什么会有某些的行为?
从而设计行为上的改变,朝想要的样子大步前进。
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这些也会变成历史学家研究的史料。他们想窥探一下,生活在21世纪初的“80后”每天在想些什么,我的语音写作便是研究样本。
未来的某一天,我把密码留给儿子,让他们知道老妈当年是怎么想的。
百年之后,我不在世间,但是思想变成的文字,在那里焕发力量,传达美与善的信念。
站在更远的维度上,每天语音写作是把自己以历史的个体,真实地记录下来。
写作付出的1次时间,在未来得以至少100倍放大。
02
生活中常常会有“舌尖现象”,明明知道的,在那一刻却讲不出来,只能讲:“就是那个、那个、那个……”
这是信息录入大脑里,但提取失效。
柏拉图有生动的比喻,说这好像是曾经把一只鸟(信息)放到鸟笼里(大脑),后来伸手到笼子里抓鸟,鸟在笼里东扑西扑,你怎么都抓不到。
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接触有趣的人多了,看到有趣故事多了,听到的新资讯层出不穷。一闪而过的瞬间,好像明白了,但日子一长,啥都抛到九霄云外。
就像刚刚那个柏拉图的比喻,我用自己的话表述,下次说到记忆的事,很容易会想起来。这是简单又有效的费曼学习法,简单到难以置信。
每日语音写作3000字,哪怕只是把昨天所见、所闻、所学复述一遍,也有效果。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只是学习没有思考,容易迷茫,是有道理的。能复述出来,说明先理解透了,在大脑里再加工了。
一次复述,是学习之后的重温反刍、思维升级,烙印更深。
哪怕在不同次语音写作中,反反复复用不同的话,表述同一个正向的观点,都值得推荐。
有人问,总是说相似的内容,有作用吗?
当然有。《华尔街日报》曾有研究文章说:“越重复某种思想,大脑中跟它相关的神经通路强度也就越高。”
当你两眼无光、步履维艰时,这些反复讲的话会自动浮现,如点燃一盏火炬,照亮心堂。
03
不持续输出,永远没有让思想发酵的地方。
但,人有惰性——不是说想做什么,必然能现在就干。
如果没有一个习惯绑住自己,推动思考,那写作输出就像长年失修生锈水管一样,水龙头的水只是一滴又一滴,时大时小,难保某天停了。
若是断断续续地写,只会让自己怀疑:生活有什么值得记?就好像岁末年初这段时间超忙,公众号都差点长草。
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曾在四周的时间内,取消一切安排,每天从上午9点一直写到晚上10点半,每周七天,天天如此。
固定的习惯,让他得以完成大作《长日留痕》。
童话大王郑渊洁从1986年开始,每天固定4:30写到6:30,创造了陪伴“80后”童年成长的舒克贝塔、皮皮鲁和鲁西西......
坚持每日语音写作,是设置一个强制的动作,分享新知,晒出思想。
半小时完成6000字,1个月将近20万内出量,1年将有200万字的想法被看见。
若是再把优质的思想发布出来,好的内容能“普渡”众生。
国内比特币首富,每天雷打不动3000字,再忙再晚回到家里,也是打开电脑完成这件事。
其中很多内容直接变成他的付费专栏,超过20万的用户订阅。
比你厉害的人比你还努力,有什么理由不持续?
以常年的小习惯向大师致敬,用岁月书写坚持的恒心和毅力。
持续写作,倍增时间,放大效益,
持续写作,思维升级,温故知新,
持续写作,助人助己,两美齐集。
每天码字,值得做下去。
那就——拿出你的好笔,敲击你的键盘,打开你的输入法,开始写吧!
——
作者:发愤的草莓,干货新书《现在就干》作者,专注时间管理与妈妈精力管理,陪伴你把琐碎的生活变成像游戏一样好玩。家有2宝,上班之余耕耘公众号“发愤的草莓”,每天5点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