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从不同人口中听到同一种类型的抱怨:“谈恋爱好累。”
“两个人不要每天腻在一起,给彼此一点空间有什么不对?”
“总是逼我做出承诺,我可以逃走吗?”
……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拒绝深层次的感情交流,对于深刻的情感联结好像真的没有需求,不感兴趣。
在心理学上,这些信号很可能对应一种状态叫做“情绪无能”(emotionally unavailable),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爱无能”。
简单地说,“爱无能”指的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对于深刻的爱,或者其他深层的需要相互交流的情感不感兴趣、或无所适从。
前几天,KY发起了一项关于“你是爱无能吗”的问卷调查,共计收到1064份有效反馈。其中,女性受访者87%,男性受访者13%;有恋爱经历的受访者占87%,其余13%受访者没有恋爱经历。
针对有恋爱经历的受访者(N=930),我们邀请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爱无能的症状打分:
1. 我害怕做出关于感情的承诺;
2. 每当要进入亲密关系的下一阶段(如公开情侣关系、同居、结婚等)时,我就会退缩;
3. 我希望和对方保持(物理或心理)距离;
4. 我对过去有创伤的感情经历很忌讳,始终无法面对;
5. 我不会主动追求别人,总是等待被追求;
6. 我曾以各种理由避免两个人单独相处的机会,抗拒亲密感;
7. 我经常有不靠谱的行为,如习惯性迟到,临时取消约会等;
8. 我不会在社交网络上秀恩爱,如不和对方互动,不晒合照等。
令人惊讶的是,结果显示,52.60%的受访者有比较大的爱无能倾向,而26.20%的受访者是“爱无能”。
不同性别的爱无能比例没有显著差别。年龄越高、年收入越高、教育程度越高的受访者,其“爱无能”的程度也越高。
不过,这三个因素相互影响,一旦控制其中一项,另外两个变量与“爱无能”程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虽然依然成立,但相关关系的显著性会明显下降。也就是说,年龄、年收入和受教育水平是共同影响一个人的爱无能程度的。
为什么一个人会变得爱无能呢?
他们对于爱情的感知和体验是什么?
爱无能又是如何影响一段亲密关系的呢?
为了更具体地探讨爱无能的多样性,我们和几位受访者聊了聊,来一起听听他们“无能为力”的经历。
1号爱无能者:
“当我失去了相信的能力,
我同时失去了爱的能力”
小白,女,30岁,天蝎座
曾经有一段时期,因为上一段恋爱中留下的创伤,我陷入到一种对恋爱完全提不起兴致的状态。
前任是我的初恋,我们“相爱相杀”了五年。他控制欲极强,在他的期望中,我的全部生活最好只有他,或都和他有关。虽然我向来讨厌被束缚,可总会为了在一起美好的时候而妥协。时间越长反而觉得自己越来越离不开他。因为在我当时的意识里,这个人就是和我的未来绑定在一起的。
但没想到,就在计划结婚的那年,我发现他曾三次劈腿。得知真相的当时,我有种整个世界都坍塌了的感觉,大半夜坐在地上止不住地哭。我特别希望一切都是假的,希望和他之间的一切都从没发生过。
为了转移注意力,分手后我换了城市和工作,试图找回做自己的生活。我主动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也独自一人去旅行。但整整三年,我都没有再开展新的恋情。倒不是没遇到合适的人,只是压根不再想进入恋爱的状态。
我会很多异性做朋友,但一旦察觉关系要更进一步,就会结束彼此的交流,就对进入关系这件事本能地逃避和抗拒。
内心深处,我仿佛再也无法相信爱情了。在我看来,爱是建立在“相信”的基础上的。而失去相信的能力于我而言,意味着同时失去了对别人付出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无形之中,我把真实的自己和外界隔离了起来,因为连接我和他人的那座“相信”的桥已经不在了。
2号爱无能者:
“我是个不值得被爱的人”
Lee,男,23岁,巨蟹座
面对感情,我是个偏浪漫、自由主义的人。过去的感情经历让我发现,对于另一半我始终抱着一种极度理想化的期望。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使我会刻意和一些有可能发展成恋爱对象的人保持一种在我看来“朦胧美”的距离。或者即便做了恋人,但仍不愿意对外公开。总之,我更愿意停留在一种模糊的关系状态中。
和前任在一起时,我几乎不太考虑对方的感受。我很少赞美她,对她挑三拣四,进行各种言语上的伤害。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在感情中只爱自己、极度自私的人(虽然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些)。
