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节还催婚吗?
每年回家的时候,家里亲戚过节的时候问一句:“XXX的儿子去年刚结了婚,你们家豆腐乳啥时候结婚啊?”放在往年,一年到头赚不到钱也找不到男女朋友的各位内心会有一股无名怒火升腾。这一情绪的外在表现形式顶端是2017年初彩虹合唱团演唱的那首《春节自救指南》,当时的歌词还挺劲劲儿的:
“我错在 人生规划太简单 还没读研就上班
没听二叔的话去他的单位当个保安
我错在 花开了不敢去摘
大学都不懂恋爱(I just wanna live my life)
喜欢的人不是学历太低就是身高太矮
我应该 帮国足小组出线
给宇宙飞船充电(让我自己选吧)
一家老小的愿望都交给我来实现
我应该 毕业一个月内 就任总裁
闪电相亲立马结婚生小孩最好是
龙凤胎”
歌里别人家的孩子是这样的形象:
“不才A轮刚刚钱进来
公司明年就要搬上海”
而主人公的反驳其实很无力:
“不想跟别人做对比(怎么会放弃我的理想)
为什么要替我做决定(变成我最讨厌的模样)”
那可是2017年的作品,彼时的P2P还活得好好的,数字货币最疯狂的暴涨甚至还未开始,不少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创业公司还光鲜亮丽着,像ofo刚完成1.3亿美元的C轮融资更是还跟活的一样。
所以歌里面的成功人士张口闭口A轮,失败人士如主人公也高唱理想。两年后的今天,理财产品纷纷爆雷,数字货币跌得不成样子,就连共享单车的押金都得排队取出来。猪年来了,原来在风口上的猪却飞不动了,纷纷“啪叽”、“啪叽”掉下来,仔细听听,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如今要是不小心年底被裁员了,可哪敢回家继续这么怼亲戚哟。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6.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具有“催婚焦虑”,不少受访者表示这种“催婚焦虑”主要来自于面对父母、亲戚、朋友关于婚姻问题逼问的压力。虽然其中不乏有许多是关怀性质的,但绝大多数人都不希望面对这些逼问式的压力。《中国青年报》将此归因为“关怀一旦触及个人隐私底线,也总会让人感觉不是滋味”。
这种说法实在太委婉了,其实大家焦虑的原因还不是过得不大好,在催婚问题上也会手足无措,才会有这样的应激反应。
但是,漂泊在大城市的年轻人群体太大了,也很难和长辈解释清楚我们这代人究竟出于怎样的时空背景之下。
正如《东北女孩过年返乡指南》里所说的那样,习惯了海淀区的T恤帽衫牛仔裤、夏天拖鞋冬天棉拖,回到东北老家还是要免不了时尚、美丽、漂亮、用力的改造。光一个衣着打扮尚且如此,其他人生境况就更难让家里的父母长辈们感同身受了。
毕竟,人类的命运并不相通,哪怕那是你亲戚。王小波曾经写过,你要龟头不肿的人理解血肿之痛,那是完全不可能的。惟一的办法是照他裆下猛踢一脚,让他也肿起来。
族是你吗,“空巢青年”?
