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成立之初遇到一大难题,无论怎么选结局都凉凉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大一统王朝灭亡后,余部在南方半壁江山重新建立政权的情况,它们分别是:东晋、南宋、南明。其中,东晋、南宋都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而南明却迅速走向灭亡。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南明在成立之初,手中的底牌要比东晋和南宋都好太多。那么为什么拿着烂牌的东晋、南宋都能延续国祚,拿着好牌的南明却扛不住呢?究其原因,南明成立之初遇到的一个大难题是关键因素。


中国有句老话叫“国不可一日无君”,因此南明成立之初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拥立一位帝王。当时明朝崇祯皇帝已在北京自缢殉国,崇祯帝的几个儿子还下落不明,所以在留都南京的明朝遗臣们经过一番商议后,决定从宗室藩王中选出一位作为新的国君。

当时的主要候选人有三位,他们是福王朱由崧(万历皇帝之孙,崇祯皇帝堂兄)、潞王朱常淓(隆庆皇帝之孙,万历皇帝之侄)、桂王朱常瀛(万历皇帝第七子)。从继承顺序方面来看,福王和桂王显然更具备继承大统的资格。由于桂王身在广西梧州,离南京太过遥远,所以大部分大臣主张拥立身在淮安的福王即位。


然而,在朝野上下都具备很强势力的东林党大臣们曾和老福王朱常洵结下梁子,所以他们担心小福王即位后会对东林党人不利,因此坚决主张拥立身在杭州的潞王。为了增强说服力,东林党人抛出了潞王素有贤明,而福王“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七个不可立的理由。结果一群大臣在国破家亡的危难关头,还在为拥立哪位藩王继承大统的问题上闹得不可开交。

在考虑到各方面利益后,南京兵部尚书(留都百官之首)史可法和凤阳总督马士英最终拍板决定,去广西迎桂王进京即位。这个折中方案虽然让大家都不太满意,但都可以接受。


原本大家以为大局已定,就坐等桂王来到南京登基了,可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福王在掌握兵权的几位总兵支持下,强行登基称帝。东林党人虽一百个不愿意,但眼看生米煮成熟饭,也只能无奈接受了。

原本东林党人抛出福王七不可立的说法,只是为了增强说服力,并没有多少实证。然而在福王成为弘光皇帝后,这些说法却很快就一一得到证实。这位南明的新君昏庸至极,整日躲在后宫中享乐,不闻政事,只在女色方面用心。

正所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南明朝廷不仅弘光皇帝极度堕落,下面的大臣也是内斗不断,把军国大事抛在个人恩怨荣辱之后。敌人的屠刀已举到眼前了,他们还是要先忙着将自己的政治对手置之死地。


一年后,清军南下。南明在兵力远高于对手的情况下,几乎没做出任何有效抵抗就被击溃了。究其原因,当初在拥立皇帝的问题上,实在是错误至极。那么如果再给南明一次机会,重新在三位候选人中拥立皇帝,结局会不一样吗?答案是结局一样凉凉。事实上,这三位藩王的能力都半斤八两。

弘光朝廷覆灭后,南明不少大臣都逃往杭州,并一致拥立潞王为监国。潞王听到大家的请求后,吓个半死,坚决不同意。因为他深怕担此重任后,会把清军的目标吸引到他身上。不过,潞王生性怯弱,经不住大家的劝说,最后勉强同意担任监国。

不久,清军逼近杭州,潞王不假思索就决定投降。一些有血性的明军将士准备誓死保卫杭城,可奇葩的一幕却发生了:明军将士在城门下与清军决一死战的时候,潞王却丧心病狂地从城墙上抛下酒食犒劳远道而来清军。明军将士彻底寒了心,只好向浙东地区撤退。杭州就这样轻易被清军所占领。


桂王朱常瀛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多少资料,但他的一生有个著名标签,那就是:逃!

明朝末年农民军四处攻城掠地,桂王带着全家老小到处躲避农民军的兵锋。1645年末,桂王朱常瀛在广西病逝。其子朱由榔承袭了桂王的爵位。后来南明残余势力拥立朱由榔为帝,史称永历皇帝。

永历皇帝遇事毫无主见,性格也非常怯弱。他的他的父亲朱常瀛一样,不断的逃避兵锋,后来竟逃到了缅甸。最后被吴三桂抓到昆明绞死了。

因此,无论是拥立福王,还是拥立潞王、桂王,南明的结局都注定凉凉。不过,南明在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也并非毫无选择。事实上,唐王朱聿键、鲁王朱以海在后来的抗清战争中,都有非常优秀的表现。只是当时没人考虑到他们,而等到大家考虑他们的时候,南明早就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了。

参考文献:《晚明史料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