前任后来抑郁症复发,多少和我对她的伤害有关。这段关系的结束,使我真正意识到了自己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对另一半的伤害有多么巨大。
在以往所有正式的恋爱中,我都下意识地认为对方配不上我,即便在一起前对方在我理想化的滤镜中是“完美”的。但事实上,可能我才是不配拥有的那一方。
意识到这一点的同时,我也明白了自己身上的这些特质使我成为了一个很不值得被爱的人。
我想要改变,我的理智也告诉我,有很多女孩是值得一起恋爱和生活的。但同时,过往的经历也不断提醒我,这段可能的美好恋情会因为我的无能为力而很快重蹈覆辙。
我希望能摆脱这种状态,成为一个能够去爱别人,也配得上别人的爱的人。但我不确定是否自己永远只能如此了。
3号爱无能者:
“孤独是我的宿命,
对此我坦然接受”
兔子,男,28岁,天秤座
大概我是生性冷漠,所以爱无能。
我和妹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重男轻女,记忆中很小的时候,他们就把妹妹送到了亲戚家。
父亲后来常年酗酒,母亲一个人靠家里的小门面房经营服装店供养全家。
成长的过程中,我几乎无人过问,目睹着父母之间说不清道不明、冷淡相处的日常,所谓亲密是一种什么滋味我不太能get到。我本能地认为,人和人的关系迟早是为了走向分离的。
大学我去了离家几百公里的外地,从那时起除了过年,很少再回家。这期间,我开始交往女朋友,但几乎每一次都是无疾而终。其中有一个女孩,在向我提出分手时说:“你是个捂不热的人”。
这句话后来在我脑海中反复出现,我开始认真反思自己在过去感情中的表现。我发现,我从不和伴侣谈论彼此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不感兴趣。我平时基本不主动给对方发消息,有时候明明看到消息也会很晚才回复。
我也非常反感在朋友圈晒合照,打心底里抗拒把自己的关系状态呈现出来,而且为此不安——有一种如果我这样做了,我就会失去一部分自己的感觉。
如果只谈舒适感受的话,我想要的爱情就是相互尽量克制地表达爱和回应爱,点到为止。我不想表达超过我舒适程度的爱,也完全不需要对方这样做。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每一段关系的结束,虽然表面上都是对方先行选择离开,但其实是被我“逼走”的。
我想在她们眼里,我从未真正打开自己,我们之间的联结仅仅止步于所有普通情侣都会经历的恋爱“流程”。我们做过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事,却从未真正亲密过。
至于要不要改变爱无能,我觉得更关键的在于能不能改变吧。人的性格一生都难以改变,也许孤独就是我的宿命。而对此我很坦然。
KY在调查中发现,8种爱无能的表现中,“我曾以各种理由避免两个人单独相处的机会,抗拒亲密感”、“我经常有不靠谱的行为”,以及“我对过去有创伤的感情经历很忌讳,始终无法面对”,是被人选择最多的3项,上面3位受访者也分别聊到了这几点。这大概是行走在人间最常遇到的3种爱无能事件了。
4号爱无能者:
“单身久了,会上瘾的”
薯片,男,29岁,金牛座
在感情方面,我承认自己非常缺失,至今就谈过一次还不知道算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恋爱,感觉自己和母胎单身其实没区别。
对于深刻的情感,我是无所适从的。我不知道怎么去表达爱,不愿意承诺,也害怕承诺。我觉得我的内心一直有一个声音在说:你不配。
发现这个问题是在高中时候,那时候自己极度内向、自卑。因为班级里的同学要么家境优越,要么成绩出众,要么性格讨喜,但我觉得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到了大学,见到了更多的人,更大的世界,我的自卑感再次加剧了。
所以,我在面对喜欢的女生时内心总是无比自卑,即便没有表现出来。我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爱情,觉得自己这样的人不配拥有爱情这么美的东西。
最近的一次经历,是曾经我暗恋过的一个女孩,来到我工作的城市,我们一起吃饭、看电影,她还主动邀请我和她一起去看她喜欢的话剧。
晚上看完送她回家,她竟然还提前给我准备了生日礼物。她有过几次明显的暗示,我也能感觉到自己对她的好感。按道理我应该顺水推舟和她表白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无法说出口,我又再一次陷入那种不知所措的状态。
更要命的是,我发现单身久了,会上瘾的,害怕身边突然多了个人不知道怎么处理。不论在职场上,还是在生活中,我都自认为能快速地培养自己需要的能力。可唯独爱的能力,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弱,恐慌要彻底丧失了。
2019年,我最大的目标就是正儿八经找个女朋友。但我知道,我需要先调整自己自卑的心,先说服自己“我值得拥有爱情,我有能力承担关系”。
5号爱无能者:
“我们之间最初的吸引,