前两年有个词还算是粗略地概括了一下这群青年的状况,叫做“空巢青年”。按照人民日报的定义,“空巢青年”年龄大多介于二十岁至三十岁之间,背井离乡到城市打拼,工作资历不够丰富,并未在大城市站稳脚跟。当然,年龄上可以适当放宽,毕竟要是卡死了30岁,不少苦逼的八零后都不能算了。
说起来这个词也算过气了,但也正因为它在当年的广泛发酵,引来了不少学者的注意。但无可挽回的是它确实过气了,因为“空巢青年”的生活状况,连这个群体自己都习惯麻木了。
如果你熟读我们的文章,或许就能拼凑出一个“空巢青年”的形象了。
你受过多年教育,毕业后好不容易找了份大城市的工作,心想终于可以独立生活了。却没成想,你幻想中的职业发展、公司前途,不过是狗屎,就像《我的工作就是一坨狗屎》里提到的那样,老板开会吹嘘的宏伟目标落到底层员工处就是一地鸡毛。部门领导是个阴阳怪气的中年女人,以占下属便宜为乐事,以打压下属积极性为能事,喜好制定谁都完不成的目标,等你完不成就指责你不努力。所以从来没有强制加班,留下来干到多晚都是“自愿” 的。
可你也不得不留下来加班,尽管一点加班费都没有,因为正如《谁能融入一线城市?》里提到的那样,消费能力欠缺的你被排除在公共场所之外了,以前收到的工作伦理规训又让你相信“即使你看不到工作所能带来的那些你确实没有、或者认为不需要的东西,你也应该继续工作。工作就是好事,不工作是种罪恶”。闲暇时间让你感到空虚、无助,加班让你心安,而且说不定加班能让你升职加薪,成为具有充分消费能力的人呢。
结束了一天上坟一样的上班,你回到家面对出租屋里的墙壁,身边一个人都没有。按照《我就是不想谈恋爱》里提到的,恋爱包括了互相了解、彼此吸引、建立信任、培养感情、磨合生活习惯等过程。如果愿意的话,谈恋爱真的可以像爱情小说里写得那么复杂,是一种高级的人类活动。但正是因为太高级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简直是奢侈品,你无论是精神、金钱还是事件,都不足以支付。
哪怕这一点点个人空间,也充满危机。就像《为房发愁的幺蛾子》里提到的,房东随时都能把你赶出来,你不得不误了几天工多交不少房租才找到了比之前还差的新房子,屁股刚坐下,想到这些天的遭遇,打开知乎,看到“2019年全国房价会呈什么趋势?”的问题,啪啪敲起键盘:贸易战一打,美国一加息,公司就裁员了,你们连三个月的按揭都还不上!抱着你的房产证喝西北风去吧!
可悲的是,你为数不多的娱乐也就是上网水论坛,间或喷一下你看不惯的人和事了。几个月前你还在劝吴亦凡skr而止,这几天NBA官方反手就让蔡徐坤当了形象大使,这……还不如吴亦凡呢。
不少研究里接受访谈的空巢青年,故事里多涉及到这几个元素:生活孤独、娱乐靠上网、居住条件差、前途较迷茫。除了网上那句“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之外,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人生不如意十有九点九五。
咱空巢青年,有啥不一样?
“空巢青年”的群体数量可不小。朱慧劼等(2018)在《网络形象与概念反思:对“空巢青年”的再审视》中引用了几个估计值,即2015年新华网报道称“数据显示,中国目前超5800万人独居,占全国总家庭数14%,其中20岁到39岁的独居年轻人数量接近2000万”;而2017年淘宝发布的《中国空巢青年图鉴》中指出,在异地生活工作、年龄介于20到39岁的“空巢青年”有5000万。
从这些数字来看,中国的“空巢青年”是千万级别的。那么他们和一般的青年在生活状况上有什么区别呢?
聂伟等(2017)在《空巢又空心?——“空巢青年”的生存状态分析与对策》中,选取2014 年国家卫计委开展的“流动人口心理健康与社会融合”专项调查里的一二线城市青年,以离开户籍所在地、在一二线城市市区工作、单身未婚、20~30 岁、独自租房来定义“空巢青年”;为了对比,将离开户籍所在地、在一二线城市市区工作、20~30 岁、租房但不独居来定义“普通青年”。
从学历组成上看,“空巢青年”主要以高中和大专及以上为主,达到71.5% ;而普通青年样本中初中及以下则高达42.8%。不妙,“空巢青年”似乎学历更高。
“空巢青年”对住房的要求更高,每月住房消费显著高于普通青年,每月的住房消费约620 元,比普通青年高出约145 元;其所占收入的比例接近18%,比普通青年高出约6 个百分点。
但是,“空巢青年”的平均月收入却显著低于普通青年,月收入仅为3575元,比普通青年约低827元——学历比人高,住得比人讲究,赚得还不如别人多……你知道自己不幸福的根源了吗?
在闲暇时间分配上,“空巢青年” 上网/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占其总休闲时间的21.1%,高于普通青年的15.6%,这可能是因为“空巢青年”更倾向于在网络上社交或消磨时间。相比之下,普通青年与家人朋友聊天的时间占其总休闲时间的13.6%,高于“空巢青年”的9.9%。
而对漂泊所在的城市的归属感上,普通青年和“空巢青年”归属感都很高,愿意积极做这个城市的一员。但是一问到是不是认同自己是所在城市的本地人时,普通青年和“空巢青年”的认同感都很低,都不到二成。大概他们都有“我爱这个城市,但这个城市不爱我”的想法吧。
相对来说,普通青年可能因为在所在城市有更多的社会连接,会更积极地试着融入城市,仅4 成左右的“空巢青年”打算在本地长期居住,比普通青年显著低21.2 个百分点;5 成左右的“空巢青年”愿意按照当地政策把户口迁入本地,比普通青年显著低约8 个百分点。
可能是由于普通青年收入比“空巢青年”更高,在所在城市也有更多的社会支持,“空巢青年”的相对剥夺感稍高于普通青年:与老家亲朋、同事相比,8 成左右的“空巢青年”认为自己处于中层及以上,比普通青年约低6 个百分点;与全社会相比,52.4% 的“空巢青年” 认为自己处于中层以上,比普通青年约低5个百分点。
普通青年的幸福感也高于“空巢青年”。具体来看,43% 的“空巢青年”对生活理想实现度比较满意,比普通青年约低5个百分点;只有约1/3的“空巢青年”对生活条件比较满意,比普通青年约低5 个百分点;就总体生活满意度而言,“空巢青年”比普通青年显著约低8 个百分点,满意仅占45.6%。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
然而,即便“空巢青年”的相对剥夺感更高、幸福感更低,但《空巢又空心?——“空巢青年”的生存状态分析与对策》也表明,“空巢青年”生活控制能力并不差,心理健康问题少,并未出现较高程度的紧张、沮丧、价值缺失等情绪。
由此看来,“空巢青年”除了更容易感到不幸福之外,把自己照顾得还是很不错的,并且对居住条件有着更高的追求,为了事业也愿意来到大城市——他们并没有舆论中渲染的那么不容易。
或者,与其说“空巢青年”与普通青年有着很大的区别,不如说他们生活得都挺不容易的,只不过“空巢青年”在所在城市的社会支持更少一些而已。他们都有融入城市的意愿,但认同感又普遍不高。
《空巢又空心?——“空巢青年”的生存状态分析与对策》里“按照当地政策把户口迁入本地”的这个标准是有缺陷的,按照《谁能融入一线城市?》里我们提到的那样,一个“新穷人”融入所在大城市的标准是在当地买房,而迁入户口的意义则显得不大了。以这个标准来看,大城市确实不爱他们。
但大城市能给他们别处无法提供的机会,保虎(2018)在《从“巢空”到“心实”:新时代我国“空巢青年”问题再探讨》里提到,很多访谈的“空巢青年”留在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工作需要:“在北上广深能更好找工作”(E 先生,研究生,现独居上海);“在城市比在家务农强”(F 女士,打工女,现独居广州);“我学的是金融专业,回家的话是不可能找到‘饭碗’的”(G 女士,大学生,现独居上海);“所在城市越大越好,就意味着获得发展的机会越多、空间就越大”(H 先生,海归,现独居北京)。
有追求的、不得已的,还不是得来大城市,空不空巢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这就是一种无奈的话,我们倒是更希望像《并出一个国家中心城市?》里提到的那样,做大区域性大城市,给年轻人更多的选择空间。
这些都是美好愿望,只不过在目前这个年终奖纷纷因故取消的时节,现实更残酷一点。
说起来今年春节前夕刷屏的,倒不是“催婚”的讨论了,而是一个为孙子打造“佩奇”的慈祥老爷爷。比起外面的寒意,家里温暖的一面也显露出来了。
在亲情面前,误会总是暂时的,春节的时候,青年也有个家能回,能感受一下不多的暖意。
回家多陪父母聊聊天,躲在走亲戚的时候讲讲这一年在你身上留下了什么痕迹,解释一下自己的不容易吧,让他们也了解一下,在时代的进程面前,再有理想有追求的你,也显得那么渺小。
您别催婚了,我们确实不容易。
本回完