是源于彼此不会互相‘冒犯’”
米奇,女,24岁,处女座
我和现任在一起四年,至今没吵过架。最初我以为他是个脾气好的人,避免冲突的动机是出于更高的包容度。
后来在一起久了我渐渐发现,其实他和我一样存在情感沟通的障碍,就是对于深层次的交流不感兴趣。但事实上,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会成为情侣,并且相处得还算和谐稳定。
生活中我们都是在社交场合看起来非常吃得开的人,各自朋友很多,日常被各种类型的聚会填充着。但对我来说,参与那些社交更像是在完成一种角色扮演,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时刻都存在着。
更多时候,独处才会让我更有安全感。之所以和他在一起,那种最初的相互吸引,现在想来,更像是一种安全感的确认。我潜意识里知道这个人即使我们成为伴侣,他也不会“冒犯”我。
我们俩理想中的恋爱状态都是彼此不黏人,不定死计划,所以同居是不存在的(我们否认这是不够爱的表现)。平时约会我们会事先告知对方的时间表和意向,如果刚好有同一件事想去做,就约,如果没有,就各忙各的。
从关系的最开始,我们之间互动的频率相较于其他情侣可能就不算多,最深入和亲密的交流在我看来可能就是愉悦的性生活了。我们对彼此“自由身”的唯一限制,也仅仅是性关系的排他。
我不能确定这种“不冷不热”的相处模式,最终是否能够走入婚姻,能够承受复杂生活的考验。但至少在期望上,应该不会存在太大落差,因为我们默契地认为: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关系状态。
其实,KY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亲密关系中的双方存在“爱无能”的情况,并不意味着这段关系就一定是令人不满意的。我们对目前处在恋爱或已婚状态中的受访调查了亲密关系的满意度,在“爱无能”人群中依然有25%的人对亲密关系表示“非常满意”。
也许,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深刻联结的亲密关系,就像上面的故事的主人公和她的伴侣,适合双方的就是最好的。
6号爱无能者:
“我只喜欢和自己谈恋爱,
因为我的喜欢只会伤害别人”
小紫,女,20岁,双相情感障碍症患者
跟我很熟的朋友都知道我有一句口头禅:“紫色,长发,187。”没错这是我的择偶标准,浮夸得引人发笑。但我是诚心的,因为我本来也没有认真想寻觅一段关系,我是一个爱无能的人。
在高中时,我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我爸爸的观念很保守,他对于我在“男女关系”方面的管教特别严厉。
上初中因为和班级里的男同学打闹,被爸爸狠狠打了一顿,疼到屁股坐不了板凳,双手吓得紧握拳头松不开,嘴唇发麻,光荣地倒下。从这以后,我懂得了一定要和男生保持距离。
可说来也巧,刚被打完不久就收到一个男生写的告白小纸条,没有惊喜只有惊吓,我对他避之不及,直到毕业一句话也没对他说过。
受之前教育的影响,我在大学前基本只和女生玩。高中时有一个朋友,我们的关系好到所有人都以为我们是同性恋的程度。可结果是我们最后断绝了联系。
她很聪明、很成熟,有很多好朋友。而我总偏执地认为真正的朋友一个就够了,所以为了她断绝了和其他人的往来。后来,她受不了我这种偏执和不稳定的情绪状态,离开了我。和她的分别,引发了我严重地抑郁和狂躁发作。
到读大学,接受药物治疗的第三年,我开始有了自己真正意义上偷偷喜欢的人。他比我大,让人有安全感,可我总觉得他只是把我当成妹妹看,于是我也好好地演绎着这个角色。
从此,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地在我的生活中发生。真的很奇怪,我的喜欢并不想让对方知道,最后每一次总会被自己消耗,就像谈了一场与自己的恋爱一样,自行开始,自行落幕。
这些小思绪是爱情吗,我越来越不知道了。我只知道我害怕与人过分亲近,也更愿意以这样的方式去喜欢一个人。我觉得这样更安全,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
在“爱无能”问卷中,我们还统计了至今没有恋爱经历的受访的单身原因,有4%左右的受访就是因为“罹患生活精神疾病”而至今单身。“不敢尝试,害怕恋爱或求爱过程中产生的消极影响”是影响大家找到另一半的首要原因。
从受访者的故事里,我观察到一些隐藏在背后的和爱的丧失有关的共性:他们觉得自己无法去“爱”,往往是他们的内心深处太过在意爱的结果。
正是因为太过在意,极大程度地分散了Ta们享受当下的注意力,束缚了他们享受自由与爱的“能力”。
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和允许自己可以去爱。对于这些爱无能而言,最大的挑战可能是在这里。
今日互动:你认为爱是什么?
以上。
KY作者 / 大霸
数据 / Mikasa
编辑 / KY主创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